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中国版“窗边的小豆豆”上市

2020-10-19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0月18日,在一个非常古风古韵的活动场地——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由中信出版集团文艺社和一土教育联合举办了《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新书发布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健康事件,2020年的下半年,被困在家里的小朋友们终于可以回归学校,网上都说这是所谓的“神兽归来”。这段在家的日子,让家长和老师们都重新学习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相处。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很多知名教育专家围绕“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静待花开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等主题开展了精彩对谈。 

 

到场部分嘉宾大合影

(从左至右:李如玥、冯春、何烨、周文胜、冯澍、钱小军、申华章、史静寰、郑德林、郭小月、陈赛、李静媛、李松蔚)

 

导语

 

一土学校是源于硅谷落地北京的创新项目,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创办4年多以来,从刚开始的2个班几十个学生,到现在2个校区几百个家庭,这个曾经只有三间教室的“120平米教育试验田”,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填鸭式教育,而是在学习中找回自己的个性。

近日,这本以一土老师的信为载体,展示一土学校教育理念的书籍《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一土老师写给家长的105封信》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一土是如何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和发展规律,来落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孩子生命成长和幸福人生的全人教育。

 

书中的内容来自于一土学校搭建的家长和老师沟通的社区平台“晨犀”,在这个平台上有老师们写给家长的一封封信。 每一篇文字都是老师们在日常授课中的体会和总结,教学观察和教学方法。每一封都有一个深刻的教育主题,既能给家长启发,又富有感情,哲理,很多细节令人感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称这是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

 

 

只提倡“虑”不提供“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申华章

 

当今中国社会的高热度高关注话题当属孩子的教育了。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家长的焦虑都在到处蔓延。一土创立的时候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的教育理念。”本次发布会,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申华章开场分享,“从一土的第一天我们看重的就是师生的关系、家校的关系,在和谐的关系里面,美好的教育自然会发生。所以我们想做教育无非是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习这件事情是每个人的事,不光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那怎么让每个人都爱学习?底层就是构建好的关系。好的关系底层是什么?可能就是每个人最重要爱自己。所以我们一土想做的是什么样的探索?最终能够让每个人都爱自己,爱学习,会学习。回归教育本质,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中信出版集团文艺社社长李静媛

 

中信出版集团文艺社社长李静媛分享“我们为什么出这本书?”近二十年来,畅销教育图书的主题不断发生变化,折射出国人教育观念的巨变。从棍棒教育,到赏识教育,从竞争式教育、淘汰式教育、流水线式教育到今天一土学校提出的“成全式教育”、“个性化教育”——成全每一个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走到2020年的今天,进入数字时代,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今天的老师和家长去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一土教育品牌总监冯澍

 

    一土教育品牌总监冯澍说:在一土,老师扮演着五个角色:学习导师、倾听者、人生教练、环境构建者、成长伙伴。她希望每一个拿到这本书的人,“都能从这100多篇故事里,从一土真实的课堂、美好的师生关系、有意思的课程设计、大量孩子们真实的作品与项目呈现中,去体味教育的深邃与力量。“

 

孩子18岁之前,决定孩子学习的除了学校教育,更多是家长。《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只提倡“虑”(认真思考)不鼓励“焦”(要心有笃定不盲从),一土希望通过一土学校的老师们写给家长的105封信,帮助家长放下焦虑,真正用心去了解孩子,看到孩子的潜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和学校、老师紧密配合,做孩子终身学习的同行者。

 

五大核心素养为线索,全面掌握孩子教育关键点

 

本次活动圆桌论坛,首场主题是“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由上海珍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课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文胜担任主持人开场,他说《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这句话是出自华东师大课程教学研究所的所长崔允漷教授,他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专家。一土把这句话作为新书的名字,大概就能理解一土是怎么理解师生关系的。

 

圆桌论坛: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认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因为在座的好多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家长,她觉得其实在疫情期间家长获得了难得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有很多家长抱怨、批评学校,但疫情有了这样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跟孩子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吗,连家长都觉得不能控制孩子的时候,作为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他会怎么样?家长都可以放弃,老师不会放弃,家长可以不爱这个孩子,我们有太多并不那么可爱的孩子,但是老师还是会心平气和、一视同仁的对待他,相信他能够变化,这是老师所有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我在媒体里面扮演的是观察者的角色。不久之前,我同事刚刚做了史老师提到的儿童抑郁症和自杀率上升的事情。那篇文章题目叫“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会抑郁?”。看完那篇报道之后第一个感觉,孩子会抑郁是因为他遇到的那些成年人或者是自己这些成年人都是有病的人,我们都是病人,所以孩子才会生病,所以我在读《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的时候有一个好奇,书里说孩子本来应该有一种内驱力,我们都在谈怎么样让孩子有内驱力,那么老师的内驱力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驱动老师?

 

 

一土学校银杏班的孩子们到场朗读诗歌

 

一土创校语文老师冯春表示《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一土是如何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孩子需要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为线索,即“认知自我”“追求美好”“敢想敢做”“沟通合作”“学会学习”,上下两册图文并茂,既有给人启发的教育故事,也有干货十足的学习方法。书中还收录了“小土豆”的诗、作品、项目制学习等成果。除此之外,最特别的是一本孩子们集体创作的小书《二十四节气书》,这是一土学校银杏班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的小书,这本书的所有作者在活动当天也到场朗读自己的作品,获得所有人的一致好评。

冯老师认为就算孩子没有在一土上学,家长也可以从书中学到一土老师们的独门教育秘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领导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会情感学习的能力,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能从容面对和克服逆境,知道如何关怀和同理他人,在冲突和矛盾面前学会有效沟通,在社交生活和社会协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牢牢把握五大核心素养的教育关键点。

 

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分享更本土的教育实践经验

 

一土学校的创办人,本书主编李一诺, 2016年以个人身份在北京创办一土学校。因为常年游走于中美两国,她发现中国精英阶层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都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而这些孩子却没有展现出真正优秀个体身上具备的创造力、潜质。由此引导出本场活动的第二场圆桌论坛分享,主题是“静待花开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圆桌论坛:静待花开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一土学校创校校长郭小月担任本场的主持人,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育部规划中心中国教育智库网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一土家长李松蔚;一土家长杨燕等来探讨我们当前遇到的诸多挑战。

小月校长坦言,她看到前面分享的故事好几次都泪目,为什么会泪目?就是因为挑战太大了,所以保持静好非常的不容易。前面聊到的都是关系,美好的关系是所有人心里向往的,但是现在的这个社会关系出问题了。原本我们觉得最正常,最应该普通能够流露出来的情感都没了,所以在家里面我们管孩子叫神兽,家长觉得管不了了,所以让老师管。这个也符合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快点让神兽归山吧”。

 

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一土家长李松蔚

 

李松蔚说今天他作为一个孩子家长的身份,来说一下他理解的挑战。他认为当今社会对家长的要求太高了,最大的挑战是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家长,做多做少都有问题。另外一方面,教育的生态是他认为的第二个大挑战。他说自己对生态的理解,“它一定不是只有一个人,是很多个角色组合到一块。”平时在心理的课堂当中会有一个训练叫做背摔,一个人往后倒,但后边有一个人会把你接住,他会接着你,可是倒的那一刻不是很确定是否真的会被接住。一个最简单的生态模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知道你身边是有其他的人,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可以承接你,不是所有都在你自己身上。如果只有你自己,你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好好的站在那里,然后你什么都做不了。家长、老师、是可以很焦虑的,是可以不一样的,是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最终一个生态可以把它给稳稳的接住,这是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则说,为什么老师和家长们、学校都那么焦虑?就是因为评价的问题。苏世民书院80%的学生都来自于国外,只有20%的学生是中国的,这些学生全都来自于非常好的学校,过去都习惯拿A,然后来这里上课,有一天老师给了B就来诉苦,说他无法消化这个B。所以你看这是在国外一流大学培养的学生,也是这样的评价方式。我认为不仅仅在中国,在国际上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评价方式,这也就是反过来说一土为什么这么珍贵,我觉得非常难得。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享受过程,要看到孩子们昨天和今天他是不一样的。我们说今天他比过去更成长了、更成熟了,他更懂得怎么去关心别人,更懂得怎么去体贴老师和家长。我觉得你要看的是这个,而不是看他考了多少分,有没有希望考清华北大,这都是让我们家长,也包括老师焦虑的根源。

 

一土学校的老师们

 

综上所述,回到刚刚提的一诺发现,这些名校毕业的孩子没有展现出真正优秀个体身上具备的素质,虽然有名校标签和诸多技能,但本质上是被两种主流文化边缘化的人群。随着国内诸多名校的教育试点改革,一土作为一所创新教育的学校,具备很大的灵活性,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整个教育行业关注。如今出版这本书,既是为了传播一土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了分享一土的教育成果。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的每一封都饱含情感与思考,很多信都曾在公号上被疯狂转发,得到家长们的热烈响应。本书也得到了包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美国杰出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游戏力养育理论提出者科恩、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等教育界相关人士的一致推荐。

随着本书的出版,相信能为中国的家长们带来更本土的教育实践经验,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启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