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短板”变“潜力板”!梅州这样绘就客都“富春山居图”

2020-10-19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叶塘新陂“两镇五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钟小丰 摄)

金秋十月,梅州大地稻谷飘香。从省道225线进入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麻岭河溪水潺潺、绿意盎然,与不远处的山峦、客家民居交相辉映,构起一条山水相融、景色怡人的生态景观带。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日里,这里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村里人气旺了,旅游业和餐饮业搞起来了,养的鸡鸭不愁销路,去年一年收入有3万多元。”鸭池村脱贫户罗均欣喜地说,眼里充满希望。据悉,鸭池村是“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中的一个村庄。

如今的梅州,现代农业产业园纷纷落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新型职业农民力量持续壮大;乡村环境越来越美,田园变成了公园、农村也是景区。这一切,正是梅州贯彻落实省委“1+1+9”部署要求,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全力将农业农村短板变为“潜力板”,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齐头并进的有力见证。

发展富民兴村特色农业

梅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山多田少的现实制约下,梅州市许多农产品产量、名牌产品数量却位居全省前列,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这背后,靠的是精细农业。

大埔县茶叶产业园就是精细农业的典型。在产业园内,可以看到万亩茶田薄雾氤氲,经灌溉系统喷灌后,茶树青翠欲滴。“经过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加工后,茶叶日加工量翻番,品质提高了,每斤价格也普遍比原来增加了2倍。”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育彬说,目前,产业园正抓紧建设展销加工一体化平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项目。

类似的产业园,全市有15个(其中国家级1个),涉及金柚、蜜柚、丝苗米、脐橙、茶叶、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15个产业园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是梅州市发展精细农业的集中体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农户8.99万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6万元至2.35万元之间。

不难看出,特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为了壮大地方特色农业,梅州市还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引进龙头企业和建立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构建起“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和“一县多园、多镇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共赢多赢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鼓励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和以承包种植、委托种植等形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贫困户也可以增加收入,成效明显。”市扶贫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得益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名声在外。其中,梅州柚品牌价值227.5亿元,荣登“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梅州金柚、大埔蜜柚、客都稻米等18种产品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梅州特色产业新名片。

建设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丰顺县砂田镇四面环山,十里碧道,古树花海,流水潺潺,村庄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平远县上举镇、差干镇规划先行,编制美丽乡村住宅方案示范图集,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居群成了村里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当前,梅州的广大乡村正经历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的蜕变,涌现出一批精美农村。

蜕变的背后是各地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热潮,过去一段时间,全市以千村整治为基础,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实施美丽细胞工程,积极开展“五美”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提升,打造富有“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特色的精美农村。

事实上,针对打造精美农村工作,今年全市再次挂出“作战图”:到今年底,全市90%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示范县、示范镇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并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用10年时间,把2000多个行政村、1万多个自然村建成新时代的客都“富春山居图”,变“短板”为“潜力板”。

美丽乡村“面子”要美,“里子”更要美。在丰顺县留隍镇黄礤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聚在一起吹拉弹唱,热闹非凡。广场上,自得其乐的老年人轻摇蒲扇话家常,一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村里经常开展孝老敬老活动、表彰星级文明户,教育下一代弘扬孝老敬老美德。”村民刘斌说,全村上下民风淳朴,尊老爱老风气浓厚,敬老之歌在这个小村落传唱不衰。

纵观全市,通过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五治”联动,扎实开展百个文明善治示范村建设,蕉岭县被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梅州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称号。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是发展精细农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梅州市一直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是梅州市近年来重点培养的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2010年,有农业情怀的陈伟波返乡创业,发展种鸽养殖,产业收益好。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荐下,贫困户加入金绿养鸽专业合作社,入股金农公司,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与18个省定贫困村签订合作协议,惠及贫困户978户3339人。预计到今年底,贫困户累计分红收益可达319.6万元。”陈伟波说。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并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更重要的是,能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管理、善经营。疫情以来,一场直播带货热席卷而来,梅州市举办了农业网红直播培训会。培训结束后,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仙大呼受益匪浅。他说,直播带货,不仅解决了自身农产品销售难题,而且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对此他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培训所学内容,优化公司直播销售的方式方法,提升“带货”的水平和能力。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梅州市依托特色产业,采取选准、育强、用活的办法,以结对帮扶、培训教育、利益联结、引领示范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带动效应。同时,全市建成12个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发挥国家级客家菜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和“南粤家政综合培训就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功能,大力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让农民有更多的平台和渠道接受培训,培育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

来源:梅州日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短板”变“潜力板”!梅州这样绘就客都“富春山居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