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将地方特色“变现”!产业扶贫怎么做,来“燕麦故乡”看一看

2020-10-17 2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燕麦有着厚重的历史。据记载,我国是燕麦的原产地之一,而武川县是世界燕麦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燕麦故乡”。

但这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多,耕地少,气候寒冷干旱,自然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是集“老、边、山、穷”于一体的典型贫困地区,在2002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经过17年奋斗,武川县于2019年正式摘帽,其中,燕谷坊集团燕麦订单种植贫困农户占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56%,燕谷坊燕麦产业扶贫成绩显著。

今天正值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借此时机,就来讲讲他们的扶贫经验。

农视网专访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

建立帮扶机制

做到精准扶贫

扶贫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帮扶机制,做到扶贫的精准性。

经武川县委组织部批准,燕谷坊集团2015年8月成立党支部,在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坚持推进党建扶贫、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将支部建在业务链上下游项目上。燕谷坊集团扶贫办公室和集团扶贫小分队,由党员干部牵头,鼓励党员干部前往贫困地区和前端市场,鼓励党员干部深入村镇基层,了解农民需求和脱贫难点,支持党员干部在市场中开拓业务渠道,汇聚各方力量,寻找机会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市民提供健康营养的食材。

近年来,还大力推进基层支部共建、结对帮扶。燕谷坊集团党支部已与武川县二份子乡党委、大青山乡五道沟村党支部、德胜沟乡黑沙兔村党支部,井冈山市神山村、源头村、白银湖村党支部等基层党支部达成支部结对共建单位,助推当地农产品价值再造和农品上行。

种好“首席”庄稼

培植根本扶贫模式

第二步,就是要清楚以什么来扶贫、用什么模式最合适。

燕谷坊作为地方龙头企业,努力把燕麦特色产业打造为优势产业,深度建立企业+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实践并总结提出可复制的“武川模式”。

农户与企业的小微订单农业是“武川模式”的主要形式,公司通过“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和小额订单方式,让利收购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燕麦,并以订单为依据,给予多种补贴救济和扶持。

2018年,集团给予贫困户18元/亩的收割补贴, 20元/吨的销售运输补贴

2019年,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燕麦种植补贴60元/吨、给予燕麦收割补贴90元/吨、给予燕麦拉运补贴20元/吨。同时,让利燕麦兑换燕谷坊莜面:兑换比例1: 0.75(即1斤燕麦原粮兑换0.75斤莜面)

订单种植拉动了当地燕麦的市场价,带动了燕麦播种面积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公司对“小微订单农户”建档立卡,既形成了“宗亲谱”,也留下了一份“健康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燕麦种植面积、产量、作物换茬等情况,便于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小微订单农业”使燕麦农户不愁劣种伤农,不愁种植技术盲点,不愁燕麦卖不出去,不愁价格卖不上去。

农产品价值再造

科技创新增效益

这些还不够,想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少不了科技创新的推动。

近年来,燕谷坊集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农产品价值再造,坚信“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通过对传统裸燕麦精深加工,开创燕麦胚芽米、燕麦油等一批全新的燕麦新产品品类。

燕谷坊与江南大学研发的创新工艺,解决了裸燕麦全谷物加工技术的难题,实现精准加工,使燕麦胚芽米的成品率达94%(国内同行为38%)。

由燕谷坊集团主要完成的“燕麦加工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燕谷坊的全谷物燕麦胚芽米荣获“健康主食金奖”、“美国全谷物理事会100%全谷物认证”、“犹太洁食认证”等。燕谷坊开发了燕麦主食系列、燕麦休食系列、燕麦营养品系列、燕麦饮品系列、燕麦日化系列等五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的燕麦产业链深加工产品。

燕谷坊通过科技创新和“互联网+”,使“武川燕麦”走出草原,跨过长江,在江浙沪等地成为“香饽饽”。

通过精加工、深加工,使地方优势产品产生“摇身一变”的效果,使地方产品粗糙而简短的产业链,变得精致而延长,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身价。产业链强了,产业扶贫的力度自然显现。

构建起产业发展平台

打开产业扶贫新篇章

2020年8月,首个全谷物产业科技园——燕谷坊草原之门产业园主体工程完工,这是公司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

燕谷坊草原之门产业园项目建成体验式现代化智慧文旅工厂,包括燕麦智慧工厂参观走廊、燕麦现代艺术馆、燕麦科技研发中心、蒙古五畜馆、燕麦小屋、可可以力书屋、“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文化走廊、中蒙俄美食街等。项目将打造内蒙古农工文旅三产融合样板项目。项目建成后,对于整个燕麦主产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燕麦种植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燕谷坊与武川县各乡镇33个贫困村签订共建扶贫车间协议,涉及贫困户1681户3362人。贫困村投入生产线设备、推荐生产线工人、提供当地资源,企业则负责经营管理、保本收益。混合所有、资源互补、集中经营、利益共享。

2019年9月,武川县9个乡镇33个贫困村扶贫车间全部入驻燕谷坊草原之门园区,让农民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产业工人

2020年8月,草原之门盛大启幕。作为文旅的草原之门、精准扶贫的草原之门和产业科创的草原之门,它将全面承载起三产融合的力量,让产业扶贫走进新篇章

自2015年实施订单种植以来,燕麦订单农户从2015年的118户激增到如今的261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最初的28户发展到2019的1068户。武川燕麦订单面积由起初的不足5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近30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74个行政村360个自然村。

2019年,燕谷坊扶持的建档立卡贫困种植户占到武川县贫困户的56%。如今,“武川燕麦”身价倍增,有力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武川县出现“燕麦摇铃,白浪千顷”的壮观景象!

特色产业龙,点睛便飞腾。燕谷坊努力运作点睛之笔,描绘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蓝图。我们相信,在明天一定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记者 | 黄莉

摄像 | 徐豫

原标题:《将地方特色“变现”!产业扶贫怎么做,来“燕麦故乡”看一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