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几秒钟就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

2020-10-17 1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meiyayibu meiya 收录于话题#自我成长3个

有个读者在微信上告诉我,她的纠结:她要买房付定金,一个是精装房,一年半之后交房可以直接买家具入住。一个是毛坯的,是两年后的房,但是她喜欢的小区和户型。同时,她会担心自己没有钱装修。

她不知道该选哪一个?问我意见。我当然没啥意见,因为不是我买房。在我看来,如果这两套房子的价格差不多,那这两套房子其实差不多,选哪一个都一样。

由这件小事,我想到自己买现在这个带院子的小房子的故事。

当初我一直想找一个带院子的小房子,别墅我买不起,就一直在看带院子的一楼高层,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看到最后一套房,当下就觉得很满意,觉得这套房采光相比其他一楼的房子要好,院子外面还有一个大草坪,只是报的价格比预期的高了好几万,所以没有下手。

第二天,在电话里听到中介说房东愿意降价几万,问我要不要,我当下就决定要了。当时我刚在上海参加完一个考试,立马坐上地铁回昆山在他们的门店付了定金。付完定金,房东接到另外一个客户的电话,他也想以相同的价格买下这套房子,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买了这套房之后,我特别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棒的决定,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我依然这么认为,事实上也是如此,后来有好几位朋友看了我的房,也觉得这房子我买的好,尽管今年房价好像跌了一些。

(这是我小花园现在的模样,美吧,哈哈)

我在生活中的很多决定,如买房、装修、给孩子买玩具、衣服、去哪旅行等,做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大多如此。我会快速评估完情况,考虑一下各种方案,然后做出决定,尤其是当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做决定更加快。通常,我都认为自己的决定不会错,哪怕最终的结果错了或者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我也很少抱怨,不会被自己所做的决定以及过去犯下的错误过度困扰。

这其实就是我的决策风格。决策风格,关系到一个人如何做出重要决定的倾向性。

一般来讲,决策风格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深思熟虑和逻辑性强的理性决策风格,一类是依靠知觉和感觉的直觉决策风格。

我属于后者,我老公大卫则属于前者。以买汽车为例,大卫会在网上浏览大量的信息,比较车的方方面面的性能,结合预算、省油、保险等进行深思熟虑,再跑多个4S店,进行询价、咨询、比较,最后做出决定。我呢?看一下自己有多少钱,在能买得起的车子里面看一看车的样子自己喜欢不喜欢,喜欢,了解一下性能,性能不错,就买了。

“理性风格注重事实、细节和理性的因果逻辑。它们客观、不通过感情来评估事实,代表人物包括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直觉风格注重观点之间的可能性和联系,比起理性的逻辑,他们更注重自己的价值理念,代表人物有埃莉诺·罗斯福。”

想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决策风格,可以做以下的试题测一测:

1、做决定时,我依赖直觉。

2、我会多次检查信息,以确保做决定时了解所有的正确事实。

3、做决定时,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反应。

4、我用逻辑和系统的方式做决定。

5、做决定时,感觉对就行了。

6、做决定前我需要深思熟虑。

7、我做决定时,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因素,而是正确的感觉。

8、做决定时,我会按照特定的目标考虑所有的选项。

这8道题,每题都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这5个选项。

如何计分呢?请看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是怎样的决策风格。

(选自图书《做出好决定》)

这两种决策风格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高下之分,但各有自己的优劣。

比如理性风格的优点是考虑全面,评估完整,缺点是费时费力,有时难以做出选择。直觉风格的优点是快速高效,但缺点是有时考虑不够全面周到,难免做错选择。

我和大卫认识11年了,决策差异带来的冲突一直在磨合,刚开始我嫌他慢,他嫌我粗,现在,我们的决策风格相互影响,都会吸收对方决策风格中的优势,我变得会考虑得更全面一些,他则变得不用那么面面俱到,更高效一些。

无论是哪一种决策风格,都跟我们的个性相关,比如我是个急性子,大卫是个慢性子。我们的个性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方式,但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决策风格都没有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敢于为此做决定更重要。

我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不少因做决定不停纠结,甚至纠结出抑郁、焦虑状况的人。

来访者A,身处异地恋,面对是去男友所在的城市生活,还是留在父母身边这个问题,她纠结了两年都没有做出选择。去男友所在的城市,她担心会伤父母的心,没法给父母养老,陪伴父母,留在父母的身边,和男朋友的关系就变得不稳定,个人的婚恋幸福会受到影响。因为她迟迟不做出选择,她和男友又因为这个选择的问题不断发生争吵,最后两个人分手了。分手后,她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来访者B,不喜欢自己所在的金融行业,从26岁起就一直想转行做自己喜欢的英语老师,教中小学生英语,但是她觉得当老师工资低,不如自己现在的金融行业的收入高。她为此纠结了很多年,到了30岁还没有做出决定,焦虑、抑郁得不行。

来访者C,在大城市里打拼,因为觉得城市里生活压力很大,收入买房无望,一直想回老家三线城市发展,但是又觉得小城市没有多少工作机会,生活也不如大城市丰富、自由,于是,一直拖延着做出选择,可拖延越久,压力越大,看着老家的朋友们都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更加情绪崩溃。

当然,拖延做决定,不做决定本身也是一种决定,它的成本和它的后果也同样需要承担。

我发现这些因选择而过度纠结痛苦的人,他们在做选择时,大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点:

1、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总是希望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

2、极度害怕做错选择,并会夸大做错选择的后果。

3、不敢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

这些选择时的特点有时往往反映他们自身的性格特质,比如过度追求完美,过度胆小谨慎,过度犹豫不决,恐惧承担责任等。凡事过犹不及,追求完美是好的,但是过度追求完美就成了一种妨碍,谨慎也是好的,但是过度谨慎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他们的这些性格特质除了影响他们做决定,还会影响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如果一个人能够看见自己的这个部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就容易做出好决定。

生活中没有什么技能比决策能力更重要了。但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们没有决策能力,而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看重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没有目标,就没有有效的决策。

其次敢于选择,敢于承担责任也很重要。很多人拖延做决定,是不敢选择,不敢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他们的内心逃避选择的自由,逃避选择的责任,因为承担责任代表着承担风险和痛苦,他们不想要痛苦,其实没有人想要痛苦。但是,人生的很多责任是逃不掉的,同样的,人生中的很多痛苦也逃不掉。你越逃避痛苦,只会导致痛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的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这既是难题,也是机会。难题意味着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自己选择的痛苦,机会意味着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当你能够不逃避选择,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时,你就会变成一个更自由的人。

推荐一本有关做决定的书——《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虽然薄薄的一本,但其中包含很多有关决策的心理测试,上文中的那个决策风格测试就是来自这本书,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里面还有很多帮助你做出好决定的心理学技巧和建议。如:人生很长,可关键的决定就那么几个。给自己的选项,不要超过6个。成功人士懂得冒险……

最后,愿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做出好决定。

原标题:《“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几秒钟就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你知道自己的决策风格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