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美援朝中的黑龙江记忆

2020-10-25 1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0月25日 星期日

天气:12/-2℃ 晴

明日:13/2℃ 多云转小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的首战——两水洞战斗。

7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已成为勇敢、坚毅、顽强、无畏的代名词。

抗美援朝期间,当时的黑龙江地区(松江、黑龙江两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百姓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捐物,用实际行动彰显保家卫国的决心,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英雄远去,精神永存。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回望其中那些令人难忘的龙江记忆。

踊跃参军 奔赴战场

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通过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热情空前高涨,龙江人民掀起参加志愿军的热潮。一时间,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面随处呈现。1950年末,参军人数达37175人。

工人告别亲人赴朝参战。

广大翻身农民掀起了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热潮。

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

佳木斯农村青年参加志愿军。

争先援朝 勇出战勤

黑龙江地区是志愿军后方补给的重要基地。1950年12月,黑龙江抗美援朝战勤工作拉开帷幕。哈尔滨市790余名司机志愿报名赴朝参战;哈尔滨市成立了为前线培养司机的汽车驾驶学校,分批为前线输送驾驶员;工程技术人员、铁路员工组成各种战勤服务队奔赴前线;黑龙江共出动医疗干部1634人,奔赴朝鲜各兵站及战地医院。

1951年6月11日,由360辆汽车组成的哈尔滨支援抗美援朝运输队赴朝鲜战场,与其他运输队一起组成“摧不毁、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志愿入朝铁路职工在抢修铁路。

哈尔滨医科大学3000多名教职员、学生组成“白求恩青年医疗队”准备出发。

1950年12月16日,林甸县组织担架队员205名开赴朝鲜前线。

爱国捐献 形成热潮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做好优抚军属烈属工作的号召。黑龙江地区人民积极响应,工人加紧生产、捐献工资;农民发展副业、捐献粮食;工商界人士也纷纷捐款。至1952年5月,松江省完成捐款1018.57亿元,黑龙江省完成捐款934.72亿元,以每架飞机15亿计算,两省捐款可购买飞机130架。

哈尔滨市群众高举“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飞机大炮”的标语,进行爱国游行。

工人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的实际行动开展“爱国主义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哈尔滨市工商界爱国人士张廷阁捐献的“双合盛号”飞机。

195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松江省分行为捐款人开具的代收武器捐款收据。

增产节约 支援前线

松江、黑龙江两省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工人和农民分别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出人,要粮出粮”的口号。1952年,仅哈尔滨市就有近694900人订立爱国公约,三年的产值增长了7倍半。

1951年3月26日,《黑龙江日报》刊登《展开爱国主义大生产!》宣传画。

1951年1月17日,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为支援抗美援朝,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工业战线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响应。图为马恒昌小组书写倡议书。

工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妇女赶制被褥、军服。

龙江英雄 可歌可泣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指战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钢铁长城。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共有20人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及英雄、模范称号,8222名优秀志愿军战士为国捐躯,永远长眠于那片土地。

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官兵经常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20名黑龙江籍战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及英雄、模范称号。

《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松骨峰战役幸存者、活烈士井玉琢。回国后毅然放弃国家终生供养的机会,带着二等乙级伤残复员,隐功务农几十年,在生产中争当模范,九次被评为县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默默奉献光和热。

《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松骨峰战役的战斗英雄李玉安。战争结束后回国成为巴彦县粮库职工,深藏功名40年,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

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来 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抗美援朝中的黑龙江记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