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连续2天报道!《中国妇女报》点赞宁波妇联工作创新做法

2020-10-29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你造吗?

《中国妇女报》

连续刊发相关报道,

点赞宁波妇联工作的创新做法~

10月27日,《中国妇女报》3版刊登《宁波海曙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 从“零星战”到“整体战” 筑牢儿童成长安全线》,关注海曙妇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做法。学习强国也进行了转载报道。

10月28日,《中国妇女报》3版刊登《浙江宁海:巧娘千里授艺 放大“葛家经验”,山村直播将“针线活”变成“赚钱活”》,大篇幅报道宁海妇联通过巧娘千里授艺和山村直播的方式为传统手工艺品插上翅膀,将艺术振兴乡村的“葛家经验”输送到祖国西南大山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两篇报道吧~

1

宁波海曙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

从“零星战”到“整体战” 筑牢儿童成长安全线

从这个暑假开始,17岁的小花(化名),告别了学生生涯,也摆脱了被继父长达三年的性侵生活,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开启了未来新阶段。

“这是机制运行以来,我们各部门都印象深刻的一起案件。”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王英说道。

2020年,海曙区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并在4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预防性侵未成年人推动儿童权益保护合作机制的意见》,将6大项、21个子项目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合力,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夯实未成年人成长的安全线。

升级领导机构

各部门多方联动

今年,海曙区委、区政府将传统的“部门联动”升格成为“区委主导、部门协同”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组建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委办副主任、区妇联主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为副组长的“海曙区预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组”,涉及13家成员单位。

领导机构升格,将各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向新高度。宣传教育警示机制、重点人群排查及隐患报告机制、“一站式”取证询问机制、多部门沟通联动机制、援助救助机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等六项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信息联通、风险联查、问题联治的工作合力。

“就拿重点排查机制来说,各成员单位已在日常工作中润物细无声地展开了。”海曙区妇联副主席欧阳媛斐介绍说。

办案取证“一站式”

源头避免二次伤害

作为未检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每看到一位未成年被害人,王英的内心总是无比沉痛。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成年被害人受到的伤害。目前办案取证‘一站式’机制,效果还不错。”王英说。

办案指挥中心、等候告知室、讯问(询问)室、听证室、训诫室、心理疏导室、家长学校……几间相邻又独立的房间,构成了集办案和救助于一体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和救助场所。

在“核心”区——讯问室,同步录音录像做笔录的地方,在听取妇联团队专家的意见后,专门安装了一面单向玻璃,对于心房紧闭的受害人,心理专家会在此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海曙区妇联、区检察院试水推行“个案第一时间介入、全过程帮扶、进展全程化追踪”,截至目前,已参与个案帮扶4起。

综合救助“全过程”

花季关护落到细处

第12次接受心理辅导时,小花在一张大大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旁边,有一阵微风吹过。为什么要这么画呢?“我觉得大家对我的帮助就像一阵微风,吹拂了我,温暖了我。”小花有点害羞地说。

这句话,不仅使心理咨询师罗红媛湿了眼眶,每一位参与到这起案件中的工作人员,都深感工作价值所在。

“我们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参与进来。”作为心理专家,宁波市宁静港湾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的罗红媛就出现在了询问小花的办案现场。

随后,根据掌握到的一手情况,她迅速做出判断——孩子和家长分别需要何种后续心理服务。“尊重案情,尊重每一个家庭的个性化需要,实实在在帮助每一个未成年人受害人。”

在心理疏导方面,海曙区妇联、区教育局联合组建“海曙区未成年人保护心理援助团队”,已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个案辅导及家庭治疗27次。面对家庭监护缺失或遭受家庭创伤的未成年被害人,区民政局则依托“海曙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供临时性庇护,做好社会救助。

事中维权、事后关护固然必不可少,但抓好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更为必要。

海曙区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确保“线上”普惠式教育和“线下”精准化教育的“全覆盖”。目前,区妇联已牵头组建区“花季关护”讲师团,吸纳10名讲师开展未成年人防性侵“精准化”教育。

“胖妈妈热线”的发起人邵莉,就是“花季关护”讲师团中的一员。已从事青少年性教育十多年的她,这次明显感觉到,海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原来各部门单打独斗状态转换为以妇联联动为轴,拧成一股绳。“顶层设计高大上,宣讲活动接地气。”

2

浙江宁海:巧娘千里授艺 放大“葛家经验”

山村直播将“针线活”变成“赚钱活”

“真希望能有一双溜冰鞋。”这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定汪村8岁小万豪的微心愿。这个小小的心愿,近日由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王浩丞小朋友帮助他实现了。

像这样的微心愿,还有52个,是宁海县妇联特意从定汪征集的。“这是我们输送‘葛家经验’过程中,顺带的‘小心意’。”宁海县妇联主席林红介绍说。晴隆县是宁海县对口帮扶地区。一直以来,宁海县妇联都在思考如何从女性角度出发,实现精准帮扶。而成功的“葛家经验”给她们带来了灵感。

去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教授团队,把艺术送到乡村,激发起村民的内生动力,尤其是广大妇女群众的创作热情,短短几个月时间,把“沉睡”的葛家村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网红村。借势借力,宁海县妇联培育出以葛小仙等为代表的手工艺创业女性在家门口就业的成功案例,并培树出36位村级庭院艺术家。

考虑到晴隆妇女擅长刺绣这一技艺,却不擅长市场营销,宁海县妇联便组织宁海巧娘工作室的手工艺者前往定汪,将艺术振兴乡村的“葛家经验”输送到祖国西南大山里,为当地的妇女再现一场“艺术”之美。

艺术+直播

为传统手工艺品插上翅膀

青青大山为背景,现削树枝为支架,一切简陋但不失热情。这是宁海巧娘带着晴隆绣娘们在定汪村开展的直播带货现场。

做工考究的厨房四件套、可爱风的钩编发夹……直播间售卖的货品都是宁海巧娘与定汪绣娘携手推出的文创联名款,它们既有当地布依特色元素,又融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与日常生活的实用性。

直播效果出人意料。仅一个小时,就卖出手工艺品300余件,金额达31764元。这给定汪村带去了不小的震撼。

“压花,材料成本低、入门技艺要求不高,作品种类多,适合家门口创业。而且小小的文创产品,更能吸引游客体验式购物。”宁海巧娘工作室之一的“花姐”潘晓燕说。

宁海巧娘们带着刺绣、压花、编织、工艺美术等手艺,跨越2000多公里来定汪授课,以“姐妹携手,艺起幸福”专项扶贫志愿行动开展新一轮的以产业助推、设计创新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助困活动,帮助定汪村民将“针线活”变成“赚钱活”。

艺术+庭院

“美丽庭院”与经济同频共振

秦雷是宁海巧娘团队中唯一的男性。他是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这次主动请缨,同赴定汪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引导。打造“美丽庭院”是“葛家经验”最出彩的地方。

移栽整顿原有绿植,改造利用废弃旧物,家里的木槽、树桩、石盆、闲置农具等,摇身变成田园艺术品……在秦雷的指导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堆满马粪的乡民庭院化为美丽的乡愁庭院。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庭院”与产业经济有机结合,实现长效美,宁海巧娘和专家志愿者根据定汪庭院特色和家庭女主人技能特长,打造花草庭院、绘画庭院和手工体验庭院,通过田园经济和手工经济增加家庭收入,将庭院与“产业经济”与“文化乡愁”有机结合,让“美丽庭院”与“美丽经济”同频共振。

艺术+培育

播撒艺术理念的种子

擅长黏土手艺的陈姝吟为定汪村的50余名孩子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黏土手工课程。只见孩子们手拿彩色的黏土兴奋不已,围着老师不停地问东问西。这群从没接触过黏土手工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手工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后,孩子们又将亲手制作的黏土花,献给了来与定汪村结对帮扶的葛家村村民们、庭院指导艺术家们以及女红文创指导老师们。

“叔叔阿姨到我们村半个多月,我家院子变漂亮了,我妈妈的刺绣品也卖了不少钱。我现在要好好学习这些手艺,长大了也要像叔叔阿姨那样,动动手就能把我们的村庄变得更漂亮更富有!”定汪村的小桑桑这样说。

这是培育艺术理念的一个缩影。自去年起,宁海县妇联与晴隆县妇联签订了《“书海冲浪”家庭教育帮扶合作协议书》,在家庭教育网络课程共享、家庭教育讲师队伍交流、两地家庭结对帮扶、网上家长学校建设等方面将“书海冲浪”项目推入晴隆县。尤其针对晴隆实际,在家庭教育讲师队伍交流环节,专门设置了3次儿童艺术启蒙课程,把艺术的火种传播至晴隆,让艺术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中国妇女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连续2天报道!《中国妇女报》点赞宁波妇联工作创新做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