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弘扬文化历史  凝聚发展共识——盘州市政协“四个着力”认真抓好文史资料工作

2020-11-02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弘扬文化历史  凝聚发展共识

——盘州市政协“四个着力”认真抓好文史资料工作

【贵州民族报】李丰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盘州市政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把文化自觉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继承和弘扬盘州的悠久文化历史,整合资源,“四个着力”认真抓好文史资料工作,不断展现出新时代地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新作为,初步形成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从单一的文史资料征集,迈向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常态化机制,为传播盘州好声音、讲好盘州好故事、展示盘州新形象,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金彩盘州新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一、创办《盘县文史》,着力构建政协文史工作新平台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不仅意味着人民政协工作向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延伸,也对新时期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盘县政协于1963年6月创办《盘县文史资料》,刊印至2017年止,先后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专辑》20辑,共200余万字,印刷册数达25000余册,凝聚着几代政协委员和文史资料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成为研究盘州文化历史发展素材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适应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发展需要,盘州市政协在认真总结创办《盘县文史资料》成功经验基础上,针对盘州文化历史发展实际,召开主席会议,凝聚共识,将《盘县文史资料》改版为《盘州文史》。一是2017年12月5日请示盘州市委研究同意后,市政协以盘州协办发〔2017〕10号 ,决定从2017年起,创办《盘州文史》半年刊, 按照中央和省委《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物管理办法》,及时把《盘州文史》向省委宣传部上报并获批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二是明确《盘州文史》由盘州市政协主管,盘州市政协办公室主办,盘州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具体负责,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反映盘州历史、讲述盘州故事、展现盘州变化为宗旨。三是把栏目分为时代颂歌、特约专稿、人物春秋、盘州风云、盘州探谜、盘州故事、诗联之窗、委员风采等内容,每年计划编印2期,小16开,每期约10万字,每期印刷数1000册,赠送盘州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盘州市政协委员和有关盘州籍人士,省内市(县、区)政协和省外有交流的省、市、县政协,作为内部资料免费交流,以适应政协文史资料专题化、系列化征集整理的新趋势,为统一战线和政协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强化保障到位,着力营造政协文史工作新氛围

盘州市始终把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一项富有统战和政协特色的重要工作,记在心中、担在肩上,写在文中、留在史上,从人力、物力上优先保障文史工作的开展,努力形成文史资料工作的整体合力,不断增强盘州百万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努力实现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价值。一是领导重视,经常过问文史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文史资料工作,要求把《盘州文史》办成盘州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市政协主席欧阳廷宏亲自挂帅担任《盘州文史》编委会主任; 副主席和秘书长任副主任、市政协各委办负责人和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担任编委会委员。主编由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担任。齐抓共管,各尽其能,扎实有序地传承盘州悠久的文化历史。二是加大投入,办刊经费列入预算。盘州市政府把《盘州文史》编辑出版的印刷费、稿费、编校费等文史工作相关费用列为财政预算,对文史工作相关支出按规定核销。同时按时支付稿酬,鼓励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积极赐稿。三是硬件到位,适应工作环境需要。市政协先后为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配备了照相机、录音笔、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等办公设施,为文史资料工作创造了条件。四是规范管理,丰富文史资料内容。2017年以来,针对市政协文史资料室资料零乱,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市政协采取资料分类、建档立卡、编排目录等方式,规范了市政协文史资料室资料。还收集了《张道藩文集》《普安简史》《人话》等文史书籍,丰富文史资料内容,为构建书香政协打下了基础。五是完善制度,规范文史工作。不断完善《盘州文史编辑制度》《盘州文史特邀撰稿人制度》等文史工作相关制度,努力探索做好新时代文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新时代文史工作的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协文史工作新活力。

三、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建立政协文史工作新网络

做好文史资料工作,征集文史资料是核心、人才是关键,需要调动、整合方方面面资源,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才能完成。2018年7月盘州市召开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长和与文史工作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同时举行文史工作座谈会,强化对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同志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对政协委员提出,“要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为人民政协事业增添了新的内容”的重要性认识,“四两拨千斤”,营造了良好的文史工作氛围。一是整合政协组织资源。盘州市政协主动走出去,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视、支持、配合和帮助,密切与党政机关、历史研究部门和其他历史研究机构的工作联系,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协作,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文史资料工作的整体合力,完成《六盘水红色文化》《六盘水民间文化(第二期)》专题文史资料和省有关稿件上报工作,推出一批文史稿件。二是整合政协委员资源。盘州市政协积极引导政协委员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信息,留心注意文史线索,细心搜集文史资料,把文史资料的收集撰写,作为履职的重要内容,许多委员拿取手中的笔,写出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推动文史工作更好开展。三是整合本土文艺家的资源。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市政协首批聘请市文艺界具备“史德、史才、史学、史识、史情”素质的36名同志为盘州文史特邀撰稿人,参与到文史工作中来,他们得到各乡镇和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持盘州文史特邀撰稿人采访证到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开展文史收集撰写工作,写出许多有价值的文史资料。由盘州市政协编印,本土画家丁恩东绘画的《盘州文史•增刊》1期《老红军张其生传奇故事》连环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老红军张其生同志的革命事迹,共155页,于2019年国庆期间出版,为激励全市人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宏扬长征精神,继承红军的革命传统,牢记嘱托守初心、感恩奋进担使命,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金彩盘州新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四是整合本地在外人员资源。盘州市在外地工作的人员中,有许多统战工作者、社科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老领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市政协主动加强联系,邀请他们撰写文史资料,丰富《盘州文史》的内容。特别是六盘水和盘州市的管彦鹤、万晓流、王云河、王时明、蒋承云等领导,作为当时盘县特区(今盘州) 党政机关从城关镇(现双凤镇) 更名搬迁红果过程中的的决策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积极回顾往事,奋笔疾书,集成《盘州文史》总第6期,于2020年上半年出版,让这段光辉的历史,为激励盘州人民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实干、大胆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续写新时代盘州发展新篇章凝聚了正能量。五是整合好专家学者的资源。盘州市充分利用各级专家学者对盘州历史的研究成果,南京的董友宁、昆明的项兆斌、成都的龙齐亚等文化人士阅读《盘州文史》后,大力支持并亲自撰写回忆他们父辈的史实文章,以表对故乡的深深情结;成都的唐远禄老师,虽已八十多岁,还将他六十年代时在盘南中学任教的往事,写成《南中岁月》;六盘水市的王如柏、斯信强和刘军以及黔西南州的钱廷昌(己故)、还有盘州的谭安贵、余朝阳等文化老人和专家学者虽年岁已高,还时时关注《盘州文史》的创办,对栏目设置、稿件质量把诊问脉,并赐稿题字,以资鼓励,使《盘州文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添了金彩盘州的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丰富了盘州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初步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领导关心支持,市政协主办、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抓、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配合的政协文史工作新网络。

四、弘扬盘州历史,着力彰显政协文史工作新成效

盘州市政协聚焦“存史资政”,“文之化”“史之化”的政协文史工作功能,着力让遥远的“曾经”告诉可以触及的“未来”,在“务实”中存史,在“务虚”中资政,精准出场,截止2020年10月底止,出版《盘州文史》8期。其中2017年1期、2018年2期、2019年3期(增刊1期)、2020年2期,这些史料充分利用了政协文史资料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不断挖掘、呈现盘州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通过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真实、生动地记录了盘州的文化历史,受到大家的喜爱,得到社会的好评,成为传承与弘扬盘州文化历史的一块重要阵地,成为团结引导社会各族各界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成为展现文史爱好者才华与魅力的一场舞台,成为全市政协委员在提升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一条渠道。

总策划 | 农文成

总监制 | 杨小天

值班编委 | 程丽清

值班主任 | 刘加飞

值班编辑 | 宋兰 赵江

法律顾问 | 吴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