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想要将中国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线 | 中微子捕手

2020-10-26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木木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论坛 · 看点

中微子素有“宇宙隐身人”的称呼。因为它在十二种基本粒子中最小、最轻,也没有电荷,最难探测,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也最少。但中微子又是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充满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平均每立方厘米就有300个左右,要认识宇宙,就不能不了解中微子。

因此,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绞尽脑汁去捕捉中微子的蛛丝马迹。其中,王贻芳带领着大亚湾中微子团队,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被授予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王贻芳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今天我们来了解这位来自中国的中微子“捕手”。

01

为什么抢着做“无用的科学”?

有人说,中微子作为基础科学的一部分,在短期内看不到实际应用价值,应该把资源投入到能看得见产出的科技领域。而王贻芳和他的团队,却抢着做这项看上去“没用”的工作——中微子振荡第三种模式。

在提到被公众质疑的“科学无用”时,王贻芳笑着解释,“对一个具体的科学研究,你是不合适或者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基础科学虽然不能立刻转化成生产力,但是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核心能力,因此是极其重要的。”

王贻芳因为想要将中国推向粒子研究的第一线而被《自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图|Nature

事实上,国际科学界非常重视中微子,诺贝尔物理学奖多次颁发给相关研究:

1988年,莱昂·莱德曼(Leon M. Lederman)、梅尔文·舒瓦茨(Melvin Schwartz)和杰克·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 )因发现第二种中微子——μ中微子获奖;

1995年,莱因斯·弗雷德里希(Reines Frederich)因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获奖;

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小柴昌俊因探测宇宙中微子获奖;

2015年,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 )、梶田隆章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获奖……

中微子(Neutrino) 图 | Live Science

中微子分为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三种,中微子振荡就是指三种中微子的相互转化和混合,核反应堆会产生中微子振荡。

2012年3月,王贻芳领衔的大亚湾中微子团队宣布,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这一发现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王贻芳认为科学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是欣赏。他通过黑洞来举例,“两个黑洞合并,产生引力波,经过13亿光年到达我们地球。你不觉得这件事情是个很美的事情吗?”

02

话不多的时间管理者

对于同事而言,王贻芳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超人。

“不需要睡觉”、“连续五天吃快餐”、“15分钟吃完快餐继续开会”、“为了节约工作时间在周末开会”成为了他的标签。不停息连轴转的生活方式就是王贻芳的生活日常,而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少年时代面临的,是和无数人无情的竞争。

王贻芳在“开讲啦”现场 图|“开讲啦”节目组

回忆过去的日子,王贻芳说,“我学生时代的时候,一个星期差不多要工作90个小时,花进去时间是必要条件——我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王贻芳对自己的研究生极为严格,他说,“一周必须要有7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才够。如果你不下功夫,不思考,也就不可能创新,创新前需要足够的积累。”

王贻芳超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只限于高等物理。在所属单位搞基建的一两次之后,他就成为了这方面的行家,任何纰漏都不能逃过他的眼睛,盖房子需要用到几号水泥,哪种水管更适合房子的构造,砖瓦要怎么选择,这些问题对于王贻芳来说都不是难事。这位科学家的学习能力已经到达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境界。

03

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未来教科书

对于王贻芳来说,中国在科学领域上只有古代四大发明拿得出手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而四大发明严格来说还只是技术,不算是科学,这也是为什么王贻芳呼吁国家重视基础科学的原因。

在接受WLF专访时,王贻芳又再次强调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基础科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我们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远胜于基础科学,我认为我们对基础科学的支持力度,至少要提高两到三倍,这样我们才能为基础科学的未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科学家应付出自己的努力使得中国的科学能够在国际上有它相应的地位,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以后,我们自己和我们培养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能够把我们的名字写在未来的教科书上。”

——王贻芳

王贻芳 图|科普中国

重磅预告

在定于10月30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上,王贻芳将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物理前沿峰会,和大家分享对于基础科学、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及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认识。

立即点击阅读原文,跳转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官网,预约观看论坛直播,了解更多有关微观粒子的故事吧!

排版|木木

编辑|羽华

责编|小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