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聆听青海湖畔的奉献之歌——写在山东援青十周年暨聊城市对口支援海北州刚察县七周年之际

海北新媒
2020-10-29 16: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九曲黄河,蜿蜒入海,串联起无数个感人的故事。

从黄河之滨到黄河之源,虽远隔万水千山,聊城与刚察两地人民却因对口援建而心手相牵。今年是山东援青十周年,也是聊城市对口支援海北州刚察县七周年。2013年,按照国家、鲁青两省的决策,第一批聊城援青干部踏上雪域高原,对口支援海滨藏城——海北州刚察县。从那时起,一批又一批聊城援青干部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把刚察作为第二故乡,为当地发展贡献聊城智慧和力量。

2019年7月,聊城市第三批9名援青干部人才到刚察县任职,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愈加坚固。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年来,9名援青干部人才发扬孔繁森精神,克服高寒缺氧干燥、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急群众所需、解刚察发展所难,重点抓好教育医疗组团帮扶、聊城刚察交往交流、两地产业合作突破等工作,着力完善援青机制、扩大援助规模、丰富援助内容,打造“关注弱势群体、送达党的恩情”的聊城援青特色品牌,多项工作实现新突破,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党建+援建”——筑牢高原上的战斗堡垒

10月,祖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金秋时节,地处青海湖北岸的藏城刚察,已经进入气候上的寒冬。

今年的这个冬天,对伊克乌兰乡角什科贡麻村贫困群众朋毛措来说,却并不显得那么“寒冷”。前不久,在聊城市援青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她获得了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多亏聊城的好干部帮我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收入有保障了,我心里也踏实了。”谈起聊城援青干部对自己的帮助,朋毛措心里十分感激。

除了朋毛措,还有10多户刚察贫困群众和聊城援青干部结成了帮扶对子。捐赠牛羊饲料,协调安置工作,资助贫困学生,开展技术培训,送医送药上门……聊城援青干部们真帮实包,换来了刚察干部群众的真心实意。“这些干部真干事、干真事,我打心眼里拥护他们。”贫困群众科乃加说。

串联起这一个个感人故事的,是党建这条温暖的“线”。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地处高原的刚察群众,同样对摆脱贫困充满了渴望。“无论是开展对口援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还是加强援青干部管理组自身建设,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党的建设。”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刚察县委副书记刘志刚说。

为巩固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工作实效,提升受援地基层治理和发展水平,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党支部扎实开展“1+1”好支部共建行动,即1名援青党员干部“加”1个基层党支部,8名在刚察的援青干部结对刚察县5个乡镇、2个园区、1个农场的8个农村(企业、学校、医院)党支部,帮助支部班子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提升基层支部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引导资金、项目落户结对单位,推动结对单位健康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在管理组统一指挥下,聊城援青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后方进行靶向帮扶。目前,他们已争取规划外资金100万元,帮助伊克乌兰乡角什科贡麻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争取规划外资金50万元建设的潘保村“聊海党建文化广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党建文化在涉藏地区得到生动、形象、直观的体现;为热水煤矿党支部争取10万元资金建设红旗驿站,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同时,每名援青干部还结对帮扶两户贫困户,通过定期走访慰问、提供农业畜牧技术培训、协调优秀医生上门巡诊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党建,既促援建,又带队建。自聊城第一批援青干部入青起,就把党建作为强队伍、固根本的核心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实施AB角学习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树立了聊城援青干部“既干事、又干净,尽责任、有作为”的良好形象。第三批援青干部到位后,以“1+1”好支部共建行动为抓手,与对接支部党员“共学”,即共同开展集体学习、研讨,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共查”,即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与基层党员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列出清单、抓好整改、促进提升;“共做”,即通过谈话交流、组织学习、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提升对接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格局视野、综合素质。

党建筑基,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援青干部队伍,让聊城援青工作在高原牢牢扎根。

“项目+产业”——提升刚察经济“造血”能力

正如青海湖中逆流而上的湟鱼一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梦想。援青干部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刚察群众架起一条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

但是,重重困难摆在援青干部面前。高寒、缺氧、风沙、干旱、地广人稀……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刚察县经济发展的大敌。“这里供暖季长达9个月,外面天寒地冻,土地‘邦邦硬’,没法打地基。就算已经打好了地基,地上施工也很难进行。因此,有效的施工期很短。”第三批援青干部梁彬说。

再大的困难也要上。聊城援青干部始终把援建项目牢牢抓在手上,全员靠上,抓争取、跑手续、促开工、盯现场,全力以赴推动援建项目顺利落地。第三批援青干部到位1年的时间,共实施援建项目11个,总投资7600万元,去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刚察县融媒体中心被青海省委宣传部领导誉为“全省最先进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目前,正在实施援建的10个项目中,6个续建项目已经基本完工,4个新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在抓好现有项目的同时,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积极做好山东援青“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谋划一批符合援建大局、紧贴刚察需求、长短期相结合的优质项目。协调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12人的专家团队, 免费为刚察县编制了概算总额为1000万元的国土空间规划,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搜集资料、现场勘验等工作。该项目为山东援青10年来体量最大的规划外智力援助项目,在援青6省市中尚属首次。

“刚察自然条件艰苦,但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聊城第三批援青干部在深入调研刚察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结合援建工作实际,提出实施助推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即实施农牧产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融合提升两大助推工程,同时全力开展招商引资。

——在农牧产业方面,协调市工商联组织畜禽加工、连锁超市、阿胶制品领域的多家企业到刚察县考察,协调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市农科院对刚察县进行为期3年的畜牧、农业技术帮扶;协调北京金牌昊天集团在刚察县设立高档饲料销售中心;开展农作物增施黄腐酸有机肥农业增收试验项目,协调捐赠100吨、价值60万元的黄腐酸有机肥;在聊城开设刚察特产直销店,在聊城市农产品展销平台“聊·胜一筹!”免费开通刚察特产专卖店,目前已上架产品40余种。

——在文旅产业方面,协调援受双方签订《聊城市对口援助刚察县文旅合作协议》,明确文化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共拓等6个方面合作重点,支援资金10万元和价值50万元的刚察文旅宣传营销项目;协调组织两地开展文化交流非遗展演,受到两地群众热烈欢迎;协调聊城有关部门免费在商业中心大型屏幕上滚动播放刚察旅游宣传片,组织旅行社和新媒体开展对口支援文旅宣传营销活动,直播观看量达4000万人次,同时在文旅聊城公众号平台及官方微博免费宣传刚察文旅线路产品。

——在招商引资方面,2020青洽会期间,山东正信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刚察县综合性食品生产项目、淘派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刚察县生产基地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2.1亿元;聊城客商投资1300万元和刚察县有关企业合作建设东阿黑毛驴养殖基地,已投入100万元引进黑毛驴80头,这是山东援青10年来落地刚察的第一个项目。

如果把聊城援青比作水,为刚察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发展思路,那么援青干部就是一棵树,他们历经风霜,已经深深扎根高原,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改善群众生活

在刚察,高寒、缺氧并不是这里唯一的敌人,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相关基础设施落后,深深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样子,曾是藏族老阿妈卓托的一个奢望。患白内障多年的她,眼前总是一片模糊,让她十分痛苦。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困难,再加上当地医疗水平落后,她的病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第三批援青干部来到刚察后,协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聊城爱尔眼科医院免费为刚察县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让55名群众重见光明,为他们免除医疗费用共计50多万元。卓托正是55名受益群众之一。

2019年7月,第三批援青干部初到刚察时,正是草原绿意盎然,青海湖鱼游浅底、鸟翔蓝天的最美时节。放下行囊的援青干部来不及欣赏青海湖的旖旎风光,就立即投入到走访调研中,田间地头、牧民帐篷、工地车间,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援青干部在调研中得知,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是群众的“心头之痛”。“群众最缺什么、最盼什么,我们就帮什么!”怀着对群众的一片深情,聊城援青干部狠抓产业培育促脱贫、教育支援帮脱贫、医疗帮扶带脱贫,用真情帮扶赢得群众信赖。

治疗设备陈旧,医疗水平落后,让很多生病的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第三批援青干部开展援建工作后,协调两地医疗机构成立了远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盟,首批36名刚察患者从中受益;成功开展刚察县首例肺栓塞溶栓治疗,成功抢救了1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选派当地医院7名业务骨干到我市医院进修学习,组织19名聊城医护人员到刚察县开展了组团式帮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协调捐赠刚察县疫情防控物资价值8.5万元。此外,他们还在海北州首次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调查问卷2000余份,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分析整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援青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就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抓手,组织聊城9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刚察县学校、幼儿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在聊城三中开设了海北高中班,探索开设远程同步课堂,实现了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第三批援青干部工作一年来,继续拓展“互联网+教育”援建模式,协调捐赠刚察县学校信息化设备价值30万元,在海北州率先实现了全县中小学与聊城市结对学校“同步课堂”全覆盖。聊城市名师团到刚察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送教送培”教研活动,市实验幼儿园对刚察全县幼儿园园长进行了集中培训。11名组团式援青教师在刚察县基层学校任教,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加强了两地的教育教学交流。注重制度帮扶,目前已在刚察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学生、班主任和学校3个层面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设立了总额10万元的“刚察县城市美容师子女奖学金”和总额15万元的“宏基奖学奖教金”,这是山东援青10年来第一次在刚察设立奖学奖教基金。

一个个援建项目,成为聊城刚察两地人民友谊的见证;一项项民心工程,成为援青干部爱洒高原的最好诠释。

对刚察4.6万名各族群众而言,“聊城”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名,更是一个富含深情厚意的情感坐标。两地携手浇育的幸福“花朵”,正开遍美丽的青海湖畔。

来源/聊城日报 记者/曹天伟 通讯员/姜灿

原标题:《聆听青海湖畔的奉献之歌——写在山东援青十周年暨聊城市对口支援海北州刚察县七周年之际》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