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日报刊文:没参加学校大扫除被面谈,家长太难了

2020-10-18 09: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家长没参加小学大扫除被面谈#”上了热搜。浙江一家长爆料称,学校迎接参观大扫除,老师让家长自愿打扫。这位家长因为没有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

根据网传的聊天截图可以看到,老师安排了轮值的“向日葵小队”的学生家长集体做卫生,有几位家长未打招呼没有到场,老师表示“希望能再讲下不能来的原因”。忽略了学校安排通知,也没有另外交代,这可能是老师觉得不被尊重的原因,然而网友的关注点却聚焦在了“憋屈”的家长。为什么学校的卫生要家长去做,为什么说是自愿却都要到场,为什么不是义务但还要道歉?

如今,学生累,家长也不轻松。工作之余还要帮孩子改作业、做手工,不少家长叫苦连天,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就是给家长做的,有时还要安保执勤、打扫卫生,更不要提孩子过节时,家长更是过“劫”,排练节目、装饰教室,一样都少不了。

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他们小心翼翼地配合,心里又时有怨言,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矛盾冲突,家长群像一个“小江湖”,类似以上没参加大扫除被面谈的新闻也早已比比皆是。身处在这种家校互动模式中的人可能浑然不觉,每每有“任务”,为了孩子都被裹挟着完成了。但这类新闻在大众视野中被审视时,这种家校关系,在旁观者看来还是觉得十分怪异。

教育培养孩子的任务和压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每个主体都有相应的职责。家庭教育重在性格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学业上,家长除了力所能及的教授,还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孩子规划安排时间。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加强陪伴,督促孩子完成课后作业,但把过多的任务甩给家长显然不太合适。

像文章开头的事例,学生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做卫生的习惯和能力,低年级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帮孩子打扫教室卫生也未尝不可,既做了表率又帮了忙,事实上不少学校也都是如此,但不能把家长来校做卫生当做强制和理所应当。

在家庭和学校的关系里,学校往往是相对强势的一方。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也是参与孩子的成长,但应该看到,良性的家校生态建立在充分的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两者相互支持但不越界,才能做到互补,给孩子打造更立体的成长空间。

家庭和学校是共同体,家校关系越和谐,才越能成全孩子的成长。

文字:张永群

图片:网络

原标题:《没参加学校大扫除被面谈,家长太难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