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南昌铁路
2020-10-25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老铁路人

战争年代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和平年代

为祖国铁路发展奉献所有

10月25日

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

近日,这些“最可爱的人”收到了

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荣耀

△ 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抗美援朝老兵们送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让我们走近他们

聆听那些故事

赵炳文

中共党员,河南省孟津县人,1933年7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铁路工作,1952年12月申请抗美援朝参军,1953年1月被分配到新建铁路指挥局机械处任司务长,同年6月下到铁六师直属机械连,1954年4月回国后跟随铁六师转战宝成、黎湛、鹰厦、廉茂、滇黔等线路修建,1956年9月入党,1966年5月转入原南昌局鹰潭水电段直到1993年退休,现南昌局集团公司鹰潭供电段退休职工。

四枚纪念章、两本学习笔记、一沓三百万字的回忆手稿、几张老照片,因这一段特殊经历,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赵炳文珍藏多年。

1950年,美帝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我国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安全,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号召。当时年仅17岁还在校的赵炳文满腔爱国情怀,立即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参战,但因年纪小,被拒绝了。但赵炳文决心不灭,到铁路上参加工作后,又向组织写了两次申请,终于于1952年12月得到批准,参加到了朝鲜腹地龟殷线和德八线两条铁路线建设。

“终于能投入战斗了!”这是赵炳文刚到朝鲜时的第一感受,但他马上平复心情,给家中写了一封平安信,“爸妈,对不起,我来朝鲜了……”这是因为他的这次参战,瞒住了家里所有人。

回忆起抗美援朝经历,赵炳文说有三次最为难忘,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大家在龟城向指挥局行进的路上,敌人的照明弹亮了起来,这意味着敌方轰炸机将于几分钟后到达。幸好当时的司机经验丰富,开足马力向前,躲过了敌机的投弹轰炸,但回忆起当时炸弹掀翻土地,四处飞溅的画面,赵炳文依然历历在目。第二次是在搬运铁路高压设备时,敌机突然轰炸,赵炳文和战友立即钻进事先挖好的“猫耳洞”,才算躲过一劫。第三次是敌方飞来数十架轰炸机,准备轰炸当时赵炳文和战友们所在的指挥局,敌机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把他们躲避的防空洞石山都削低1米多,所幸洞内人员无一伤亡。

“敌人想阻止我们修铁路,断了我军的后方供给链,但我们就是要打造‘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你白天炸,我们晚上修,你今天炸,我们明天修,反正我家弟兄多,我死了就死了。”赵炳文忆起当年抗美援朝修铁路经历,依然无畏坚毅。

“当时是上有敌机轰炸扫射,下有零下20-30度的寒风冻土作伴,但即使这样,毛主席下达3个月的特紧任务,我们两个月零五天就修通了全长129.35公里的龟殷线。”赵炳文说,龟殷线火箭般的修建速度,来源于战士们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

1954年回国后,赵炳文跟随铁六师转战宝成、黎湛、鹰厦、滇黔等铁路线建设。1993年,他在原南昌局鹰潭水电段退休。

赵炳文一直热爱文学写作,退休后,他根据自身回忆和搜集素材,开始着手《战斗在朝鲜德八线上》一书的撰写,此书于1983年就已开始构思,耗时14年修改打磨,草稿300万字,笔都写秃了百十支。2000年,此书被原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列为简史出版。

在随后的退休生涯中,赵炳文老战士又先后撰写了《话说铁道兵》、《抗美援朝演义》、《追踪青藏铁路》等书籍。

现在,87岁高龄的赵炳文依然保持着学习和写作的习惯,谈起写书初衷,赵炳文说道:“历史应该有人记录,不把这些人和事记下来,我对不起死在战场上的那些战友们,当时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不能忘记当年在那片黑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你白天炸,我们晚上修,你今天炸,我们明天修”“反正我家弟兄多,我死了没关系”老兵赵炳文忆起当年抗美援朝经历,依然无畏坚毅!

他们的故事

值得被铭记

方志华

今年91岁的方志华,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铁道兵905部队3大队3中队的卫生员。讲起在朝鲜战场的经历,老人心情万分激动。他告诉我们,一次他们部队正在修筑铁路桥,2架敌机每15分钟便飞来轰炸。

为了保护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战士们冒死抢修铁路桥,许多战士牺牲了,而作为卫生员的方志华,冒死为受伤的战友包扎止血,抢救着受伤的战士。“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真幸运,还能活着回来。”方志华老人的眼眶挂满泪水。

李光德

今年87岁的李光德,1951年6月在四川绵竹县参军入伍,1951年至1953年6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警卫连战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我负责司令部的警卫安全,不在第一前线与敌人作战,但保卫司令部指挥中心的安全,也是整场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李光德老人自豪地说。

1958年复员后,李光德老人先后在福建的南平、厦门、漳平等地铁路部门工作。

李修平

李修平出生于1932年6月6日,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于1950年赴朝作战。年仅18岁的李修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作战。

老人原隶属原合肥军区滁县军分区,是一名铁道兵。以手中铁镐为武器,开山铺路架桥,铺设钢铁生命线保障后勤补给。入朝作战,铁路线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生命补给线。

“修建铁路运输线是我们当时的使命。顶着枪林弹雨,经常面对生死考验。但我们不怕死,就怕铁路线被美国飞机给炸断了”李修平老人说道。

抗美援朝胜利后,李修平回到了祖国,来到了福州东车辆段(原永安车辆段)成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先后参与了鹰厦线的修建,岭头列检的组建,带头苦干,攻坚克难,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

唐广川

唐广川1949年6月入伍从事铁道兵,1950年10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役中。抗美援朝期间,保障铁路运输与前线作战,成了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唐广川与赴朝参战的指战员和支前民工们并肩战斗,冒着敌人的炮火,随炸随修,用献血和生命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4年3月,唐广川所在部队回国,不久之后,他作为一名铁道兵,投身于鹰厦铁路建设。唐广川在修建鹰厦线时,看到洋灰撒在地上,利用休息时间收集洋灰袋100余个,节约30万元,1955年3月17日获得铁道兵54团授予的三等功一次。

图为立功簿,记录着他的简历和1955年荣立三等功的事迹。

高亲维

抗美援朝老兵高亲维,1930年生,曾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四次,因在工程队工作积极被队前表扬二次。1955年4月26号,高亲维同志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前往福建省建设鹰厦线铁路,他和部队一同立即起程, 5月1号到达上饶车站,随后又步行到江西铅山县后,再由福建省炮兵部队帮助下抵达了崇安(武夷山),简单休整几天后又火速前往了顺昌县,最后分到峡阳一个偏远的小山区。

在这里他和战友们日复一日,怀揣着军人满腔的热血,发扬了不畏艰难险阻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炽热的酷暑天气还是刮风下雨都没有停下建设鹰厦线铁路的脚步。“一山开凿 一水架桥,一沟壑填土方。”经过一年多他们不断的努力建设,抢通了鹰厦线。1957年鹰厦线开通,他所在的部队大部分人去北大荒开荒去了,一部分去了内蒙,还有一部分留在鹰厦线,他留在了新线。

楚振友

今年91岁的楚振友,1947年4月参加革命,为解放军山东平南独立营一名战士,是一位解放前参加革命并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兵。

楚振友老人说起自己的革命经历,眼神凝重,神情激动。他说自己参加的战役场次不记得了,但是魏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激烈情形他不会忘。老人说:“每一次战斗都很惨烈。那时候我们武器装备简陋,往往是一次战役打下来,一个连队140多人,有近一半的战士负伤、牺牲,那已经是打得很漂亮的仗了。”楚老说自己的腹部受过伤,但比起牺牲的战友,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楚振友老人先后受到4次立功嘉奖。

1956年6月复员后,楚振友老人先后转入永安铁路医院、漳平铁路卫生所工作。

那些永远难忘的回忆

那些并不遥远的曾经

致敬

英雄老兵

致敬

最可爱的人

文图:鹰潭供电段 福州车辆段 南昌车务段 九江车务段 漳州车务段 福州东车辆段 福州机务段 永安工务段 南平工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吴芳芳

审核:杨非

监制:李一民

总监制:陈南辉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杨存信:父子接力,69年守望百年京张

2020-10-24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融媒体中心 出品

原标题:《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