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第一场留存大量影像的战争,媒体报道跟大清想的不一样

2020-10-29 1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克飞 欧洲价值 收录于话题#书评27#人文历史35

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战场之上,也在庙堂之上和民间意识。影像记录领域的差距同样明显,甲午战争的影像记录,除了西方媒体,多半来自日本军方派遣的随军摄影师。至于参战的另外一方——始终在天朝上国迷梦中没有苏醒的清朝,根本没有以影像系统记录战争的意识。

撰文〡叶克飞

书名:《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

编著:赵省伟

译者:张维懿、兰莹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168元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丛书,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关于中国历史影像的一个重要系列。今年4月,这个系列推出了《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

这本书取材于《伦敦新闻画报》与《图片报》,共收录300余幅版画及14万字原刊报道。这批难得一见的版画,填补了甲午战争影像在出版领域的空白,而且提供了一段审视这段历史的新视角。

《伦敦新闻画报》与《图片报》来头都不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像为主体内容的报纸,1842年创刊。甲午战争爆发后,《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许多在华英国官兵和外交人员的速写、照片等影像资料。《图片报》创刊于1869年,是《伦敦新闻画报》强劲的竞争对手,收录众多版画,为全球画报界的翘楚。

甲午战争无疑是一场灾难,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远远掉队的清朝遭遇惨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草签,5月3日换约生效。

甲午战争影响深远,它打断了中国本就脆弱的近代化进程,也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灾难。关于这场战争,直至今日仍为史学界所关注。除了交战双方的中国和日本之外,第三方视角也是重要的研究依据。

对于甲午战争,西方列强一直十分关注。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朝一度寄望英国调停。战争爆发后,英国宣布中立,但仍然对战事极其关注。

资料记载,当时的英国除了官方途径的档案和记录之外,英国报纸也对战事多有报道。“这些信息多是通过英国在中国的外交人员、中国政府中的英籍雇员、一些身份特殊的特约通讯员,甚至驻扎在烟台等港口的英国海军的中国舰队人员而获得,大多是有关中国战地情况的一手信息。这些新闻源源不断传回英国国内,又随着英国媒体的公布传播到西方世界,构建起了西方社会对发生在远东的战争的基本印象。”

当时的英国媒体已经非常成熟,强调信息的详实,它们对甲午战争的报道十分细致。那些人们熟悉的老画面,如“邓世昌与致远舰舰员的合影”、“致远舰勇冲日舰”、“旅顺大屠杀”等,都源于这两份画报。

媒体的倾向自然也存在,有人认为,在书中“能感受到西方主流世界对中日两国交战的认识和判断,看到英国如何看待新兴的东亚强国——日本的崛起,以及古老的中华帝国的挣扎。同时,这些珍贵的资料也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世界角度和近代化角度思考中日近代化及甲午战争和当时世界的关系。”

1895年4月20日,《图片报》刊发了关于中日和平条约的评论,开头便是“李鸿章的外交技巧还是那样高超,他推动达成的和平条约显然使得日本把自己塞进了一个真正的马蜂窝里。西方各国当然会坚决反对一份不仅罔顾他们的愿望,还践踏了国际社会权益的和平条约……”,在西方人看来,“没人相信具有爱国之心的李鸿章会听任他的国家永远处于如此屈辱的地位”。这个评价,显然与当时中国国内的评价不一样。

差距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战场之上,也在庙堂之上和民间意识。影像记录领域的差距同样明显,甲午战争的影像记录,除了西方媒体,多半来自日本军方派遣的随军摄影师。至于参战的另外一方——始终在天朝上国迷梦中没有苏醒的清朝,根本没有以影像系统记录战争的意识。

媒体和影像记录,都是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很显然,清朝也输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留言

原标题:《中国第一场留存大量影像的战争,媒体报道跟大清想的不一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