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养成精神病的?

2020-11-05 1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医生 心理科陈博士

文:陈发展

臣臣这个月又发病了三次。

一次是拿刀要砍母亲,最终砍碎了茶几。

一次是用拳头打伤母亲的鼻梁,留下一片乌青。

最近一次臣臣没有伤人,而是突然眼睛上翻,全身颤抖,大叫大喊了好多分钟,然后自己睡去。

臣臣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曾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经两年没有再去过学校,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来到我这里就诊后,我修改了他的诊断为:分离障碍,把抗精神病药物减量到最小。

臣臣的发病情景几乎都与母亲有关,而且这些看起来怪异的行为呈发作性而非持续性。

臣臣不发病时,一切都很正常,表达流利,极具幽默感和戏剧性,喜欢笑,爱好广泛,朋友多。

这是分离障碍的性格基础:表演性人格。

臣臣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基本恢复,目前发作频率和程度已经大大降低。

可是母亲认为儿子的病还没好,每次就诊时会细数最近这个月内臣臣的罪状,然后期待的盯着我,似乎要我为她做主。

这次就诊时,臣臣面对母亲罗列的三重“罪状”,不置可否。他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像做梦一样,很清晰,但是又感觉不是我做的。

这是一种人格解体的体验,用解离来防御内心的冲突。每次发作后,臣臣都会自责一番,向母亲道歉,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他不上学的优渥生活。

问及当时的发作情境,一家三口的回答都出奇一致,要么回答:我不记得了!要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发那么大火,我们什么都没说啊。臣臣也很配合:每次发作后我都不记得了。

臣臣始终成为那个有病的孩子。

这次就诊时谈到父亲。

臣臣说,爸,你上班太辛苦了,身体又不好,不如换一个工作吧。

父亲说,我也不会做其他的工作,年龄大了又学不来。

臣臣说,没关系啊,大不了我们可以去讨饭啊,很多人靠讨饭都发财了……父子俩不时哈哈大笑,看起来很和谐有趣的父子沟通。

突然间,啪的一声,母亲把病例本重重的摔到桌子上,满脸愤怒和委屈:你们两太过分了,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家里谁的贡献大,谁最辛苦?你们竟然还在这里说说笑笑,如果你们觉得讨饭光荣,那我们全家都去讨饭吧,以后别来看病了。

母亲的话传递了四重意思:

1.我被忽略了,我很不满意。

2.我是对家贡献最大的,你们要听我的。

3.我最辛苦,你们情绪上要以我为先。否则,你们都别想开心。

4.如果你们不听话,我就让你继续生病(威胁不看医生)。

果不然,臣臣开始紧握拳头,咬紧牙关,怒视母亲,全身僵直。

我问母亲:臣臣要发病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母亲似乎有所理解,但是又很无奈,哭了起来:我恨自己,但是我真的受不了孩子和父亲亲近。我受了那么多苦,整个家都是我撑起来的,你问这个男人对家做过什么贡献,他不配做一个父亲啊!

我问母亲:所以你把对丈夫的不满传递到儿子身上了?你想让儿子和你一样恨他父亲吗?

母亲哭的更厉害了:都是我的罪过啊,我不想这样害孩子,但是我控制不住。

当然,母亲不应该受到责备,但是她在家庭动力中的破坏性互动是需要用一定的强度加以呈现,否则这个家庭不会改变。

一个忠诚于母亲被委派去恨父亲的孩子,一定会有心理问题出现,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病理性家庭动力之一。

臣臣的精神疾病某种程度上是对倾斜的家庭关系的平衡反应,用生病转移一部分父母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在表达对母亲操控自己的不满意,渴望母亲能够理解自己。

如果你想养育出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你一方面要将对伴侣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一方面还要操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如你的意,就要发火,甚至打骂孩子。或者,仍由伴侣虐待,你啥也不做,从家里逃走!

最后,臣臣的母亲说:我改变不了我老公,为了孩子我也不会离婚。我觉得我也需要治疗,我太容易失控了。

这其实是一个无助的母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