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近几天,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关注南浔这些事!

南浔发布
2020-11-02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近几天

中央、省级主流媒体

把目光投向了南浔~

▼▼▼

《新华每日电讯》

《浙江日报》头版头条

《浙江日报》其他版面

浙江卫视

《时代先锋》

《田间运动会庆丰收》

浙江经济生活

湖笔小镇大招齐发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湖州市第八届湖羊文化节

在南浔区练市镇荃步村开幕

浙江之声

《浙江新闻联播》

《早安浙江》

原文如下

《新华每日电讯》

“湖羊”香飘江南秋

▲10月30日,游客在练市镇荃步村准备品尝现场烹饪的柴火羊肉。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第八届湖羊文化节在南浔区练市镇荃步村开幕。本届湖羊文化节以“美好聚集地,潮流新乡村”为主题,计划从开幕起至11月22日,陆续举办湖羊美食节、民俗文化节、音乐节等系列活动。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湖笔之乡赛制笔

▲10月31日,参赛选手在善琏镇卜家堰村文化礼堂参加毛笔现场制作比赛。

当日,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举办全国首届毛笔制作职业技能总决赛,来自浙江湖州、江西南昌、江苏扬州三个预选赛区的113名选手齐聚卜家堰村文化礼堂,比拼毛笔制作工艺。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浙江日报》头版头条

南浔“湖羊入川”助扶贫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自与四川省结对帮扶以来,浙江聚焦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现我省与四川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的成效,反映对口帮扶地区的可喜变化。

本报讯 (见习记者 任明珠)11月1日上午9时许,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湖羊种羊养殖基地内“咩”声一片,数千头湖羊正“呼唤”饲养员的到来。今年6月,5000头湖羊搭乘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便车”,跨越1600多公里从湖州市南浔区落户龙岩村,如今,它们非但没有水土不服,还在这里产下了300余头小羊羔,为广安群众脱贫致富效力。

“番薯藤、玉米秸秆对湖羊来说可是好东西!”驻川南浔农艺师丁玉林介绍,这些广安农户家里最不缺的农作物废弃物是湖羊爱吃的草料。基地通过对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的收购不仅填饱了湖羊的肚子,0.4元一公斤的回收价也鼓了当地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48岁的龙岩村村民李红英忙着喂羊,电话都顾不上接。她现在在养殖基地务工,每个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两个月赚的钱比她一年种玉米、稻谷的收入都要多,家里脱了贫,日子更是越过越起劲。

2018年起,南浔将湖羊特色优势产业与四川广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糠麸等饲料资源相结合,开展“湖羊入川”工程。随后,浙川出台《广安区“湖羊入川”和“湖羊致富”工程实施方案》。借助“湖羊入川”工程,像李红英一样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还有22人,忙着搭配饲料、喂羊、清理羊舍。

放眼湖羊种羊养殖基地,39个羊舍整齐划一,其中22个羊舍已投入使用。在13号羊舍,几头小羊羔从羊圈里跑了出来。“等它们长到十七八公斤就可以断奶了。”驻川的南浔挂职干部吴强告诉记者,到时候小羊可以进入广安区的幸福农场,助推强村富民。

据了解,广安区积极推进“湖羊致富”工程,目前已建设幸福农场75个,让贫困户提供秸秆等参与养殖,所获收益由贫困群众、村集体、饲养负责人按6∶2∶2的比例分红。正在广安区白马乡石梯村幸福农场对农户进行防疫指导的丁玉林算了一笔细账,从一头15公斤左右的小羊羔到50多公斤的成羊,除去饲料、防疫成本,一头羊的纯利润一般可达600元至800元,每年可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我们跟农户签订了价格兜底协议,并依托新农公司统一收购,不愁销路。”吴强说。

广安白马扶贫湖羊养殖中心现有湖羊300多头,39户、89名贫困户通过务工、提供草料、利润分红等途径从中受益。养殖中心饲养负责人游汉钟告诉记者,今年6月,他们将20头小羊羔免费送给贫困户饲养,不仅如此,在浙江专家的指导下,将湖羊养殖与广安本地柠檬种植相结合,探索了“秸秆—湖羊—羊粪有机肥—经果林”的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湖羊入川”和“湖羊致富”工程还在拓展业态。据吴强介绍,龙岩村集养殖、科普、休闲、游乐、餐饮于一体的“羊仔小镇”项目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2月可开放运营,届时可为当地创造12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湖羊产业在广安扩大规模。

龙岩村村民正在清理羊舍。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浙江日报》其他版面

近日,南浔区双林镇千亩山村省级粮食功能区内,当地种粮大户抢抓晴好天气,对300多亩单季晚稻进行机械收割,烘干收储。近期,南浔区种植的近19万亩单季晚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

湖笔小镇多管齐下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南浔区善琏镇是湖笔之乡,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对于古风爱好者有很强的吸引力。”10月30日晚上,善琏镇上不少身着古风服饰和二次元服饰的表演者们现场出片,在“笔墨馨香”国风音乐美食节开幕式上留下足迹。现场更引入50余家美食夜摊,万名居民、游客齐聚,点燃小镇夜经济。

开幕式上,多名网红大咖现身,百万粉丝级抖音网红王奕萌空降善琏,带来全新古风单曲《春日游》;抖音新晋网红宿舍男生小陈同学精彩演绎二胡与贝斯,让民乐与西乐碰撞出火花;网红博主沈辞er、天阳、参商、锦超现场带来国风国漫COS秀。国潮、音乐、表演、美食…文旅活动创意十足,活动当晚同步直播量超一万人次。

近年来,南浔区坚持“旅游活区”战略,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中国湖笔文化和蚕桑文化的发祥地,善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善琏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注入文旅新活力,打造湖笔小镇特色文旅品牌,进一步扩大湖笔小镇文化旅游知名度。

据悉,该镇已成功举办多次旅游节庆活动,致力于将善琏镇打造成以湖笔文化体验、国学文化研修及休闲度假于一体,联结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的创新型文旅小镇。

今年,善琏镇以第十届中国湖州·湖笔文化节为契机,面向全国举办一系列与湖笔文化相关的活动。接下来,全国首届毛笔制作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浙江善琏2020首届中华全国农民集邮展览、华夏笔工祭笔祖民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接踵而来,引发市民、游客新期待。

(费祎)

“百漾千河” 清风护航

日前,一堂“廉洁清风助推项目建设”业务研讨会在湖州市南浔区“百漾千河”综合治理项目指挥部举行,各项目负责人纷纷抛出一个个问题并开展热烈讨论。

“百漾千河”综合治理工程是近年来南浔水利系统的中心工作,对于持续改善水资源环境,重塑水晶晶南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南浔区注重打造清廉南浔“百漾千河”工程,紧盯项目设计变更、资金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正风肃纪反腐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以“防范在前、预警在先”为出发点,对照已建立的相关廉政管理制度,南浔区水利局组织项目业主、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审计方针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腐败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该局还邀请纪检监察部门进驻项目工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强化推行责任制分工,由一把手对项目负总责,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实现项目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监管。

(车海芬)

各项民生实事一一落地

湖州升级养老服务温暖老人无数

吴 丹 杨斌英

房子里里外外改造一新,还增加不少适老化、实用的设施设备,这几天,南浔区练市镇万兴社区居民李大伯特别高兴,随着适老化改造项目落户他家,年近80的他,住进了修葺一新的房屋,逢人就夸:太好了,有了这些适老化设施设备,生活舒心了不少。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来,湖州市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方式,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南浔:100户困难老人有了温馨的家

近日,位于南浔区南浔镇灯塔村祝家兜的陈大爷家,经历了一场“大改造”:墙面、地面进行了整体翻新,室内照明设施也进行了更换,原本昏暗的居住空间一下子明亮不少。更贴心的是淋浴间还配置了助浴椅,坐便器旁安装U型上翻扶手。

让困难老人晚年生活有一个洁净、温馨的环境,这得益于南浔适老化改造的全面完成。前期,南浔区民政局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有些狭小逼仄的住宅空间内,老人腿脚使不上劲难以洗浴、上个厕所起身费老大力气、走在湿滑的地面上总担心摔跤等,这些都是当前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改善上述状况,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今年,南浔区民政局对辖区内1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了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该项工作也被列为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为了充分考虑每一个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及居家养老需求,南浔区此次适老化改造前期均由专业评估师上门评估,使用智能评估系统,遵循“一户一设计”原则,为每一个老年人定制个性化的改造方案,将适老化改造覆盖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适老化改造已经全部完成,100户困难老人有了温馨的家。

赏 秋

近日,2020年南浔区千金镇首届湿地生态旅游文化节在该镇湿地公园举行,千金镇知联会成员以及来自湖州各地100余名参赛选手一路骑行,饱览百亩花海和湿地风貌,在骑游中感受家乡的变化。

李慧瑜 沈战强 摄

秋 收

金秋十月,稻花飘香,南浔区练市镇单季晚稻进入丰收季,练市镇民安村幼儿园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进田野,学习水稻生长的知识。

陆志鹏 摄

重塑江南水乡风貌

南浔石淙镇美丽河湖建设绘就生态美景

吴丽燕 陆志鹏

盈盈碧水穿镇而过,两岸绿树成荫,傍晚时分、茶余饭后,在南浔石淙镇花园湾村小公园内,来此休闲的村民们或跳舞,或打拳,好不热闹。“池塘整治干净了,河岸也变成了小公园,空气和环境都好起来了。”说起变化,村民老沈感受颇深。

近年来,石淙镇全面启动水利“135”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提升全域水系功能布局,加快推进“一横三纵”主干河道和五大圩区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强化水利建设后续经济效益转化。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看着不远处游客正在拍照,花园湾村党总支书记吴建新感叹,10多年前,这里几乎没有一条平坦的路可以进村,村庄环境也很是让人头疼。前几年,花园湾村开始打造精品村庄,不仅对进村主干道进行了再次拓宽,同时依托全区“百漾千河”综合治理项目,再次进行了河道整治,并修建了廊亭、游船码头、休闲步道等设施。蝶变后的花园湾村被评为省3A级景区村庄,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村庄已然成形。

“河水变清河岸变绿了,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石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水系连通、河湖清淤、水生植物种植、亲水设施建设、水岸同治等举措,目前该镇已实现18公里水网、280亩漾区整体修复,打造高标准生态浜岸、生态步道25公里,建设沿河绿化12.5万平方米。环境美了、游客多了,依托自然生态和农业优势的旅游项目开始酝酿。

金秋时节,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街坊邻里都开始享受到乡村游带来的红利。据悉,今年第三届石淙花海龙虾狂欢节吸引了20万游客,消费清水小龙虾8万斤,创收300多万元。

眼下,随着石淙镇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由美丽河湖绘就的生态美景正在石淙徐徐展开。

垃圾分类 精准推进

项天琪

“烟头属于其他垃圾;建议您少吸烟,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吸烟。”日前,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党员志愿者顾海燕来到适园社区,挨家挨户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传递文明生活新理念。

今年以来,南浔古镇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了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工作推进专班,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村社,党员带头成为志愿者,形成“扁平化”高效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分类工作快速顺利推进。像顾海燕一样,该度假区共有近200名党员志愿者,他们都奋战在垃圾分类工作前线。

这几天,在南浔古镇景区,党员志愿者朱强正在帮助古镇工作人员布置分类小贴士。“营造景区内垃圾分类的氛围,可以帮助到不了解分类情况的游客。”此外,景区内的保洁人员、商铺人员等都接受过垃圾分类培训,他们经常与党员志愿者一起,劝导游客分类投放垃圾。

眼下,度假区“撤桶并站”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已建设投放驿站97座并全面投入使用。

近日,南浔区善琏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该镇观音堂村开展了“盘扣传情”活动,装点美丽乡村文化礼堂。

谢新红 摄

“进一扇门、办多家事”向镇级基层延伸

南浔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式改革

杨斌英 戴佩佩

“不用回原籍,不用去城里,家门口就能换领异地身份证,太方便了。”近日,安徽人蒋中旭来到南浔区善琏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善琏镇从事个体经营的他,由于身份证即将到期,前来咨询能否异地办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公安窗口工作人员立刻向他介绍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登记的相关政策,在第一时间指导他完成了换证手续。

今年以来,南浔区对300余项省定民生事项、76项公共服务事项、61项镇(开发区)自有事项进行“摸家底”式梳理,整理出办理事项清单,出台了《关于推进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一站式”改革实施方案》,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就近跑一次、只进一扇门、能办多家事”。

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该区加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在大厅功能区建设上做“加法”添动力,在窗口综合发挥上做“减法”去阻力,在配套设施相辅上做“乘法”焕活力。

走进练市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引导区、自助网办区、等候休息区等区域划分得清清楚楚,添置了二维码读取器、打印机、高拍仪、窗口互助终端等现代化设备。等候休息区的展架上放置了各项办事指南,方便办事群众取用。

“进一步深化‘三服务’,按照‘公安服务’‘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综合业务’等‘4+X’窗口设置,我们梳理了157项事项的办事指南,根据事项名称、事项类型、办理依据、决定机构等明确具体办事环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练市镇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厅根据“一窗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这些事项均可在综合窗口办理。

据介绍,南浔区还将政务服务“一站式”改革的触角延伸至村民家门口,在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按实际需求设置1至2个综合办事窗口,配备综合窗口办事人员,确保全天候有办事接待人员,实现代缴、代办、代理等基本服务事项的办理。

接地气,“千千乡音”倡导“舌尖节俭”

陆晓芬 李慧瑜

“恭喜你们喜结连理!现在大家都推崇健康饮食、少食多餐,菜量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吃得干净才是吃得开心。”近日,南浔区千金镇人大代表、草根乡贤苏伟强来到该镇朝阳村村民曹龙飞家中,劝导这次办喜事“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而曹龙飞也特地交代厨师,合理采购食材。

“吃得饱,吃得好,菜要少点,够吃就好,我不浪费……”连日来,这一句顺口溜在千金镇10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广泛流传着。该镇通过草根乡贤组建的“千千乡音”广播网络体系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传达至每一名群众心中。

“千金镇是农业乡镇,村民以养鱼为主,人口居住分散,广播系统宣传很有效。”千金镇党委委员费海峰说起组建“千千乡音”广播网络体系的初衷时表示,自运行以来,该体系在基层治理的本土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千金镇组建“千千乡音”草根乡贤志愿队,分布在各个行政村,在广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好声音传入寻常百姓家。

金九银十,每年这个结婚旺季,“千千乡音”草根乡贤志愿队就提前排摸操办喜事的农户,上门宣讲。“以前经常看到酒席餐饮浪费,现在简单办事、节约办事,成为了家乡的一种文明新风尚。”接下来即将办喜酒的里浩村村民宋宁宁说,“千千乡音”草根乡贤志愿队队员高建强还帮助出了点子,实行“承包制”,如果吃不完,每桌客人把剩菜打包回家。

不仅宴席上,如今,走进千金镇大小饭店,“厉行节约”公益广告、饭店餐桌上“请勿浪费”的提示牌随处可见。用餐前,不仅服务员会主动提醒适量点餐,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剩饭剩菜打包,“舌尖节俭”的餐桌新风尚正在形成。

此外,该镇各餐饮单位创新点餐方式,由草根乡贤志愿队监督指导,改变餐厅经营模式,科学合理设计菜单,推行“N-1”点餐模式,即顾客按照就餐人数减一的份数点菜;推出小份菜、适价菜、半份菜、半价菜等,将转变经营方式与满足消费者需要相结合,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民生帮帮团”惠民生

吴丽燕 陆 璐

“去年村里开始农房集聚工程,就靠我们建房委员会把关,如今镇上派技术指导员来帮忙,工程推进顺利多了。”日前,南浔区旧馆镇新兴港村在建的农房集聚三期项目迎来了“民生帮帮团”的技术指导员朱佳佳,经过专业指导,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今,203套新房推进有序,为美丽城镇建设“保驾护航”。

为把服务送到基层,旧馆镇不断深化“三服务”,吸纳人大代表、党员干部、“老娘舅”乡贤、政协委员等多方形成合力,成立了“民生帮帮团”,倾听百姓需求呼声,解决民生诉求。据了解,“民生帮帮团”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初心,通过实地视察、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聚焦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疑难事,如无物业小区车辆管理、小巷里弄的健身器材投放、木艺广场增设路灯等问题,切实把民生项目办好做实。

“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可有效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成立“民生帮帮团”以来,累计听取问题困难132项,协调解决109项,对接处理23项。

江南小镇蝶变 颜值与气质齐飞

杨斌英 沈佳

金秋时节,走进南浔区练市镇,满目皆景,练溪公园内孩子们正在练船拳、练市粮站文化街区古色古香、振兴广场人来车往……老百姓感慨“小镇越来越美了”。

近年来,借着全国文明城镇、国家卫生城镇、省级美丽城镇创建的东风,练市镇不断深化“三服务”,内外兼修提升城镇设施,以“美丽之镇”“文明之镇”“活力之镇”为抓手,推进精细化管理,一个兼具“颜值”和“气质”的小城镇不断绽放新颜。

位于练市镇万兴路上的灯光篮球场,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打球。“自从有了这个篮球场,我们打比赛就有了场地。”正在打球的练市人李伟介绍,篮球场免费对老百姓开放,时常会有年轻人来打卡。

这几年,练市镇打造了“练溪杯”男子篮球联赛、足球五人制足球邀请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成为生活风尚。“我镇综合文化站整合了全镇文体资源,成立了练溪文体志愿服务队,下设船拳、龙狮等十支文体志愿者队伍,到村社开展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练市镇党委委员陆丹凤介绍。

另一方面,练市镇“智慧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跨部门、跨条线、跨系统的练市镇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启动练市古镇修复工作,练市镇5G智慧停车项目正在建设中。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城镇建设的管理中来,练市镇还开展了政协委员民情开放日,每周六政协委员会在民情联络站内接待群众。“常常会有热心居民前来反映关于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公共电瓶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练市镇党委委员严芳华表示:“我们都会认真记录,梳理汇总,搭建联系群众、收集民意新的‘绿色通道’。”

城市管理,离不开多方合力。今年以来,练市镇依托“三镇联创”,以“一支队伍管执法”全省试点工作为重心,深化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升综治网格、城警联勤联防联控水平,创新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亮点;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警联勤机制,加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街、示范小巷、示范户等一系列文明细胞的培育,在振兴路打造餐饮服务示范街,在能源路打造诚信经营示范街,在万兴路打造“门前三包”示范街,以实际行动营造文明氛围。

摸实情、破难题、谋发展

百名干部驻企走村化解千个难题

吴丽燕 高曙瑛

看着村里久昌精品果园一期380亩精品果园和客服中心主体工程相继竣工,南浔区双林镇后坝村村主任王香林心理充满了期待。“之前村里引进了后坝营地,但是配套设施并不完善,随着农旅项目落户,村里旅游发展后劲更足了。”王香林说,村里快速发展,离不开“驻村书记”张学良。

张学良是双林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自担任后坝村“驻村书记”以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成了他头等要事。为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他带领村“两委”多次外出考察,着眼农旅融合发展。如今,果园科技馆、阳光大棚等项目即将开工,农事体验馆已于“十一”期间开馆,以后坝营地为核心的农旅产业链日渐成熟。

今年以来,双林镇机关干部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深入一线摸实情、破难题、谋发展,让企业、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以前这里可乱了,乱停乱放是常有的事。”在双林镇镇中心全兴路上,居民王阿姨一提起原本的模样,就忍不住直摇头。如今,这里划了停车线,车子停得井然有序。

这样的获得感,得益于该镇党政综合办副主任刘佳彬的网格巡查。针对占道乱停现象,刘佳彬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协调对接,对整个区域进行了规划升级,不仅施划车辆停车线、引导市民规范停车,还专门安排执法队员进行巡查。现在,居民们都能主动把车辆规范停放在泊车位内。

带着问题到一线,扎扎实实破解难题。提起该镇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何慧仙的贴心服务,浙江华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华称赞不已。项目建设进度如何?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何慧仙常与赵志华沟通交流。“多亏何主任帮办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架起开工‘快速路’,目前主体厂房已完成50%以上。”赵志华说道。

“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能有效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双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百名干部解百难”以来,已解决问题1136个。

“法援惠民生”关爱老年人

吴丽燕 沈梦丽

为提高老年人维权意识,近日,南浔区司法局联合南浔镇司法所走进城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老人进行慰问并开展“法援惠民生·情暖夕阳红”普法宣传活动。

现场,针对老年人咨询的法律问题,南浔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一一作了解答,同时告知目前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随后,该区金牌调解员“老娘舅”陆伟东为在场100余名老年人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普法课。围绕老年人最关心的赡养、继承、社会保障等问题,陆伟东结合《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老年群体在生活中最易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讲解。

今年以来,南浔区司法局通过“提倡一种普法模式”“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三优服务体系”等举措,满足老年人的法律需求。截至目前,共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3件,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397人次。

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盛卫华 费腾辉

“要进校园,请先出示身份证,做好信息登记并说明进校原因,等我进一步核实确认。”近日,在南浔区南浔镇浔溪中学门前,保安员沈鑫炎正对想进入校园的家长进行耐心劝导。

为健全机制重长效,南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南浔区贯彻

<加快推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突出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范预警,对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等工作做出了更为明确规定,特别对校园保卫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根据规定,今年6月以来,为全面保障校园和学生安全,南浔区教育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对全区所有的学校保安、校车驾驶员和随车照管员队伍进行全面背景审查和人员调整。9月起所有学校取消保安自聘,转从专业保安公司购买服务,且保安公司须与学校签订承诺书,承诺校园保安派驻符合准入六项条件,方可进入与学校双向选择名单。

此外,南浔区所有校车严格按照批准路线接送学生,校车定期安全检测,路线、站点定期隐患排查,驾驶员必须定期资格审查,照管员必须确保学生上下车交接到位,学校必须精细安排、监督到位,全面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村史馆里看变迁

10月27日,南浔区旧馆镇塘南村文化礼堂内,当地返乡青年正在党员志愿者的讲解中了解家乡的变迁。近年来,旧馆镇深化党员乡贤工作室、人大联络站、委员活动中心等基层阵地建设,打通服务惠民生、添彩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张斌 摄

在转型中谋创新 在创新中亮品牌

双林成校 助农助企“双管齐下”

杨斌英 张斌

“走过三十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南浔区双林镇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循着先辈的足迹,双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近30年的发展中,以“服务一方百姓”为办学宗旨,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立足本镇,辐射周边,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

故里繁华,更道今日盛事多。深入践行“三服务”,双林成校在发展中坚持助农和助企“双管齐下”——倾力打造“杜鹃盆景制作”特色教育品牌,实施“学校+基地+种养大户”农科教推广培训模式,成为了湖州市十大成教培训品牌之一;建成了湖州市首个标准化安全生产培训基地,成为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助力双林镇及南浔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杜鹃为媒 助农增收

眼下,位于双林镇东双林村的沈桂方花圃内,8亩土地密密麻麻种满了杜鹃花苗,长势喜人。“成校教给了我们技术,这些苗都是用从杜鹃盆景上修剪下来的枝丫扦插培育的。”沈桂方介绍,他作为双林成校新型农民培训班的学员之一,5年前,他把从名贵杜鹃上修剪下来的枝丫拿回家扦插,渐渐达到了10亩的规模,经济效益可观。

成校搭桥,助农增收,沈桂方的“出师”是双林成校助力地方产业的生动实践。2016年,双林镇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杜鹃盆景第一镇”称号,开始举办大规模的杜鹃盆景展示和杜鹃盆景制作交流活动,同时中国精品杜鹃艺术盆景园、花城杜鹃苗木栽培基地等多个重大项目排上日程。

为了助力政府的这一项中心工作,双林成校实施了“杜鹃盆景制作培训”项目,主动承担起“杜鹃盆景制作”领军型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杜鹃盆景制作”技术和杜鹃盆景文化的推广工作。

这几年,从双林成校走出来的杜鹃行业领军型专业人才不在少数。学员何月明现在归然杜鹃盆景园拜师学艺,她自己已经在花城村扦插了10余亩杜鹃,着手创业;学员吴国庆也在花城村扦插了20余亩杜鹃;学员汤红良在参加培训后另辟蹊径,致力于杜鹃微盆景产业创业,现已拥有杜鹃微盆景20余亩,销路很好……他们在当地都小有名气。

经过努力,双林成校已经成为“杜鹃盆景制作”专业人才培育的摇篮。截至目前,已经为地方培养了527名杜鹃盆景制作方面的领军型专业人才,同时,普及性培训每年在1000人次以上。

项目领衔 打造品牌

“这次培训充满了科技味道,作为种植户受益匪浅。”学校邀请浙江大学教授贾惠娟开展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给该镇农业种养殖户培训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让葡萄种植户集体“充电”。学校特聘的省市农业专家把培训班搬到了葡萄实习基地,让该镇农业种养殖户学到了扎实的技术。

近年来,双林成校围绕“振兴主导产业,发展块状特色农业”的效益农业发展新框架,以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培训,从2004年起,至今已连续实施10个农科教项目,包括《“得源”葡萄标准化种植与推广》《稻鳅共生立体循环生产技术的实践与推广》等,其中有7个项目获湖州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优秀示范项目。

2020年,学校开始实施的“农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建设与推广培训”项目,在项目的推动下,南浔世荣湖羊养殖家庭农场升级为双林青牧牧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园,将逐步打造集农事体验、亲子活动、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体验式牧场,得到了市、区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双林成校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在当地的发展。

“通过‘学校+农业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湖羊、稻虾、稻鳅等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带动上千户农户从事农业养殖,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双林成校陆校长表示。

安全培训 服务企业

企业生产,安全为首。日前,双林成校组织多批培训学员到一家金属新材企业进行现场安全培训,把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践中。这几年,学校每年根据企业需求开出了低压电工、电焊工、登高作业人员、危化品负责人和安管员等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的培训,充分彰显了成校的社会责任。

为企业把好安全关,2018年,双林成校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建成使用,这是湖州首个标准化安全生产培训基地,该校同时成为了湖州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南浔区考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对于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技能、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陆校长表示。

在省、市、区安监局的重视下,双林成校认真研究部署,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还与湖州安康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签订针对南浔区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合作协议,辅导开展技能等级评定考试。

数据显示,2019年5月开始培训以来,已经培训特种作业人员448人,其中企业特种作业人员312人,培训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211人。

目前,双林成校作为“浙江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已经与三狮链传动、双林会顺开棉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大力开展企业职工职前培训和职业技能提高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从硬件提升到助农增收

和孚成校 幸福教育成就美好生活

杨斌英 张斌

南浔区和孚镇,有延续千年的桑基鱼塘,碧湖交错,阡陌纵横,和孚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正坐落于这个江南水乡。学校自成立以来,围绕淡水鱼养殖产业与桑基鱼塘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开展多类型的培训,打造了渔业培训这张金名片。

近年来,根植于水乡的和孚成校,立足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内拓外引,以打造“休闲和孚”和“幸福老年讲堂”两条主线开展各类社区教育,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幅成人教育构建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硬件提升学校环境美了

10月27日,走进和孚成校,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备,门厅的期刊阅读系统囊括了各门各类电子书,可供居民们随时下载;再往里走便是布置得童心童趣的和孚书屋,每到寒暑假或是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一坐就是大半天。

“我们就住附近,一有空就来这里,我学国画,孙子来看书,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和孚社区的李阿姨是和孚成校的“常客”,家门口有这样的休闲好去处,她感慨老年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和孚成校硬件设施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今年7月,由和孚镇政府投入近400万元的和孚镇党群服务中心,即和孚成校新校址正式启用,新校址的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百姓的需求,室内共5层,一楼设有和孚书房和志愿者驿站,二楼设有党员活动室、舞蹈室、棋艺室等,三楼设有电脑教室与多功能培训教室,四楼是大型会议室,五楼为健身场所;室外设有篮球场、健身路径、家风长廊等区块。

“党群服务中心与和孚成校融为一体,互惠互利,加上选址在集镇中心位置,方便了周围百姓。”和孚镇分管教育主要负责人表示,新校址启用后,和孚成校也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优势,不遗余力地发挥成校服务周边老百姓的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配备的专业教室,通过外聘专家、名师等途径,开出了健身养生、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器乐应用等10多种课程,深受周边百姓的喜欢。“退休后练练太极、学学唱歌,现在在家门口就全部实现了。”每当听到学员们说起这些“幸福事”,和孚成校校长焦淑明很是自豪。

技能培训百姓钱袋鼓了

日前,位于和孚镇的家豪家庭农场内,负责人倪和魁迎来了定期的访客——浙大的水产教授徐海盛。“在成校的牵线下,专家直接来到鱼塘边,也给了我很大信心。”倪和魁说。

一直以来,成校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桑基鱼塘是人类农耕文明史上种养结合的智慧典范,近年来,和孚镇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走上了渔业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和孚镇的支柱产业,和孚成校积极培育水产养殖领军人才,借助南浔区科协的力量,协助建立了和孚镇首个以鱼类养殖为主的院士工作站。同时,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从2010年开始,协助和孚镇举办鱼文化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这几年,和孚成校一直致力于走一条接地气的培训之路,这几年又根据老百姓需要推出月嫂、电商、西式面点师等培训,深受欢迎。

“以前在厂里上班打零工,在成校考了育婴师。”和孚成校学员唐阿姨感慨地说,2017年在和孚成校接受月嫂培训后,这几年一直在湖州城里工作,通过自己的勤恳、真诚和细心赢得了雇主的好评,每个月的工资也从几千元涨到了上万元。

“和孚镇毗邻湖州城区,有利于和孚籍妇女赶赴中心城区就业,且市场对月嫂服务人员需求很大、待遇越来越高,所以学校开设了家政服务——育婴员与母婴护理培训,以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焦校长表示。截至目前,和孚成校已开设10期培训班,培训了581人,通过培训,近50%的学员都走上了月嫂和婴幼儿护理岗位。

和美讲堂老年生活乐了

10月19日,在和孚成校大院广场,一阵阵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大院上空,在武当杨景第八代亲传弟子吕永鑫老师的带领下,和孚成校老年太极拳学制班学员正在一招一式的练习。在去年举行的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幕式上,“和美”银龄太极表演队作为开场节目上台展演。

和孚镇户籍总人口5.2万人,其中老年人口近15000人。针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孚成校于2016年起开始积极实施乡镇老年教育,打造和美幸福老年讲堂,组建各类特色老年社团,充分发挥银龄志愿者的作用,体现老有所为,走出老年教育的特色之路。

学在成校,乐在成校。近三年来,和孚成校在各村(社区)实施“开展百场社区教育,推进健康中国行”活动,累计开展培训46场,参训老年人3150人次。成校还结合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以“和美环境我在岗,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服务和孚镇各村(社区)老年群体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在大力推进和美幸福老年讲堂的同时,和孚成校还组建了乡韵舞蹈团、翰墨和孚老年书法等社团,其中舞蹈团的学员们活跃在广大农村大舞台上,扇子舞、旗袍秀、渔家乐,结合当地乡俗创作了不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老年书法社团积极参与当地文化礼堂的书画展演与“迎新年、送春联”活动。成校银龄志愿者与和孚镇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护美家乡环境。

幸福教育成就美好生活,构建学习型社会,成校培训一直在路上。

(图片由和孚成校提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浙江日报 浙江卫视 浙江之声

原标题:《近几天,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关注南浔这些事!》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