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有名”到“有实”!让绿水青山成为新会城市标配

2020-10-22 20: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秋日的阳光照耀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新会时,鸟瞰这里,江水、海水交汇,人水和谐,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灵魂。

近年来,新会区积极探索河湖长制工作,全面开展河湖治理及保护,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默默耕耘几年后,新会区推行河湖长制的成果逐渐显现,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景观展现,河湖治理成效明显。

《江门日报》报道

广东命题

●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河湖治理能力。广东在中央要求设立四级河长的基础上再次明确细则,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居)一级,要求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

●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河长制统筹作用,切实落实各级河长责任,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和督办落实工作,让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工作,推进河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抓紧啃下“清四乱”“五清”集中整治遗留的“硬骨头”,着力推进“清四乱”“五清”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道管理规范化。

●推进“万里碧道”建设,高质量规划建设碧道工程,力争2020年建成500公里碧道。

新会实践

●新会全区198条河流、82座水库、52宗山塘纳入河长制管理,2宗人工湖泊纳入湖长制管理。机构改革后,全区现有区级河长26名、河长助理26名,镇级河长143名、河长助理150名,村级河长278名,民间河长384名,区级河道警长1名、镇级河道警长23名,实现江河湖库全覆盖。

●新会全区12个镇(街、区)均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河长,全区198条河流、82座水库、52宗山塘、2宗人工湖均设立层级河长,履行辖区河湖管理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

●新会积极推广“人大+河长”“战友+河长”等治水模式,探索开展“护河周”等活动,举办河长制进社区、进校园和植树护水志愿服务活动,发动民间河长384人,征集护河志愿者342人,不断扩大监督覆盖范围,切实提升监督效能。

●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狠抓“清四乱”“整治侵占江河湖泊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和“五清”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实施系统治理和挂图作战,狠抓重污染河流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水污染问题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江、潭江重点河流(水系)综合治理,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积极响应省、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部署,将江门水道碧道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碧道加快建设,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加紧筹划落实新会区2019年至2022年碧道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会。

新会区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7月16日,江门市公布2019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新会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获评优秀等次,这也是新会区连续第二年在全市考核中获评优秀。

2019年度,新会水质优良率从2018年的66.30%提升到85.20%,水质达标率从80.50%提升到92.60%,劣Ⅴ类水体占比更是从10.10%下降为0。

一线探访

河畅

多部门联动

强化重点支流综合整治

台风天气,最怕溃堤,威胁到围内安全。今年8月,台风海高斯来袭,站在新会区大洞口水闸,一边是银洲湖,一边是江门水道,过流净宽238米的闸门上升,挡住了高达2.2米的水位,保证了内围农田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回看新会这几年,无论是台风肆虐,还是大雨侵袭,基本没有出现大险情。“新会安然度汛,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新会区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引领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区域之治、生态之治、系统之治转变,呈现出“大水相通、小水相连、田水相润、人水相亲”的生动画卷。

新会水资源丰富,除了西江、潭江等大江大河外,还有数目庞大且流动性较差的沟渠塘坝。这些小微水体也被称为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如何调度这些重点支流(水系)达到防洪防汛的良好效果,经过综合考量,开展西江、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整治方案编制。

新会区配合江门市河长办完成址山河、沙冲河、田金河、江门水道、礼乐河、龙湾河等跨县河流综合治理方案,积极筹措市、区两级财政资金255万元,组织编制完成天湖水、古井冲、水东河、下沙河、天等河、甜水坑、横水坑等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方案。大力推进潭江河流治理PPP工程建设,针对西江、潭江、江门水道等诸多河流,开展了系列水安全治理工程,包括围堤加固、抛石护岸、水闸重建、河道清淤、河道围网等,全面筑牢水安全防线。

此外,区河长办与区水利、城管、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联动,从设计、治理到管护,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水下岸上相统一,短期治理与长期管护相结合的河道综合环境治理管护体系,扭转单一目标治河的观念。

水清

综合整治黑臭水体

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当走在冈州大道上,可曾想到,路面之下是一条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人工河——会城河,会城河东接江门水道,西连潭江,曾是五邑地区重要的运输河道。

近年来,随着会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生活和工业的污染使会城河出现淤塞,不仅逐渐失去通航能力,而且河水变黑发臭,河水发臭期每年近300天。昔日清澈的河水,逐渐变成臭气熏天的“墨水”,行人只能捂鼻而过。

为还会城儿女一河碧水,新会区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决心治理会城河,投入巨资持续推进潭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业污染专项整治、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整治等专项行动及“截污控源、内源清理,引水增流、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昔日的黑臭河流如今大变样,河水不黑不臭,水质持续好转。跟会城河情况相似的,还有紫水河、龙湾河、新会英洲海水道等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目前仍在持续推进。

下浅口水闸引水增流工程正在收尾。

在新会英洲海水道(城区段)的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生态护岸工程正有序推进,清淤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下浅口水闸引水增流工程正在收尾。而新会英洲海水道(城区段)项目截污管道主线已全线贯通,正进行收尾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验收。

除了对城区黑臭水体进行攻坚整治,新会全区还开展西江、潭江流域重点支流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针对西江、潭江及其流域16条重点支流(水系)、部分区管河流及镇管河流,开展了沙冲河司前镇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一期)、大泽镇沙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龙湾河综合治理工程及天沙河新会段、睦洲大围主排灌河、睦洲新沙大围主干河清淤工程等,逐步改善全区水环境。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针对沙冲河、田金河、横纹海、梅林冲、小岭冲、天湖水、天等河、水东河、甲解山河等多条河流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包括新建生态浮岛、安装微纳米曝气系统、布设河道生态基及防污帘、种植水生植物群落、铺装光催化膜、设置点源截污设施、进行河涌绿化等,逐步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如今的新会,众多黑臭水体改头换面,河湖脏乱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河湖治理成效显著。

岸绿

加强日常管护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翻看朋友圈,新会美景“刷屏”成常态。漫步江河湖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正越来越多照进现实。

漫步在三江镇沙仔岛的环岛碧道上,处处鸟语花香,一旁是滔滔江水,中间是围堤碧道,另一边则是河床湿地,这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土地,是三江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前不久,肥美的禾虫引来了央视的关注,三江镇的秀美环境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三江镇河长办主任陈活起说道。

三江战友护河服务队队员顶着烈日在河边捡垃圾。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区有关镇(街、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对辖区内河流进行治污。

三江镇有这样一群“绿马甲”,每到巡河日,他们都会扛着扫把、铁铲,拿着垃圾筐,沿着河边,边走边清理垃圾、杂草、漂浮物……这支三江战友护河服务队,是由该镇退伍军人组成的,一个月开展三次河岸巡查与保洁工作,护河成效显著,成为该镇河长制工作的一大亮点。

打开三江战友护河服务队微信群,共有104位成员,相关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发起巡河行动报名,不到一会,微信群里已形成长长的接龙。“我们每次活动差不多有60人参加,最少的一次也有40多人,从古井镇背坑水闸到三江镇虎坑河、圩镇内的新运河,一路巡查、保洁,每次要走10多公里,对沿线河流和湖泊进行维护。”护河队队员梁福池说。

不计成本、不图回报,干着捡垃圾、巡查、监督、举报等“碎活儿”,这支战友护河服务队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持之以恒,倡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爱河护河的行动中来,形成人人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双水镇也在探索“人大+河长”工作模式,建立河长制管理新模式。

梁金满是双水镇的一名人大代表,家门口的火筒滘河是她管辖的范围。上班路上看看,下班散步望望,休闲之余,也在履职,两全其美。

双水镇对辖区内12条河流、9个水库和9个山塘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分工,123位人大代表人人有“责任田”。代表发现河流污染问题,直接登录双水镇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反映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双水镇河道管理的质效。

新会其他各镇(街、区)也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河湖长效保洁机制,通过组建巡查队伍、聘用河湖日常保洁员等不断强化河湖日常巡查与管护,建立“民间河长”“人大+河长制”“战友护河队”“段长制”“河道纠察队”“违法排污举报制度”等多种管护模式,积极引导全民参与河流监督管理,使河长制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形成治水合力。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恢复两岸风光,新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狠抓“清四乱”“整治侵占江河湖泊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和“五清”专项行动,将河湖长体系延伸到村,着力解决农村河湖“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标配。

景美

“万里碧道”风光好

美好愿景成现实

风光秀丽的小鸟天堂是新会的金字招牌。两岸郁郁葱葱,展现出迷人的生机……尤其是千万只小鸟依水飞过的场景,让很多人赞叹永生难忘。

依偎着小鸟天堂、正在修建的碧道工程将是人们欣赏美景的好去处,新会区响应“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去处”的号召,结合小鸟天堂实际,以“理想水生活”为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海各类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开展碧道示范建设,奋力打造治水工作的升级版。有小鸟天堂“加持”的“万里碧道”,将是“生态+旅游”的新会样板。小鸟天堂“万里碧道”全面建成后,将涵盖湿地、水边林地及滩涂区域,到小鸟天堂观赏的游人可通过栈道进入滩涂地游玩,还可观赏水生植物和珍稀鸟类。

新会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将成为现实。图为江门水道新会段的美丽景色。张奕维 摄

据了解,除了小鸟天堂碧道外,新会其余4段碧道分别为江门水道新会段、潭江沙仔岛碧道、西江环大鳌岛碧道、潭江会城城区段碧道,共68.2公里,将纳入全市统一打包、统一以EPC+O模式实施,投资约5.1亿元。

根据《江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成果及省下达的碧道建设任务,到2021年底前,新会区需完成5段碧道规划建设任务,总长约75.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保障、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任务。届时,“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将成为现实。

新会已经历了开展“五清”及“清四乱”行动的河湖治理1.0版,全面推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等八大任务的河湖治理2.0版,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示范生态廊道,绘制河湖治理3.0版的美丽画卷。

河长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新会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完善河湖治理体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新会区将坚决打赢打好美丽河湖建设攻坚战,把河湖长制落到实处,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标配。

来源: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刘倩 通讯员/新水利(署名除外)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从“有名”到“有实”!让绿水青山成为新会城市标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