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门口的暖心驿站 温岭市以多元社区居家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0-10-26 1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每天79岁的戴彩领都会到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报到,除了在这里就餐,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日子过得闲适自在。“这里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戴彩领说,以前总觉得很孤独,如今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近年来,新河镇屿头社区通过搭建“一中心多平台”,打造了一个融合托养、医疗、文体、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小型嵌入式照护机构,同时引入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将更多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中,形成了“以机构照护服务为重点,居家上门服务广泛开展,健康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的“家门口”养老模式。

今年6月,浙江省评选出两个省级示范养老社区,新河镇屿头社区便是其中之一。这个人人称羡的农村养老幸福社区,为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目前,该社区已通过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养老社区。

整合资源,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

中午11时,在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里,厨师李正芬忙着为老人们准备可口的午饭。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菜上桌了。50余名老人捧着碗有说有笑地共进午餐,一片幸福祥和的气氛。

93岁的张三梅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在服务中心就餐已有4年。“这里的饭菜有荤有素,好吃又便宜。下午还有绿豆汤、青草糊和点心。”说起服务中心的助餐服务,张三梅老人竖起大拇指夸赞。

“就餐服务是服务中心最大的特色,收费标准为6元/餐,社区补贴3元/餐,老年人只需支付3元/餐。”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老年食堂每天供餐量约100份,其中本社区老人50人,在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的前提下,向周边老年人辐射配送餐服务。2017年以来,已为300多位老人送餐1万余份。

在解决了老人吃饭问题后,屿头社区又动起了“小心思”,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2015年开始,屿头社区立足老年人需求,依托老年公寓,陆续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文化礼堂。2017年,服务中心通过完善布局和优化环境,增设助浴助洗、康复护理、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家庭照护培训等功能室,并委托杭州钱江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养老服务。

改造升级后的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包括两幢三层公寓楼及餐厅、活动室等,构建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舒适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在服务中心,75岁的王彩花是大家的开心果。“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一株小白菜。”王彩花顺口说出一个谜语。老人们互相讨论开始猜:“是莲子?”“对了!”老人们一片欢声笑语。

二楼的书画室里正在举行“老年书法交流沙龙”,几位老人挥毫泼墨。放映厅里,现代化的投影设备播放着越剧,老人们聚精会神地看戏。打乒乓球、丢沙包、画画……服务中心的老人们每天都过得开心、充实。

“老人们一般白天过来玩耍吃饭,晚上回家休息。服务中心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享。”社区负责人说,社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优惠补助,助推养老服务长效开展。

多方参与,推动养老服务精细化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的体检,还是免费的,实在是太贴心了。”在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内,今年73岁的陈领娇在检查身体状况。只要刷一刷身份证或市民卡,仪器便开始工作,花5分钟就能完成所有体检项目,非常便捷。

2019年,健康小屋进驻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检测室和健康宣教室,配备身高体重测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血压脉搏测量仪、血糖测量仪等专业健康体检设备,老人凭身份证可自助检测血压、血糖、人体成分等5项指标,监测数据通过自动综合分析,形成结果并直接录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同时,服务中心与新河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医养协作关系,提供“每周一次免费开放,每月四次医生指导,每季度一次健康讲堂,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四项服务,责任医生每周固定到服务中心现场服务,每月组织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宣传活动,引导老人积极参与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及综合防治。

陈领娇说,每次体检完,她都会按医生的建议健康生活。社区376名老人已经全部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建立翔实的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医生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为有需要的老人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解决老人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

除了康养服务一体化,服务中心还通过更多的方式关心老人,让生活照料更加精细化:发挥“银龄互助”作用,利用老年人之间容易沟通的优势,聘请本社区2名热心的老年人为社区“助老员”,定期对本社区独居、孤寡老人进行探视。搭建志愿服务基地,和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定点服务关系,经常组织开展义诊、文艺演出、爱心理发等志愿活动,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生活。

智能加码,促进养老服务便利化

“大爷,您和大妈在家吧?我马上就到您家楼下了。”近日,服务中心助老员张菊芳拨通了李大爷的“一键通”手机。

李大爷及其老伴张大妈都已70多岁,膝下无儿女。李大爷是盲人,张大妈行动不便,两位老人没人照顾,又不愿意去养老院,因此,政府为其购买服务居家养老。张菊芳来到李大爷家,向公司管理后台发送了到达信息后,便开始为两位老人理发、剪指甲、测血压,陪他们聊家常,帮他们打扫卫生。

“好在有‘一键通’手机,生活上有难题,只需要打个电话,助老员就过来帮我们解决了。”李大爷欣慰地说,“我们福气好啊,赶上了好时代!”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困难老年人的“一键通”手机和智能定位手环由政府买单,每月还可享受50~100元养老服务补贴。两年来,这项服务帮助许许多多像李大爷这样的老人解决了居家养老难题。

在新河镇屿头社区,26名独居老人配有“一键通”手机,可一键连通当地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线上预约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尤其当老人发生跌倒、急性疼痛等情况,按下紧急援助按键,20分钟内即有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并提供紧急援助服务。随着台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投用,老人家属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下单,实现线上服务评价和结算,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内5名半失智、高龄老人配备智能定位手环,通过智能定位、云平台监控,防止老人走失。截至目前,累计紧急送医12例,通过线上订单提供居家上门服务300多人次。

线上,老人通过按下手机中间的SOS键,即可获得帮助、咨询答复和关爱;线下,专业的服务团队可提供助医、助洁、助餐、代办等各类服务项目。通过建立信息智能平台,组建服务管理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已实现智慧化发展,真正实现了“20分钟养老服务圈”。

“喘息”托养,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化

近几年,温岭市民政局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具有温岭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屿头社区便是新形势下农村特色养老的典型代表。2018年4月,温岭市民政局在屿头社区推行“居家+社区+机构”嵌入式养老模式,实现“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弥补社区居家养老短期托养的空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社区老人可就近短暂入住家门口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人员也可上门为老人提供全天候护理照料,从而使得机构服务家庭化、家庭照护专业化。子女若临时有事去外地,可将老人送到服务中心安顿,享受“喘息”托养服务。

屿头社区目前有20个床位供短期托养,托养的时间是1天到3个月。作为省级示范养老社区,新河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俨然就是一个“微型养老院”,每个房间电视、空调、定制衣柜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配备了热水器、马桶、无障碍扶手等。服务中心最大的特色是智能化设备推动智慧养老新模式。24小时体征监测系统、活动轨迹监测、防跌倒监测和智能烟雾报警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度。老人床头还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夜里如果有情况,可按紧急按钮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自从服务中心推出嵌入式养老模式后,中短期托养老人15人次。83岁的郭信可腿脚不便,子女临时出远门,便将他送过来托养。“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健康还有保障,别提有多开心。”在这里住了一个月,郭信可都不想离开了。

“通过免费场地支持与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配套每年最高20万元的运营补助,三社联动、三力齐发,为老人提供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屿头社区成功开创了一条可复制的农村社区养老道路。”温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屿头社区将精准聚焦辖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配套建设,将专业化、常态化的养老服务向老年人家庭深度延伸、全维拓展,全面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新品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家门口的暖心驿站 温岭市以多元社区居家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