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别报道① | 在锦江,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2020-10-27 1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让美,成为一种习惯。锦江区从人的感受出发,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稳步推进“中优”战略;“三降两提”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两拆一增”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推门就是美好生活”将成为锦江区最靓丽的名片。

成都人印象中的锦江,变得不一样了。穿过熙熙攘攘的文创集市,来到成都东门码头,坐上一艘乌篷船顺江而下,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便徐徐展开,犹如置身“长似江南好春景,画船来往碧波中”的诗句中。欣赏完绚丽光影秀,在合江亭下船,还可去打卡各色时尚艺术街区。随着成都锦江区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这里正由内而外地彰显出天府之国的优美生态、现代气息、多彩人文和安逸生活。

由此,人们最直观地感知了成都城市空间的变化。城市空间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居住的一种场所,更是城市中各种力量成长、组合和嬗变的载体,因此研究城市空间重构是理解城市转型的路径之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美好城市生活的追求。从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经历过多次重大转型,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990 年代,格拉汉姆·霍顿等人提出的可持续城市概念,力图以全球尺度的生态持续性来平衡地方层面的人类需求和市民愿望。而可持续性城市空间具有精神文化的意义,包含空间公正、尊严、可达性、参与和权利保障等重要原则。

作为人们对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具备可持续性的城市空间是解决当前城市所出现的问题的需要,是改变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以物质、经济导向为主的状况,改变粗放、蔓延、无序城市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而让城市空间具备可持续性,其根本就在于以人为本。

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样,人也是城市尺度。人们来到城市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无论是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改造、更新,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按照人的需要,把空间还给人。

单纯把空间还给人还不够,城市空间还需要更加妥善、精细地安排。营造美景之外,还需要构建美好生活的场景,延续城市的记忆。以东门码头为例,这里曾有着“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况,是锦江上的商贸集散中心。于成都而言,这里是城市的历史文脉;而对于成都居民来说,这里又有着个体生命的时代记忆。像东门码头这样的历史遗存犹如一串密码,只有这座城市与城市中的人能读懂。

从城市居民的内心感受出发,就生发出“有感城市”的概念。城市生活要具体可感,便要通过城市空间的全面改造提升,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当下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把生活的态度融入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肌理更多文化属性和审美要求,美,就成为一种习惯——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透着精致,人们举手投足都透着优雅。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人都能切实感受城市生活之美,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

围绕“天府成都·品位锦江”的形象定位,锦江区正积极大力开展“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场景营造、开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动,稳步推进“中优”战略,“三降两提”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两拆一增”增加城市开敞空间。从人的感受出发,以别样精彩的美学吸引人,以独特的人文感留住人,推动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建设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锦江。“推门就是美好生活”将成为锦江区最靓丽的名片,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生活的乐趣、精神的家园、梦想的归宿。

PART 01

家在公园里

“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公园、小游园、微绿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将整个锦江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在这个大公园里,蕴藏着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PART 02

揽锦江 如登春台

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锦江区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诠释了消费型城市的成都表达。

PART 03

当幸福来敲门

东门市井、华兴街、华熙LIVE·528,富于文化底蕴的特色街区持续更新,一幅专属锦江的生活美学图景,满足了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PART 04

“生活家”

喝咖啡的时候,顺便看个展。

转载自 | 天府文化ChengduCulture

欢迎关注

百年繁华春熙路,国际时尚太古里,浪漫风情合江亭,品味遗韵水井坊,悠闲田园三圣乡。锦江大小事,权威声音,尽在这里。这里是锦江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锦江发布”,联系电话:(028)86712865;投稿邮箱:754759218@qq.com

微信号:

原标题:《特别报道① | 在锦江,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