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照片背后的故事——龙门平陵“小洞天”一:“龙岩五洞”之说

惠州档案
2020-10-26 09: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龙门县东部的平陵丘陵地带,多低矮山丘,石灰岩尤为发达,有许多已经发育成广西桂林式的岩洞,即喀斯特地貌,历来是探险觅胜的好去处。根据旧志记载,平陵丘陵地带有“平陵山”(即龙岩)、“鸡公髻山”、“八字山”、“观音望海山”等奇山,其中龙岩最为著名。

在龙门县城东面约15公里、平陵圩镇西北约两公里,有两座高耸巨大的石山,较高的叫“鳄鱼朝天”,似一尾鳄鱼背地而卧,上有半山岩洞、白面岩洞、龙岩洞;矮的叫“狮子石”,像一匹醒狮雄踞原野,上有马嘶岩洞、老岩洞。由于山体巨大、洞洞相连等原因,这两座相连的石山内有多少溶洞,已经无法确认,今天的人们将其统称为龙岩。

龙岩有5个较具特色的溶洞——半山岩洞、白面岩洞、庙前岩洞、马嘶岩洞、老岩洞,因此,又有“龙岩五洞”之说。“龙岩五洞”的石景,有石幔、石灵芝、石猴、石床、石杵、石钟乳、石笋等,千姿百态,鬼斧神工。

龙岩所在的平陵,地处龙门、博罗、河源三地的交会地带。在龙岩开始扬名的清代初期,平陵属于惠州府河源县,在1952年之前,平陵还属河源县管辖。1952年平陵设镇级建置,平陵圩以及山下、翁坑、大围、祖塘、晨光、光镇、黄沙等村从河源划入龙门县管辖,龙岩进入龙门怀抱。由于地处龙门、河源、博罗三地交会地带,龙岩一直是三地民众向往的风景名胜之地。

龙岩旧称“平陵山”,清代多个版本的惠州府《河源县志》对其描述都不吝笔墨。如清同治十三年(1874)《河源县志》中称:“平陵山,高三百丈,周围三十里,有锡矿、煤矿封禁。中有通海岩,深黑不见天光,秉烛入观,奇石层叠,下有一宝泉,水注之,沉沉无声不知其极,相传通海。右有龙岩,中高二丈余,广三丈,深五丈,佛殿神座俱出天然;左侧又一岩,深广过于龙岩,生成石人,端坐似和尚,故名‘和尚岩’。”

该县志描述的“佛殿神座俱出天然”,指的是龙岩庵,在同一山脉相隔不远处,还有和尚岩洞内的天然石佛,在龙岩洞内人工塑造佛像与天然石佛相对而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不得而知。

龙岩寺里的祭台,位于溶洞之中(摄于约100年前)

龙岩寺里的祭台(今景)

作者:侯县军

惠州档案方志

(微信号:hzdawx)

原标题:《照片背后的故事——龙门平陵“小洞天”一:“龙岩五洞”之说》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