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阳:群众在哪里 文明宣讲就开展到哪里

2020-10-20 17: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近年来,在河南南阳广大乡村,一场又一场“百姓宣讲团”志智双扶宣讲活动火热开展,一颗颗新时代文明的种子正在润物无声中结出硕果。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十年坚守 深耕基层

“志智双扶,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咱老百姓说的暖心话、指的脱贫路,这课听得过瘾,解渴。”“讲的是身边人身边事,真带劲儿。”“啥时候再来给俺们宣讲?”

在秋季集中宣讲活动中,河南南阳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志智双扶主题宣讲9月3日走进溧河乡袁老家村,用“宣讲+文艺”的形式,为当地500多名干部群众宣讲“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主题党课,引起了共鸣。人们说,过去跑几十里上百里去追“歌星”“舞星”,今天百姓宣讲团把党的政策送到了家门口,他们才是大家心中的“大明星”。

“讲哩真中,俺以后还想听他讲”“把俺心里积了多年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在每一场宣讲后,都能听到台下村民最质朴的好评。而村民口碑背后,是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在乡村宣讲 图片来源:宛城区志愿服务管理中心

“百姓理论宣讲,是新形势新任务倒逼出来的结果。基层有需求,我们有作为。2010年,我们成立了由7名骨干组成的宣讲小分队,目的是让党的创新理论离百姓更近,和百姓更亲。起初我们叫‘草根宣讲团’。”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微笑着跟我们讲述该团成立时的初衷,轻松的话语中透着一股韧劲儿。

党的十八大后,南阳市宛城区提出要送理论到乡村、进社区。2012年秋,新组建的宣讲团首次以“百姓宣讲团”之名,在宛城影剧院启动全区范围内的大规模宣讲活动,随之,“百姓宣讲团”走机关、串村镇、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微宣讲”和“微党课”巡讲,受到基层广泛欢迎,“百姓宣讲团”被各单位、各行业争相邀请。从此,宣传部门的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多了“基层宣讲”这一重大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宣讲队伍得到壮大,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今天的56名骨干成员,拥有12个基层教学宣讲大院,5个城区宣讲广场,宣讲形式也更加丰富,“宣讲+互动”“宣讲+答题”“宣讲+文艺”“宣讲+表先”等。在宛城区,城乡理论宣讲渐成气候,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宛城百姓宣讲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百姓宣讲团”秉承了“深耕基层,服务百姓”的理念,强化引领、创新举措,逐步实现了“百姓宣讲”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先后设置有关乡村振兴、志智双扶等宣讲主题,开展各种宣讲活动1500多场次,受益20多万人次。

“我以前是溧河乡十里铺村的贫困户,现在不仅脱了贫,成了典型,而且成为‘百姓宣讲团’里的‘草根’成员,和更多的乡亲们说说脱贫的事儿,讲讲党的好政策,心里真是得劲儿。”张久爱的话,道出了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很多“草根”宣讲员的心声。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成员陈增喜在田间宣讲 图片来源:宛城区志愿服务管理中心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的成员,全部来自机关、学校、乡村……既有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又有带着两脚泥巴的驻村第一书记和脱贫户代表。百姓宣讲,需要的是鲜活的典型和事例,更需要的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变成“百姓语言”,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十年来,在宣讲团团长梁海磊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广泛收集百姓话题,倾听乡村干部心声,并不定期开展宣讲研讨、示范宣讲、点评打擂等活动,使百姓理论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劲儿、有味儿、有听头儿”。

“百姓宣讲团”每次下基层宣讲,都要采取“1+N”的方式,保证每个宣讲小组至少有一位理论水平高、能吃透上级精神的专家(高手)。宣讲中要在现场和听众进行“互动式”教学,还要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现场提问,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来自基层的土专家、土秀才,活跃在城乡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通过一个故事、一场演出、一次面对面交流,用亲身经历和朴实无华的言语,把宏大的主题分解成一个个故事、一个个问答、一个个事理,把党的政策理论讲给普通群众听,党的创新理论在宣讲中被落细落实,接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神经末梢”,加深了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论的理解。一遍不行再讲一遍,一次听不懂接着再讲。

方城县袁店回族乡“百姓宣讲团”普法宣讲活动 图片来源:方城县袁店回族乡

邓州市深化志智双扶工作 助力脱贫攻坚

“我这8分地的豆角已经是第二茬了,上一茬卖了8000多元,这一茬又成熟了,这两天都卖了600多元。”日前,邓州市都司镇宣庄村脱贫户丁有林望着绿油油的豆角,心里乐开了花。通过志智双扶的开展和扶贫政策宣讲,丁有林这位昔日的贫困户,变身为群众口中的致富能人。

在邓州市,像丁有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年以来,邓州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综合运用讲、学、演、评、赛、促等方法,深入探索志智双扶新路径,抓活动促评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脱贫致富不忘本,赞歌献给共产党……”邓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百姓宣讲团”以“演出+宣讲”的形式,到小杨营镇平安社区开展志智双扶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现场,小杨营镇提线木偶剧团为群众表演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农民赞歌献给党》,热情讴歌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好举措,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邓州市“百姓宣讲团”志智双扶主题宣讲活动 图片来源:邓州头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以后我要好好干,致富奔小康。”小杨营镇镇宋楼村脱贫群众勾慧慧看完节目后信心满满地说。

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百姓宣讲团活动是邓州市大力开展志智双扶宣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培养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观念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邓州市积极开展百姓宣讲团进基层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教授深入讲、五老乡贤常态讲、脱贫典型一线讲等宣讲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学政策、悟精神、提信心、提技能。

同时,邓州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市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党员干部讲政策、科技专家讲技能、五老乡贤讲道德、脱贫典型讲脱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脱贫技能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编制印发《脱贫攻坚政策问答》《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册》、宣传挂历、宣传彩页等60万份,开展扶贫政策宣传200余次。

在此基础上,每周确定学习日,由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宣讲相关政策、与贫困群众谈心、帮带贫困户学习,提升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部分乡镇还开展了扶贫知识竞赛活动,组织群众采用现场抢答的形式,对回答正确者发放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学扶贫政策的积极性。

新野县上港乡“百姓宣讲团”志智双扶专题巡演活动 图片来源:南阳网

南阳市镇平县:“理论+”宣讲模式受群众欢迎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收获的喜悦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南阳市镇平县柳泉铺镇温岗村的文化广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自带小板凳,把临时搭建的舞台团团围住。

“路灯亮了、道路通了,咱村这几年的变化大家说大不大?”舞台中央正在讲话的人,是村里乡亲们的老熟人——镇平县委宣传部驻温岗村第一书记李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邻里关系、家长里短,李威并没有讲啥大道理,而是“翻译”成了乡亲们喜欢的“家常话”,这样台上讲的认真、台下听得专心,在轻松的氛围中乡亲们接受了教育,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效果。

听着台上李书记的“公开课”,该村贫困户汪云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叫好。今年75岁的汪云安和老伴儿,都有慢性病,常年需坚持吃药,每年还得住院几次,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难上加难。扶贫的春风把老汪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现在吃药、住院根本不用发愁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和老伴儿也能享享福了”汪云安激动地说。

镇平县“百姓宣讲”活动 图片来源:大河网

上半场的理论宣讲,在场的乡亲们并没有听过瘾,紧接着下半场的文艺演出更是精彩。该县曲剧团精心创作的大型扶贫剧《赵河弯弯》,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乡亲们身边的扶贫故事,演出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党的政策装进群众脑袋里?镇平县在宣讲的方式上不断摸索创新,运用“理论+文艺”模式,同时也融入了科学、技术、互联网等要素,通过打造“微”载体、构建“活”方式、挖掘“实”内容,把时代大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落细、落下、落实。

在宣讲人员配备上,该县实行“海选”,既有县内宣传骨干、又有乡村能人,既有“五老”人员,又有扶贫典型,走进贫困村、学校、社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语言,传播新思想、传播新理论、引领新时尚,让群众在文艺熏陶中接受教育。

沾泥土、接地气的百姓宣讲如缕缕春风滋润着乡亲的心田,更激发起群众懂感恩、要自强的内生动力,成为过上好日子的不竭动力。

来源:文明南阳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南阳:群众在哪里 文明宣讲就开展到哪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