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完这部“接地气之作”,恨不得一天吃上三顿早餐

2020-11-04 1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今天,鱼叔发现马香玉有点不太对劲。

早上一来,就面红耳赤。

动不动,还哈哈大笑,流起了口水。

这是怎么了?

鱼叔凑近马香玉的屏幕一看。

呵,完了,俩人开始一起流口水。

别想歪了,看的不是18禁,而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话题——早餐。

《早餐中国》第三季

《早餐中国》有全中国最会吃的纪录片班底。

两位总顾问:

陈晓卿,开启《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系列的灵魂人物;

沈宏非,《舌尖》总顾问,最懂美食文化的作家之一。

导演王圣志,和蔡澜等美食家推出过美食真人秀《味之谜》。

他们吃遍大江南北,浓缩出每集时长5到7分钟的《早餐中国》。

开播至今,口碑不断走高。

最新播出的第三季,更是创造了9.1的系列最高分。

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不同,《早餐中国》意不在呈现顶尖、精致、复杂的食材与工艺。

它更接地气。

专门在热闹的集市上、街边的小馆里,寻找每个中国人的清晨念想——

早餐。

这一季,导演率领团队来到山西、陕西、澳门、河南、黑龙江等地。

寻找更多,地地道道的民间美味。

《早餐中国》里的店铺,也许看起来并不起眼。

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没有五花八门的宣传。

但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恰恰就是在这些朴实低调的角落里,藏着最懂老百姓口味的大厨。

好比,这位老师傅,推着小车摆摊叫卖猪肉汤,一卖就是四十年。

在山西荫城这座小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对于猪肉汤,食客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从小吃到大。」

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赞美。

背后,蕴藏着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对风味的琢磨和把控。

不信,来看看后厨。

单是炖汤的锅,就有年头了。

厚实的重量,黝黑的锅底,练就了独一无二的火候。

锅内更是大有乾坤。

50公斤的猪骨头,外加猪肘子、猪头、猪心、口条、老汤。

连骨带肉,加老汤炖3到4个小时。

才能炖出这乳白色的汤底,鲜美浓醇,每一口都浸润了骨肉的精华。

猪肉汤的配料,种类丰富,搭配讲究。

猪肝、猪心、口条,一定要切成长条状。

肠子、肚子、耳朵,则要切丝。

不同的肉质,对应不同的形状,如此搭配,保证每一口都是最佳口感。

肉要切得晶莹剔透,才能被批准下锅。

看看这丰富的食材,货真价实的汤底。

一天卖个500碗,不成问题。

小小的铺面,天不亮就开张,到半上午,依然满满当当全是人。

说明什么?

这碗猪肉汤,不仅吃在嘴里,还走进了心里。

每天不吃,就像缺了点什么。

在河北省河间市,也有家藏得很深的早餐店。

专卖传说中的河间驴肉火烧。

有多好吃呢?

有人一大早6点多专程开车过来,就为吃上这一口。

秘诀是什么?

手艺人的操守。

卖了14年,依然不糊弄、不敷衍、不含糊。

坚持用24年驴肉老汤做汤底,配上30种香料,炖2个多小时。

直到,把驴肉炖到一撕就成细丝。

入口有嚼劲,香味迅速沁满整个口腔。

配上一个刚出炉的,酥软咸香的烧饼。

咬一口,才知道,什么叫「外酥里嫩」。

要说这猪肉汤和驴肉火烧,都是典型的北方特产。

南方人民,还真没那么容易吃到。

那么,鱼叔接下来,就说一个火遍大江南北的——

豆腐脑。

今天,咱们先放下甜咸大战的恩恩怨怨。

来一起见识一下,咸豆腐脑的美味灵魂——卤汁。

在哈尔滨的一个集市上,有家卖了20多年的豆腐脑小摊。

秒杀各个年龄段的「吃货」。

这不,热情的大爷已经对着镜头卖起了安利。

秘密,就藏在三种卤汁里。

清汤榛蘑卤(榛蘑+鲜蘑丁+黑木耳);

鸡汤鸡丝卤(鲜蘑丁+黑木耳+鸡丝+鸡骨汤);

牛骨棒汤卤(鲜蘑丁+黑木耳+牛肉片+枸杞+牛骨高汤)。

甄选食材,榛蘑,一定要用东北野生的。

牛骨汤,一定要用新鲜骨头,大火熬成乳白色。

三块钱一碗的鸡汤卤,满满的都是鸡丝。

五块钱一碗的牛骨棒汤卤,可见大块大块的牛肉。

料足味正,业界良心。

简简单单的早餐,也要吃得营养丰富、荤素搭配。

这就是一碗豆腐脑里,蕴藏的诚意。

哪怕在夏天,三个灶台一起煮,室内温度飙到70度。

都不用牛骨粉来替代。

严选食材、真材实料、用心制作。

不打广告、不做推广,也能客似云来。

一天不吃,甚是想念。

这不,有位老爷爷,春节期间没吃到,可想坏了。

「过春节的时候,休息几天,那干脆就想得啊,真想。」

虽然,这家豆腐脑,只在集市上摆摊,没有硕大的店面和响亮的名字。

但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只要吃开心了,顾客自己就给店铺起名。

用词不见得多华丽,但绝对生动。

比如:「天下第一」。

好的美食纪录片,有个共通点:

它不单单只讲美食,更关注美食背后的人和事。

在旁人眼里,这些街边食神,像大侠般潇洒。

靠着一口锅、一把刀,满足了方圆百里的胃。

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绝对少不了精神支柱。

有的人做早餐,是为了继承传统。

比如那位做驴肉火烧的小哥韩赛,曾在当地最好的高中就读。

在上大学与工作之间,选择了继承家里的火烧生意。

上大学,固然好。但它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吗?

韩赛认为,人生的出路不止一条。

所谓出路,就是自己选择走出来的路。

家里引以为傲的手艺,不能就这样放弃。

在6平方米的厨房里,也能干出一片天地。

刚开始那会,他给自己定了小目标:「五年一辆车,十年一套房。」

十年过后,目标实现了吗?

看看这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场面,答案不言而喻。

再看看,食客对他手艺的反馈:

「吃完这个驴肉火烧之后,我明天生日都忘了。」

这更坚定了,韩赛要做好驴肉火烧的信心。

有的人做早餐,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

鱼叔发现,片中不少店,都是夫妻白手起家。

一碗面、一锅汤,既融入了当地的美食记忆,也成就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做猪肉汤的荫城夫妻,几十年过后,依然记得第一次摆摊的情景。

「只卖了十几碗,一天挣了几块钱。」

赚太少、活太累,夫妻俩没少吵架。

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是两个人在磕磕碰碰中的相融以沫。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猪肉汤摊,已经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名店。

天还没亮,就有人排队等着吃。

一口热乎的猪肉汤下去,不仅注入了一天的活力,更尝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透过食物,《早餐中国》触及了不少人生话题。

但它的处理方式,一点也不沉重。

反倒是,名副其实的梗王,包袱抖得那叫一个溜儿。

每一集都有一个生动逗趣的名字,开篇定调。

「比狗粮更香的海鲜面。」

「有江湖地位的豆腐泡。」

正片里,编导也不忘开玩笑,活跃气氛。

恰到好处地插入花字和小漫画,顿时有了美食综艺的既视感。

临到结尾,导演还让每一位早餐店老板,推荐一首人生BGM。

《青春舞曲》《星星点灯》......这些歌有个共同的特点:励志、激昂。

在鱼叔看来,这就是街边食神的生活信仰。

一种绝不回头,往前冲的韧劲。

这种韧劲,促进了他们对柴米油盐的坚守。

成就了,那一口不可或缺的美食记忆。

看完《早餐中国》,鱼叔恨不得一天吃上三顿早餐。

但其实,经常是忙起来连一顿早餐都忘记吃。

不知道,屏幕前的大家是不是也一样?

有媒体做过调查,年轻上班族为什么不吃早餐。

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人打算早中餐一起吃,超过四成的人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吃。

剩下的则是因为减肥,或者干脆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

但其实,不吃早餐,反而会提高肥胖的几率,增加患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在这里,鱼叔想说,认真对待早餐,其实不难。

你看,有那么多早餐师傅,孜孜不倦地坚守着。

为奋斗的人们,唤醒一整天的活力。

也许,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从明天开始,记得吃早餐吧!

全文完。

原标题:《中国人的肉欲被他拍出来了,唯一不足就是太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