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扶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实习实训基地在滇顺利挂牌建成

2020-10-26 1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实施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的《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实施方案》,深入推动反贫困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暨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领导下,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于10月13日完成了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挂牌活动。

该校所在南华县为东南大学 “脱贫攻坚战”中对口支援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19年顺利脱贫,但秉持“脱贫不脱钩”的原则,我院社会学系亦愿贡献一份智慧力量,助力南华发展建设。

 

项目背景

 

南华县与思源实验学校实景

南华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原名镇南,1954年改为南华县,意为“西南美丽的地方”。南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云南解放战争时期的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同时也是东南大学的定点扶贫对象,于2019年成功脱贫。

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县级“九年一贯制”全住宿学校,年级涵盖小学六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共计中小学生约4000名,生源来自于南华县下属各个乡镇。但受制于学校教学资源、师资不足的现实情况,以及学校学生多为当地留守儿童,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甚至青少年抑郁症也会时常发生。

思源的孩子们

在了解到该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立刻行动,决定结合社会学、社会工作两大专业特点、依托人文学院综合科研力量,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联系协商共建“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助力学校发展。同时,为人文学院师生打造基层实践平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与思源实验学校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基地建成后,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帮扶、社会工作帮扶等专业支持工作,帮助思源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开展课题调研,对当地相关社会现象、政策进行研究,为南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项目落地

经过近一个月的沟通协商和相关准备工作,2020年10月13日下午,为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1周年,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牵头组织在南华思源实验学校举办“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暨东南大学捐赠挂牌仪式,活动在思源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

活动现场

南华思源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李森林出席活动,校德育主任杞文萍,学校各年级德育员、各班班长,五年级全体师生及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活动。因受疫情影响及相关外出流动规定,故我院社会学系委托现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正在支教的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代为参与揭牌环节。

会上,南华思源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李森林与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队长陈佳龙一同为基地揭牌。至此,基地正式成立!

李森林副校长与陈佳龙队长一同揭牌

美好愿景

会上,南华思源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李森林做总结发言,他表达了对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的支持与帮助由衷敬意和衷心感谢,并期望未来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一同将实践基地越办越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李森林副校长讲话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系主任张晶晶博士也表示:“虽因疫情导致无法成行现场参与,但我院社会学系的初衷是不变的。我院社会学系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并鼓励师生深入基层社会、了解社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相辅相成,知行结合。因此,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共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为响应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南华县‘脱贫不脱钩’的号召,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也会投身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专业力量。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大学里的学术气息传递的更广更远,依托社会学、社会工作两大专业以及学院其他专业的综合力量,以思源实验学校为实践基地,开展课题调研、社会工作等形式的帮扶,开拓当地学生视野,帮助当地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另一方面,共建实践基地是为东南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创造接触基层社会、了解基层社会、体悟基层社会的机会和平台,做扎实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培养真正能为社会建设与发展带来福祉的专业人才。未来我们有望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实践考察工作,增进师生互动,与思源实验学校互帮互助,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我们也将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一起,将基地开展好,越来越好!”

庆祝基地顺利建成!

预祝南华越变越好!

期待思源美好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