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把生命活出极致——叩访青海公安战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青海公安
2020-11-09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战争袭来,热血担当;和平年代,默默放光。犀利的刀锋上,凝铸着至高无上的荣誉;金色的军功章,闪耀着舍身卫国的辉光。他们,每一位志愿军老战士,都是一部厚重的大书,一曲多声部的交响。——题记

把生命活出极致

叩访青海公安战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这是一张奇特的名单,最年轻的83岁,最年长的90岁。

光看这数字,就令人顿生敬畏:从襁褓到孩提,从而立到不惑,从知命到花甲,从古稀到耄耋,从战争到和平,从毛头小伙到四世、五世同堂,这得穿过多少岁月的风霜,战胜多少尘世的灾殃,跨过多少人生的阶梯,才能抵达这样令人仰断脖颈的高度?

霜降过后,层林尽染。我们迎来了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70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跨越半个多世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年近百岁。当年,雄赳赳,气昂昂,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现在还好吗?

踩着匆匆的脚步,我有幸叩开这些世纪老人的家门,探询生命博大、深远的真谛——王仰贤、孙可林、董世翼、徐振有、任启邦......穿越70年风霜,这些志愿军老战士、公安战线老同志,他们用信念、担当和爱,把生命活出了极致。

王仰贤:衣不解带,铠甲生虮虱

叩访青海公安战线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90岁的老人应该是啥模样?

拄着拐杖,弯腰驼背?口齿不清、老眼昏花?

NO,NO,都不是,见到王仰贤老人,他会颠覆你对“90岁”的刻板印象,告诉你什么叫“生命的极致”。

70年前的10月25日,20岁的王仰贤随部队星夜进发,成为入朝作战的第一批志愿军战士。

虽然已过去70年的漫长岁月,王仰贤老人依然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形:“有许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但每一个战士都不怕死”,“说来你可能不敢相信,入朝半年,我那身衣服从没脱换过,里面长满了虮虱,头发都是自己剪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王家一门三兄弟都是志愿军战士。

一天,在追击敌人途中,忽听有人叫弟弟的名字,王仰贤赶忙看时,真的是弟弟友贤!戎马倥偬,久别的同胞相逢在异国的战场上,悲欣交集,匆忙间只是互相叮嘱“注意安全”。

1950年冬天的朝鲜异常寒冷,刺骨的寒风穿透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衣服。没有棉鞋,没有手套,吃的喝的也供应不上。一次班里发了一袋炒面,大家互相推让,谁都不舍得吃,这袋炒面竟成了“精神之粮”,最后慰问信也烂在了里面。

作战中,电台跟着领导走。王仰贤作为电台负责人,自然也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也是我方重点保护的对象,可谓“安全与危险并存”。部队夜间穿插作战,迂回突击,白天隐蔽防空。王仰贤深知电台的极端重要性,他带领6人小组视电台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当时就抱着一个念头:人在电台在!”在美帝的狂轰滥炸中,摸爬滚打战沙场,有时在树林里,有时在石头缝里;衣衫褴褛回家乡,一身一穿就是半年的棉衣裤,棉絮裸露在外,衣扣脱落不全。只是那股“艰险困苦浑不怕、笑傲沙场若等闲”的英雄气,始终凛然干云。转业后,王仰贤还获得公安部“二级金盾荣誉章”。

如今,鲐背之年的王老,每天照常读书、上网、写作,近年来写读书笔记17本,每一页都那么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老人生活规律,身体健康,心态乐观。王老告诉笔者,人活着首先要心态好,遇到困难还得靠主观内在去支撑、去攻克;其次要多注意锻炼,他每天坚持从头到脚做二十多个养生保健动作,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岁月无穷已,天地总芳华。70年如白驹过隙,当年弟兄三人齐赴朝,今天祖孙三警察,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什么叫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看看王老,就什么都明白了。

孙可林:著作等身,仍“怕来不及”

叩访青海公安战线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16岁“从军报国我为先”

23岁“过境换冬装,夜渡鸭绿江”

在朝鲜,坚守坑道呛毒烟,勇斗美帝何惧难

凯旋罢,“勇攀高峰步不停,志为四化求专红”

奋斗半生,“年愈花甲志更坚”

离休后,为国尽忠仍昂然

惊!耄耋之年著述丰

叹!直上鲐背谁比肩

说的是现年89岁、别号“剑锋”的山东省无棣县人氏孙可林老人,引号引用的,是我从孙老诗集《景森诗稿》中找到的句子。

1953年3月,身为28军84师司令部参谋,正在福建前线参加防御会议时,命令来了:赶快回师部,你调朝鲜了。

在朝鲜,孙可林原本可以安稳地待在兵团部,可他主动请缨,要求下到最前线去,和战士们并肩战斗。

坑道狭窄,进出得弓着腰;饮水奇缺,有时几天无水饮用。敌人每天打三次排炮,封锁坑道口,如果出去大小便,很可能命丧在敌人的冷炮下。所以都是用罐头盒接住再丢出去。我军出击一旦被敌人发现,上百枚炮弹排山倒海般袭来,爆炸在坑道口,一炸就是一个多小时。刺鼻的火药味、炮弹爆炸的浓烟一起灌入坑道,熏得人头晕目眩,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林坚守坑道,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战斗素材,采写出《夜战得山峴》《平康小山包争夺战》《朝鲜的阿玛尼》等通讯,发表在《志愿军报》,并被该报聘为战地记者,在兵团引起不小反响。此后一发不可收,通讯《血战临津江》《神枪手》等相继见报。

“暴雨狂风,战火弥漫战马鸣;握紧长缨,拼杀顽敌溅血红!”风华正茂的孙可林,胸中燃烈火,笔底起风雷。司令员在讲话时说:“孙可林文章犀利,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我赠他别号‘剑锋’!”

在前线,孙可林成了炙手可热的战地记者、响当当的新闻人物。

正在孙可林组织第二批战地素材时,一项更重要的任务落在他的身上。就在孙可林乘摩托返回途中,一路钻山沟、过山洞,依然没有躲过敌机的扫射,身中一弹,所幸是皮外伤,不然这世上就少了一位记者、诗人、警察、司法鉴定人。

战斗的岁月,危险而紧张。孙可林不满足于自己在采访报道上的骄人战绩,总是能利用好每一个点滴时间,让自己的生命之光向更广、更深处掘进。他亲手试验、发明了一种无线电台快速发报器,将有线交换机由人工操作升级为半自动化,提高了准确性,减轻了劳动强度,令人啧啧称奇。即使如此,孙可林仍不满足,他还挤出时间学射击,拼尽全力向“神枪手”靠近。就在此时,停战消息传来。然而,还是在这当口,敌我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炮战,整个朝鲜半岛都在颤栗,130公里的战线上一片火海。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谁能相信,这就是“最后的疯狂”?

山东农村娃孙可林自幼好学,如饥似渴,常常掌灯夜读。就是靠在村学堂学到的古文基础和一手漂亮的毛笔字,16岁的“小鬼”被伯乐发现,从那之后,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步步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多面手。

在部队如此,转业后也是如此,不论是在交管、公安战线的何种工作岗位,一路走,一路写,即使到离休、到现在都不曾停步。12本专著,500多万字,可谓著作等身。

他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做了别人几辈子都做不了的事!和他面对面交流,恍惚间,你甚至会怀疑,莫非这个老人,是吃了唐僧肉不成?在他的身上,怎么不见丝毫暮气?

这不,回忆录《历史的记忆》正在审核出版,第二本诗集也在忙着校对,新的写作计划又已出炉,他准备把朝鲜战争5次战役都写成诗,把今年新创作的抗疫诗歌也收进去。

谈笑间,情不自禁,孙老泄露了内心的“机密”:“你知道,我怕来不及!”

董世翼:知险而进,孤儿喊他“阿爸基”

叩访青海公安战线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没想到83岁的董老就等候在楼下,一进院门就见到了。

年幼丧母,一生刚强,祖籍重庆垫江的董老说他很少落泪,可离开朝鲜那天,目睹朝鲜孤儿依依不舍的场面,十八岁的小哥哥落泪了。孩子们双手合十,感恩跪谢,那个场面,他受不了。

将近3年的朝夕相处,他和当地父老结下了深厚的跨国情谊。

董世翼老人的同胞大哥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在与所向披靡的美军骑兵第一师交战中,中弹受伤。董世翼深知赴朝作战的苦与险,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毅然应征。

1955年12月,他辗转从祖国大西南抵达东三省,随部队跨过鸭绿江。经过简短的培训,被分配到某部野炮营担任无线班长,驻扎在徐川郡铁路附近的山沟里。

饱经战火摧残的朝鲜,城无全城,村无全村,公路、铁路被炸毁,房子被炸塌,满目疮痍,到处废墟,朝鲜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小董和他的战友们,一边执勤训练,一边担负起帮助村民战后重建的任务。

战后的村庄,并不太平。一些残余敌人不时袭扰,战士们枪不离身,离开营地必须三人以上结伴而行。一有空闲,他们就到附近的一家孤儿院去看望孩子,教他们学汉字、说汉语。

天气严寒,很难吃到蔬菜,偶尔有点,也是冻的。即使如此,董世翼自己舍不得吃,悄悄送给孤儿改善伙食。待到局势缓和,他带领战士们学着种菜,一部分自己留用,一部分送给附近的村民和孤儿院。夏天一到,黄瓜、南瓜开花了,战地黄花分外香。虽然语言不通,可心与心相通。这样久而久之,孤儿们对战士们的称呼也悄然由“志愿军叔叔”变成了“阿爸基”,这是当地对父亲的称呼。

1958年9月,完成使命,部队要回国了。

回国那天,送行的百姓队伍排了一公里长,有的老乡送来朝鲜打糕,有的端来自家的水果,孩子们跪地不起,一声声哭喊着“别走,阿爸基”。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火车不等人,董世翼和战士们流着泪,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朝鲜父老,踏上了归程。只是送别的场面,永远刻在了志愿军战士的心上。

回国后,董世翼相继在青海省军区、海北军分区、海北州公安处工作,历任机要通信科科长、政治处主任等职。期间接管过221厂的公安工作,退休后一直在西宁生活。女儿受到他的感召,也成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员。

鲜花、慰问金和纪念章,献给“最可爱的人”。

采访最后,饱经风霜,耄耋之年的董老说出了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志愿军老战士共同的心声:烈士遗骸化作他乡泥土,英雄精神永驻人民心间。感谢党、国家和人民70年来的牵挂,永远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祝祖国越来越好!

2020年10月26日,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正升在走访慰问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周厚太、董世翼、任启邦及其家属。看到老战士们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乐观豁达,王正升十分欣慰。他表示,要始终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人民警察队伍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训词精神,忠实践行“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牢记使命任务,发扬斗争精神,忠诚履职尽责,确保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有序,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作者︱王改芳

审核︱仓烜

责编︱马有珍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把生命活出极致——叩访青海公安战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