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点赞!市委书记给这群人发慰问信!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的创办者原来是这一位

2020-11-07 2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江门的媒体朋友,这有一封市委书记给你们的信,

请查收!

△市委书记林应武到江门日报社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

新闻工作者再出发

奋力谱写绚丽出彩的江门新篇章

——致全市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

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值此第21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江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新闻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近年来,全市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疫情防控、六稳六保、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宣传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新闻工作者逆向而行、奔赴一线,推出了一大批及时客观、互动性强的报道,采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江门企业复工复产进行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以长达一分钟的报道,点赞江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示了侨乡奋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崭新风貌。实践证明,我们的新闻工作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

江门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荟萃。五邑籍报人在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星光熠熠,他们中间有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沙架免度新录》创办者司徒源,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中国民主革命派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的创始人陈少白,曾任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等等。他们以时代的担当、敏捷的思维、优秀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全市新闻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我市正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启江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希望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巨大动力,秉承先辈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自觉担当职责使命,大力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全力助推改革发展,牢牢把握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勤奋耕耘、多出精品,用心用情传播侨乡好声音、讲述侨乡好故事,为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开启江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凝聚起磅礴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中共江门市委书记 林应武

11月6日,在第21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庆祝记者节活动。会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专门发来《致全市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新闻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鼓励大家向五邑先辈报人学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出席活动。

△市委宣传部和江门市记协举行庆祝活动

△视频短片:《我们的节日》

陈冀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坚持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要大力推进媒体融合的多项改革任务。

陈冀要求,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一起做大做强具有江门特色、中国风格、世界传播的城市形象,为江门打造成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发表讲话

活动颁发了2019年度五邑新闻奖证书,以及抗疫慰问金,感谢一线记者在抗疫中所做的贡献。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响应林应武慰问信的要求,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争当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传播好江门“好声音”!

2019年度五邑新闻奖获奖名单

△活动颁发了2019年度五邑新闻奖等奖项和抗疫慰问金

新时代侨乡记者风采

坚守初心,讲好江门故事!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五邑报人则是在近百年中国新闻发展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先锋队,对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有着重要贡献。

△陈少白主编的《中国日报》

如,开平旅美华侨司徒源创办的华文报纸《沙架免度新录》,据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江海陈少白先生,奉孙中山之命,1900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民主革命派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新会梁启超先生则从日本开始,创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份著名的报纸;《美洲日报》《世界日报》《华侨日报》《金山时报》等报纸在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纷纷创立,来自五邑的杰出知识分子,不是参与主办,就是担纲主笔。还有杰出的华侨代表司徒美堂先生,是公认的五邑先侨报界掌门人,曾创办《纽约公报》,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止一次率海外侨报发言宣言,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保家卫国事业……江门先侨以报人报国情怀,以家国命运为主题,用手中之笔捍卫华夏尊严,书写图强篇章。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教育实践,涌现了一批名作品、名记者、名主持。进入新时代,侨乡江门新一代新闻人秉真求实,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紧跟时代步伐,讲好江门故事。

江门日报社记者风采↓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风采↓

活动中,来自江门日报社的2019年度五邑新闻奖代表围绕落实“走转改”、践行新闻“四力”发言,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和开平市融媒体中心的代表分享了抗疫期间深入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新时代侨乡记者的故事和心声。

△诗朗诵《相信春天》

江门日报社教育事业部首席记者娄丹:

让内容生产更加适应时代要求

江门日报社教育事业部首席记者娄丹结合去年获得五邑新闻奖的作品,以及自己采写教育新闻的经历,就如何践行“走转改”、增强“四力”,谈认识、体会与感悟。“好新闻永远在路上。”娄丹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前辈的关心与指导,也离不开记者践行“四力”的实践和努力。

去年5月7日,《江门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上好思政课江门新实践》栏目,并推出首篇报道《江门紫茶小学教师周丽娜创新教学方式,以前枯燥的思政课在新时代“香喷喷”,老师爱教,学生爱听——课堂“搬到”小火车 上课请来“喜羊羊”》,报道江门市紫茶小学教师周丽娜创新教学方式的事迹。该作品获得2019年度五邑新闻奖一等奖。

确定选题后,娄丹和同事连续一周蹲点紫茶小学,听课、跟拍实践活动,一起上门家访,采访周老师的同事、学生、校长……拿到第一手素材后,又在谋篇布局、凝练文字上下功夫,仅标题就取了好几个。报道从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几个方面,详细报道周丽娜老师通过创新形式,从而使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燃”起来。

“在如今这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笔力已经不仅限于写好文章,还应当用好镜头,讲好故事。”娄丹介绍,去年以来,江门日报社围绕增强“四力”,组织了多场学习培训,并在内部刊物《江门报人》开设《增强“四力”提高本领》专栏,组织采编人员撰写学习体会,交流心得,在深度报道及新媒体方面,均涌现不少优秀稿件。

“成绩属于过去,现在我和同事们要做的,依然是不断地探知社会的底色与纹理,踩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四力’,使内容生产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坚持讲好侨乡故事,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娄丹说。

江门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副主任潘小波:

在疫情面前,我们绝对不能后退

作为一名广电一线记者,江门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副主任潘小波分享了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有人问过我,你害怕吗?面对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传染病疫情,怕,是心理的第一反应;但是,我们是新闻人,疫情就是命令,准确报道、客观纪实、传播科学、鼓舞士气,这些恰好是疫情降临时市民最需要的……在疫情面前,我们绝对不能后退。”潘小波说。

从1月27日起,潘小波就参加编辑值班工作,除了密切关注国内抗疫的最新动态,还紧密联系市卫健局、疾控中心和各大医院,为同事的采访铺路搭桥,为大家高质量完成疫情报道创造了必要的保障。

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潘小波与同事们一道,在抗疫最前线践行“四力”,到基层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在这段难忘的经历中,我再次深刻全面地体会到了新闻记者对于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也对我们记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潘小波还分享了江门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吴细源的故事:“1月29日,江门市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天,他就带队成立了由6名党员和团员组成的江门市广播电视台疫情防控深度报道组暨电视纪录片摄制组,并向台党委递交《请战书》,深入隔离病房,重点记录报道疫情防控最关键最艰苦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从2月1日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到3月18日最后一次脱掉防护服,他率领摄制组先后8次进出隔离治疗区……”

“这场‘战疫’也必将激励我们新闻人牢记嘱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再出发。”潘小波说。

开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慧仪:

在抗疫一线感受团结与大爱

2020年的春节,对黄慧仪以及开平市融媒体中心全体新闻工作者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除夕夜,台里就发出了‘集结令’——所有人员取消休假,我们开平媒体人随即进入抗疫报道的战斗模式。”黄慧仪说。

从除夕开始,黄慧仪就与同事第一时间多角度、全方位报道疫情防控情况。“记得开平市出现首个确诊病例时,社会舆论突然紧张。当我看到党员同事集体宣誓并在《决心书》上按下红手印时,我被感动了,也被鼓舞了。我毅然投入了战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历练了自己的意志。”黄慧仪说。

“疫情初期,网络上有一条视频点击率特别高,视频显示开平市区一家超市出现米面粮油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并引发了市民的热议。”黄慧仪说,2月4日,她跟随开平市发改局的工作人员到超市和粮油调剂服务中心走访发现,开平市的食粮储备一直处于充足状态,未曾出现过短缺。随后,她与同事对此进行报道,呼吁市民按需购买,为市民打下一剂“强心针”。

活动中,黄慧仪还分享了自己采访中遇到的感人故事。“作为年轻的记者,作为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我曾与一个又一个英雄相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有亲人去世坚守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有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有因劳累晕倒在街头的防疫工作者,有坚持为一线工作人员送餐的普通市民……他们的故事,给予我成长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黄慧仪感受到了记者担负的厚重责任,她说:“作为媒体大军的其中一员,我特别自豪和骄傲,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也激励我成长。”

街坊们都知道

江门五邑是著名侨乡,

也许你不知道

它还是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近代以来,大量先民漂洋过海,他乡寻梦。他们积极向家乡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中西方文化在这片故土激荡交融,海外盛行的报业文化也在侨乡扎根。这里先后孕育出了30多位耀眼的名报人、名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第21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走近他们,

再一次感受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司徒源:创办世界第一份中文日报

办事处设在洗衣馆中

美国华侨司徒源于1856年12月

创办的《沙架免度新录》

是中国新闻界公认的

由海外华侨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日报,

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

△《沙架免度新录》

该报的创办人司徒源(又名黄泰)

是和美国人合作办报的

报头上标明的出版者是

Fletcher E.Webster

办事处设在兴泰洗衣馆

据考证,司徒源祖籍为广东开平。从他刊登在该报的广告里可以知道,司徒源当时在沙架免度唐人街的兴泰洗衣馆,设址经营《沙架免度新录》。业务包括接刻印唐字,承接刊登广告,并招徒教授“番语”。司徒源是一个通晓文墨、懂得英语的知识分子。据猜测,他可能是教会学校出身的人物。

该报之所以叫《沙架免度新录》是因为它的创刊地在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当时华侨译之为沙架免度。因19世纪40年代末,聚集在旧金山这两个地区和加州其他地方的华人,到1852年约有25000多人,美国当时报业已很发达,为中文报纸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沙架免度新录》的英文名为ChineseDaily News(曾被译为《中国日报》),这是中文出版物名称中第一次出现Daily News。这是一份16开两版的中文日报,毛笔楷书刊刻,文字通俗。该报第一版内容主要是报道当地唐人(华侨)新闻,并参考英文报刊摘译各地新闻和有关美国官方的消息、法令等。第二版主要介绍火车、轮船的启行期和时间,以及刊登其他商业广告。

由于当时美国华侨尚少,识字的华侨更少,而报纸的发行量有限,经费不足,所以该报在美国西海岸出版3年便停刊了,但它仍作为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载入新闻史册。

伍廷芳:开创近代中国人自办中文日报先河

先后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总长

伍廷芳祖籍新会。1858年,他刚满16岁时,与友人在香港创办《香港中外新报》 (简称《中外新报》),为近代中国人自办中文日报之始。伍廷芳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拟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时,他又首倡清帝退位之议,被推为议和代表,先后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总长等职。

《香港中外新报》 1858年在香港创刊,起初为两日刊晚报;1864年改为日刊,以四开白报纸单张印刷。该报每日四开一小张,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报纸形式进行编排的报纸。新闻及广告多来自香港英文报《开刺西报》,小部分来自《京报》。栏目有“京报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偶尔也有论说及译作,注重商品行情,广告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一。另印行货价船期一页,名为“行情纸”,随报附送。初时订费每年3元。该报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均有发行,最多时逾万份,1919年停刊。该报前后历时61年,为香港创刊最早,早期影响较大的一份中文日报。

后来,伍廷芳虽在政府为官,仍十分重视新闻工作。戊戌变法前后,他曾为上海《时务报》撰写过“费城商务博物会记”等类似报刊通讯的文章。辛亥革命后,在临时政府,对柳亚子等人的办报活动,伍廷芳曾经给予支持。

伍盘照:创办早期全美最大的中文报纸

免费印刷《革命军》11000本

伍盘照,1868年生于台山县(今台山市)四九镇下坪双潮村一户农家。1881年,他随堂兄前往美国华侨较为集中的三藩市。他大学毕业后,得到同乡伍于衍、伍时雨等人的支持,于1899年5月2日在洛杉矶创办《华美新报》,专心致志从事新闻事业。

△伍盘照

1900年2月,为了更好发挥报纸的作用,他又将报社迁往华侨众多的三藩市,将《华美新报》改名为《中西日报》,自任总经理,实践其改良社会、教育侨民的理想。《中西日报》内容充实,且又弘扬祖国文化,深得侨心,是美洲较早的一家华文报纸。为了把报纸办好,他还亲自到日本学习先进印刷技术。

△《中西日报》

伍盘照为了支持孙中山宣传革命真理,

在《中西日报》免费为其印刷

民主革命家邹容著的《革命军》11000本,

由致公堂分寄美洲、南洋各地侨胞,

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伍盘照博学多才,致力于社会事务,在美国社会多有建树。1909年,他被美国政府委任为美国太平洋岸商会代表。1913年,伍盘照被委任为中国驻三藩市领事馆副领事。1931年,伍盘照去世时,遗产不丰,而藏书甚多。

五邑报人中,

不能不提到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就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杰出代表

——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报业先驱

一篇讨袁檄文被开价20万元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

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

善于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

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梁启超

他的如椽大笔在中国政海曾几度搅起过巨波狂澜,推崇他的人称赞他为“舆论骄子”,痛恨他的人诅咒他是“文坛野狐”,他自己则以言论界、思想界之陈涉(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自任。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作为立宪派首领的梁启超在这次办报热潮中独领风骚。他一生所创办和主笔的报纸不胜枚举,最主要的有《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民丛报》留给历史的最大贡献是将马克思的名字首次亮相于中国人的眼前,梁启超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泰斗,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之世界。

△《时务报》

以梁启超的政论为代表的时务文体,自由放纵,不拘一格。它不仅风靡一时,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开启一代文风。此所谓:“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若饮狂泉。”

1915年6月,袁世凯在北京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梁启超怒不可遏,写了篇论国体问题的文章。文章草成后,尚未发印,袁世凯已有所闻。他派人送来20万元巨款,说是给梁老太爷的寿礼,被梁启超婉言谢绝。之后,梁启超毅然在《京报》上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立即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当日发表该文的《京报》销售一空,“而凡茶馆、旅馆因无可买得只可向人辗转抄读。又有多人接踵至该报馆请求再版。”这篇被袁世凯出价20万元的讨袁檄文,如一声断喝,让江河止水,四方景从。袁氏开价之高,竟高出雇人暗杀近代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赏金1倍。

△梁启超故居。彭伟宗 摄

陈少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报业第一人

主持了多次笔战

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

他最早追随孙中山

进行革命活动

逝世时

人们给他的挽词

“是天民之先觉者也”

这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

△陈少白与孙中山等人合影,左二为孙中山,右二为陈少白

1869年8月27日,陈少白出生在新会县外海乡(今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南华里。1897年,陈少白发表“东亚联合要旨”一文,洋洋洒洒4000余字,他认识到,中国要发展进步,取得革命的成功,“非济以文字不可。”

陈少白故居 罗开传摄

1899年,孙中山派陈少白返回香港创办革命机关报。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用服部次郎的化名,创办《中国日报》并亲任该报社长和总编辑。该报力倡“教国保民”“复兴中国”,后来更直接刊载革命党人起义的文告和消息,在鼓吹民主思想,推翻满清统治上,起到了革命的喉舌作用。

△陈少白主编的《中国日报》

陈少白的开创性工作:

一是吸取了日本报纸分栏编排的优点,采取短行分栏排版的格式。起初各报不以为然,但陈少白坚决推行,一段时间后,香港、广州甚至上海的报纸竞相仿效。

二是开设副刊“鼓吹录",专门刊载歌谣、杂记、掌故、打油诗等轻松诙谐的文字,与新闻、评论等严肃文字形成补充。这是中国报纸副刊之滥觞。

陈少白通中、英、日3种语言,口才敏捷,文笔犀利。曾每日译《几度山恩仇记》一段,在《中国日报》以书页形式登载,可以另行装订。在办报过程中,他主持了多次笔战,既与清政府的官方报纸论战,也对保皇派进行挞伐。

1934年陈少白病逝,他作为追随孙中山致力革命最先进的同志,被国民党隆重公祭。

在华侨所立的七大功勋中,

“革命报刊的创办者”赫然在列,

无疑,华侨是辛亥革命宣传的主力军。

仅从江门先侨来看,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

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都曾留下他们鼎力支持革命的佳话,

而阵容整齐的五邑报人支持、宣传革命的

事迹和渊源更是清晰可见。

辛亥革命前后,海外的华文报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数量激增,思想活跃,而且版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时期五邑籍华侨办的华文报刊,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推动革命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1898-1922年,五邑籍华侨就创办了26种报刊。旅居美国的台山籍华侨投身华文报刊的人数最多。

台山籍进步青年李是男、黄伯耀、黄超五、黄芸苏、温雄飞、黄杰亭、许炯黎等于1909年在旧金山组织“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鼓吹反对封建帝制,走民主共和道路。1910年,《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革命。黄伯耀任总经理,黄超五任总编辑,黄芸苏任主笔,李是男负责副刊和新闻的编辑工作。

△李是男等主编的《少年中国晨报》

台山附城镇的温雄飞,1900年便在同乡梁朝杰创办的《文兴报》当排字工,1903年任该报翻译。1906年温雄飞应聘为恩平籍华侨唐琼昌等办的《大同日报》翻译兼助理编辑,后与李是男等创办《美洲少年周刊》, 1908年赴檀香山与人创办该地同盟会机关报《自由新报》并任总编辑。

台山端芬镇的梁朝杰,是维新运动的骨干分子。1899年,他赴旧金山创办《文兴报》。该报后改为《世界日报》,梁朝杰在该报当主笔40多年,还曾创办《交通旬报》。

祖籍恩平君堂镇的唐琼昌与朱三进等人一起于1902年在旧金山创办《大同日报》,并任总司理。该报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情宣传民主、共和思想,鼓励华侨热爱祖国。祖籍恩平东城镇石桥头乡寨村的梁菊东,辛亥革命前应聘任《大同日报》总编辑。

祖籍新会的李啸岳, 1904年出生,早年侨居马来亚槟榔屿,20多岁投身报业,出任马岛的《中南晨报》编辑。不久,李啸岳受聘为《光华日报》主笔,长达7年。他是一位资深的华文报业开拓者。

印尼华侨司徒赞,1922年创办《工商日报》;1927年编辑出版《教育月刊》;1928年出任巴达维亚《工商日报》主编。

祖籍鹤山的冯斯栾1899年与郑贯一(号自立)、冯自由一起创办《开智录》,世人称之为“三自”(冯斯栾号自强)。该报抨击清朝卖国行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动作出了贡献。

当年,五邑籍华侨华人虽处山海之远,

却以报人使命为职守,

以家国命运为主题,

用手中之笔

维护海外华侨华人以至中华民族的尊严,

书写海外侨胞创业的动人篇章。

在第21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再次向五邑先辈报人

致敬!

来源:江门日报、部分资料引自《五邑报业风云》《五邑华侨华人史》

原标题:《点赞!市委书记给这群人发慰问信!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的创办者原来是这一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