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家大峪村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2020-10-23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标题)百名记者百村行│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杨家大峪村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微风阵阵随客到,桃儿颗颗树上挂。钢城区汶源街道杨家大峪村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桃子,行走在这乡间小道上,瓜果飘香,景色怡人。

  杨家大峪村位置偏远,属山岭地带,盛产鲜桃鲜果,村民收入主要靠林果业。然而由于地薄缺水,管理不善,信息闭塞,一直被靠天吃饭、品质落后、难以打开销路等问题困扰,村民并不富裕,2016年杨家大峪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近几年,经过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引导村民自力更生,变“要我富”为“我要富”。从鸡鸭鹅蛋到新鲜蔬果,杨家大峪村的村民一年到头都忙的不亦乐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2019年11月6日,董振华接任“第一书记”。在他上任的座谈会上,他表示将接好“接力棒”,做到脱贫工作不断档、不脱节,并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村庄脱贫致富。如今驻村已近一年,他没有食言,他做到了。

  董振华接棒以来,就为打开杨家大峪村的鲜果销路而努力。9月9日,记者去采访的当天,恰巧遇到前来助农的技术学院博士服务队。专家们深入养殖场,对养殖喂养和安全用药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二次邀请专家到村里来助农了。

 

  2020年春节前,董振华开始尝试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在朋友圈卖农副产品。年后,又制作了抖音小视频,帮助贫困户亓玉昌售卖羊角蜜。没想到这一试很成功,年前10天时间,就帮助贫困户、老百姓售卖鸡鸭鹅等农产品1万多元。年后一个多月的时间,3亩地的羊角蜜也全部售完,实现了4万余元收入。

  董振华看到了这个喜人的成果,向学院领导汇报后,学院领导安排商务管理系电商专业老师及时和村两委对接,帮助策划农产品销售问题。通过召开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商议决定尝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先从社区销售做起。

  社区销售的第一个品牌是黄金香桃,2020年7月6日,董振华带着村委部分成员拉上了10箱黄金香,来到了莱芜区博雅新苑,董振华身着正装,带着党徽,见人就说:我是钢城杨家大峪村的第一书记,我为我们村里的桃代言,请您免费品尝,如果您吃着好吃,请扫码进群,在群里下单订货。很快引起了社区居民的注意,大家一尝,口感果然不错,很快群成员超过了200人,现在群成员已发展到350多人,社区运营第二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市场开发的非常顺利。慢慢地,当季的新鲜蔬果、鸡鸭鹅、鸡蛋、小米等农副产品都开始在群里售卖。一个多月的时间,成功销售农产品2万多元。村委委员杨西军告诉记者,“前几年,桃贩子以2毛每斤的价格收购桃,现在社区销售开展以来,我们的桃每斤能卖到两元甚至更多。除了桃,我们的苹果、山楂,还有老百姓家自养的鸡鸭鹅,甚至我们自己摊的煎饼都能在这里售卖,村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自己拉到集市上卖了,省时省力还赚钱。”

  “为了让村里的桃种植成规模、出精品,董书记与村两委商议,流转土地成立种植合作社,逐步让村民看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优势,让桃树种植逐步走规模化、精品化路子。”杨西军说。

  董振华说:“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区商务局、区发改委、汶源街道办事处积极联系电商平台ZV购,下一步计划在村里成立电商实体店铺,争取打开网上销售的新路子,将我们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

  目前,杨家大峪村在第一书记董振华的带领下,信心十足的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奔跑,杨家大峪村正积极整合利用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及各类社会资源,甩掉贫困的帽子。(济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娟 卓湘豫)

总编辑手记

彰显“第一书记”的“第一作为”

  忙里偷闲下基层采风,9月9日赴钢城区汶源街道杨家大峪村采访,看到的,听到的,都觉赏心悦目,启迪良多。

  杨家大峪村三面环山,不占地利之先。然而当我们踏进这片土地时,不觉眼前一亮:弯曲的盘山路整洁平整、道路两旁的果树上挂满了桃子、苹果、山楂……现在,村里建档立卡的2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杨家大峪村这个市级贫困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年收入近10万元的发展村。

  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了解,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杨家大峪村能够脱贫是充分发挥农村第一书记作用带来的成果。

  第一书记身处基层,是情况收集员,也是信息传递员;是脱贫规划员,也是具体操作员;是工作组织员,也是项目监督员。第一书记就犹如一根针,要将各种资源政策的“千条线”直接牵引导入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第一书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杨家大峪村的第一书记就出色地彰显了“第一书记”的“第一作为”。果木品种单一——他们带领村两委四处奔忙寻找,先后引进多个桃树新品种,鲜果品质上去了;干旱缺水——他们积极争取资金,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大大增加了山林灌溉面积;村民不善管理——他们成立公益讲堂,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深入养殖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实现扶贫扶智的有机结合;经济发展无支点无亮点——他们争取民心民力,积极注册杨家大峪村农产品商标,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他们修村道、栽花木、抓治安、保稳定、济贫困,不遗余力地造福杨家大峪村的村民。

  从杨家大峪村与脱贫道路,可以看出,“第一书记”有了“第一作为”。能够真正扑下身子,勇于担当,带领干部群众一起真抓实干,贫困村也一定会成为发展村。杨家大峪村目前的活力十足,就是生动的印证。(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成员 鲁中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李传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