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聆听常州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70年了,致敬!

2020-10-23 11: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3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战,

太提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0年前,

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新华社发

他们本来和我们一样普通

只因穿上了这身军装

于是变得坚强无畏

他们把黑暗挡在身后

让你我尽享阳光

今天,小布就和大家一起听听

参加过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

董银兆

离美军最近的地方,他们能听到我们讲话

“当时我们离战场很近,

近到我们炊事班喊开饭,

美军不仅能听到,

还能跟着后面学中文,

但非常不标准。”

今年88岁的董银兆老人,郑陆镇三河口村人。回忆起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他依然历历在目。

他是1953年1月光荣批准入伍,在常州新兵营集训2个月后,于1953年3月入朝,分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206团3营机枪连。最初,董银兆在机枪连是协助连文化教员搞宣传工作的,后来在机枪连当卫生员。

▲金城战役(图源新华社)

“我在朝鲜只参加了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它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的一场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我的职责是在坑道里急救负伤的战士。”美军火力强大,特别是炮火与空中火力。原有的战壕已经难以为战士提供足够的防御。于是志愿军根据朝鲜多山地、多矿洞的特点,开掘坑道。坑道里不见阳光,只有煤油灯,空气还不新鲜,所以十天半个月必须换防一次。人从坑道里出来,脸是黑的,喉咙里也全是黑的。

▲志愿军回国(图源人民日报)

他是最后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也是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整整待了5年。1958年2月董银兆复员回到常州。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以平静的心情,过着平凡的每一天。退休后去学校或者社区,给孩子们讲起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周汉宝

受伤后雪地里爬行一天回到部队

“最终赢得胜利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打赢那场战你们都不知道有多难!”

周汉宝1929年2月出生,家住钟楼区五星街道白云新村社区。曾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京沪杭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荣获过淮海战役三等功!在抗美援朝中,在天寒地冻的长津湖战斗中浴血奋战,英勇负伤回国疗养。

1950年11月15日,时任第九兵团20军58师师部通讯连骑兵排一班班长的他跟随部队,悄无声息地从中朝边境进行入长津湖地区。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志愿军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戴着解放上海时发的大檐帽、穿着单胶鞋。

由于隐蔽伪装行动,无法生火煮饭,再加上携带的粮食不多,他和战友们都忍受着严寒、饥饿和疲劳连续行军!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穿插迂回包抄,志愿军成功将美军截为五段,形成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后来在黄草岭阻击战中,他带领通讯班出去执行任务,但在途中遭到美军敌机轰炸不幸身负重伤,在冰天雪地里一天一夜没吃任何东西,艰难爬行到连队。后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在无数次惊险的战斗中,无论是炮火连天的厮杀战场,还是跋山涉水的艰苦行军,无论是三次负伤面临死亡,还是短吃少穿面对饥寒,他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百折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从未改变。

庄志达

枪林弹雨间峥嵘岁月稠

“有一次在树林里,

大家都在休息,

美军的飞机忽然对我们进行轰炸,

战友们根本无还手的能力,

只能找地方躲避。”

庄志达家住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马杭社区,1951年2月,刚满20岁的庄志达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同年6月,坐火车到丹东,步行进入朝鲜,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员。

庄志达和战友们进入朝鲜后,大多以防御作战为主,晚上行军、白天休息。

1953年7月,夏季反击战中,庄志达背着十几斤重的发报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与其他部队保持着密切联系,传达战事讯息,共同为这一战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战争结束后,庄志达在朝鲜住了半年多,积极参与朝鲜战后建设,并于1954年夏回国。回国后,庄志达成为部队汽车连的一名士兵,学习开汽车。1955年复员后,他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青海,支援大西北建设,在青海省第三汽车运输公司,一干就是三十几年。

退休后,庄志达回到家乡,这位老党员却还想着为国家做些贡献,起初他给北京市慈善协会寄去自己的省吃俭用存下的钱,这两年他每年都会给武进区慈善总会献出一份爱心。

蒋洪大

枪林弹雨保家国

“我很幸运,

能从朝鲜战场上活着回来,

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

蒋洪大1934年出生,家住武进区鸣凰镇。1952年,蒋洪大作为革命烈士后代,被安排在鸣凰区担任通信兵。在当年冬季征兵中,他积极报名,很快通过审核被批准入伍。

不久,新兵连开赴东北某地,进行为期几个月的新兵集训。在新兵军训营里,他刻苦练习刺杀、投弹、射击、爆破,很快成为军事过硬的解放军战士。入朝以后,他被安排从事出黑板报、搞文艺宣传等工作。尽管是在作战的后方,但蒋洪大时刻准备着被召唤。终于,他等来了到前线去的机会——担任侦察兵,为部队作战熟悉地形、摸排敌人的火力点。

在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能釆用的侦察方式只能是志愿军接近战场前沿进行观察,无疑这是一项不亚于一线战斗的高危任务。为了获取敌情,排查进攻路线,他们几乎三天三夜没睡觉,近距离观察敌人,了解他们数量和武器装备情况,掌握其活动规律,及时汇报上级供决策参考。

战斗即将打响,蒋洪大由侦察兵转为运输兵,保障作战部队物资给养的供应。战场上枪林弹雨,火力十分凶猛,蒋洪大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战争结束后,蒋洪大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建设家园。回到家乡后,他仍时时处处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以军人标准对待工作。

老兵夫妻

战时保卫祖国 离休不忘奉献

“在出国作战的两年中,

我在战斗中受到了考验,

得到了锻炼,忠于职守,

尽了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应尽的责任,

我感到无尚光荣。”

在天宁区茶山街道新城逸境园社区,有一对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夫妻,恩爱走过64年。丈夫王光华,今年91岁;妻子王佩伶,今年也有87岁。

王光华15岁时,作为一名卫生兵加入了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王光华、王佩伶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但当时他们互不认识,在两个师。

▲抗美援朝奖状

▲抗美援朝纪念章

战争结束回国后,王佩伶作为文化教员分到了军医王光华所在的部队才认识。两人于1957年喜结连理。婚后,王佩伶被分配到了合肥,王光华却从合肥调到了苏州,很快又调到西北大漠参加军事基地建设,基地完工后,部队撤到河南洛阳。1964年,王佩伶带着两个孩子也调到了洛阳。5年后,王光华又调至解放军总后勤部吉林省白城办事处第321医院。1970年,王光华带领解放军医疗队深入内蒙古扎赉特旗开展医疗援助。1976年,王光华奔赴唐山大地震现场进行救援。

如今,二位老人子孙满堂,生活安稳富足。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夫妻俩捐款3万元。王光华说:“国家培养了我们,让我们老有所养,国家危难的时刻,我们也要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们不能再冲上前线,但能用这种方式,为祖国加油!”

为国为民的人,历史终将永远铭记。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来源:人民网、央视新闻、常州双拥国防、常州道德讲堂、壹传播等综合整理

互动有礼第二季

小布这厢有礼了!从6月1日起,我们将为每月积极参与互动的网友,送上一份常州发布定制文创!

参与方式1:转发常州发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

参与方式2:在常州发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仅入选一次)

小布将在每月初公布获奖名单。

本文仅可作非商业分享之用

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

原标题:《聆听常州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70年了,致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