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面宣传?

2020-10-26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①主流媒体是主旋律的倡导者

②正面宣传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③正面宣传要尊重新闻规律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原创:于怡朗 

<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面宣传?>

2020年10月19号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千字评论,文中指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三季度经济增速加速,同比增长4.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中国将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 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01

主流媒体是主旋律的倡导者

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泽平宏观”中分析称:“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对冲经济下行,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面对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双循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

后疫情时代,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居民的个人生活都开始渐渐地向好发展。而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也在逐渐地软化:前半年以时政类的硬新闻为主,而后半年则以文艺娱乐类为主。

董卿主持的访谈类节目《朗读者3》近期悄然地走进了网友的眼帘。与前两期相比,第三期的节目样式有所改变,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采访嘉宾的选取十分地贴近时事热点,比如说——人民英雄张定宇。在新闻节目里,张定宇的形象是高尚和大义凛然的,而董卿镜头前的张定宇则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

 

董卿十多分钟的访谈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情感世界,进而拉近了英雄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不仅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而且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的支撑者,是主旋律的弘扬者。其通过直接地说服(新闻评论)、客观报道以及提供娱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生活得以协调.

“培养理论”的提出者伯格纳认为:

一个社会要维持其正常地运行必须使其社会成员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事物有着大体一致地认识和判断,而大众传媒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各异质部分的“熔炉”,在这个意义上它还是维护社会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

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特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以“报道事实”和“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他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02

正面宣传要尊重新闻规律

“正面宣传”是我国主流媒体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进行选题策划和内容把关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此,新闻素材的取舍要与报纸的定位和主张保持一致,即材料和观点相一致。

可是,这种以“党和政府宣传为导向”的选题框架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容易导致“刮风式报道”,大量的媒体记者围绕一两个选题和新闻人物重复报道,而对其他新闻选题和社会热点视而不见。其次,容易形成“提炼式报道”,记者带着观点去找素材,片面放大正面人物身上的部分特点从而陷入了“晕轮效应”。

近期“最美护士”于馨慧事件的反转便是主流媒体正面宣传“用力过猛”的体现。

从2月20日到4月10日,于鑫慧报名参加武汉市武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志愿者招聘,在隔离酒店,做了近两个月的志愿者。然后,于鑫慧火线入党, 于鑫慧被赞为“最美援鄂护士”,登上“江苏好人榜”,荣誉还包括:南通五四青年奖章、江苏最美人物、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中国网事·感动2020”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江苏“四个100”先进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有关机构组织“最美抗疫女孩于鑫慧先进事迹报告会”,央视平台帮助她“全网征婚”,人民日报平台给予“全网祝福”……

 

可不久后,有网友爆出了这位正面人物于鑫慧的B面人生:没有护士资格证、并非复旦大学毕业生、离过婚对家人数次家暴、欠过债当过老赖、在抖音上招摇撞骗......

随着舆情的发酵网民对于鑫慧的评价顿时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积极肯定、另一派是全盘否定。

笔者的观点比较中立。首先,于鑫慧“逆流而上”在前线支援50多天是事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把于鑫慧当作正面人物进行反复宣传的做法有待商榷。

拉斯韦尔说:所谓的“宣传”就是用各种象征符号通过表态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其态度和行为沿着传播者的意图进行改变,这种表态方式包括图画的、文字的、音乐的等。

可是,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因此,新闻宣传的取材一定不能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于鑫慧虽然支援过前线,但是她提供的个人信息是虚假的,信源可信度的存疑让新闻的说服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新闻的宣传价值要求记者取材一定要典型、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普遍的教育意义,能够提高受众的觉悟、启发受众思考。尽管于鑫慧的私人问题和她的奉献举动是两码事,但是把她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人物树立为正面典型的做法并不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反而违背了宣传的初衷,甚至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真实不仅包括具体要素的真实还应包括微观和宏观的真实,于鑫慧事件之所以会反转,很大原因在于只记者只着眼于具体的微观真实而忽视了全面的宏观真实。

03

正面宣传要尊重新闻规律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从初春的新冠肺炎到仲夏的南方洪灾,再到下半年的脱贫攻坚。社会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与媒体系统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这种关系的总和构成了媒介生态环境,而媒介生态环境又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的方方面面。

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在整合社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首先,中央厨房模式导致报道内容同质化。疫情期间,赶赴前线的中央级媒体发出的报道似乎都是一种腔调,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却是另一种态势——各种小道消息频出(UGC用户生产内容),比如说:“武汉人吃果蝙”、“武汉红十字会遭质疑”、“领导视察居民起哄”等。

虽然中央厨房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但是其营造的拟态环境由于和现实存在出入所以引起了民间负面舆情地频繁爆发。

其次,主流媒体专业水准遭质疑。

戴维森在对“第三人效果”的后续研究中发现,该效果会引起抢购、挤兑等与群体现象有关的集合现象。

从年初的“疯抢双黄连事件”到如今的“板蓝根事件”,主流媒体在传达具有专业性的危机信息时并没有保持审慎的态度,甚至一度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质疑。

 

2020年10月13日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发现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馆肺炎病毒有效。

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1月21日却斩钉截铁地认为板蓝根对冠状病毒式不可能有效的。

主流媒体与医学权威之间的不同结论使身处其中的广大受众产生了严重的认知混乱,真相和假象渐渐地模糊了界限,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一降再降。

 

对重大事件的独家报道、深刻而具有前瞻性的评论、规模庞大的原创内容、以及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专业水准等要素共同打造了一家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如果媒体的报道总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那么它必然会成为社会主流人群信赖的消息源。

但是,如果受众依靠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屡屡受挫,那么这家媒体的声望必然会损坏。

那么,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呢?

10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全国重点院校新闻传播人才供需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总编辑慎海雄主持会议并做总结称:

加快推进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迫切需要打造“守正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实施“青年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后备人才储备,以阶梯式重塑“人才辈出”的队伍面貌。青年人才要讲政治、树信念、强“四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把握新规律、提升新境界。

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正面宣传?

答案其实很朴素:真实、全面、客观、及时。因为只有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和新闻规律的宣传才会有力量。

希望我们的记者能够在采访和把关时能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浮躁,党的新闻事业不仅是党的耳目喉舌,同样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失实的报道不仅危害党和媒体的公信力,而且更是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伤害和践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