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进“最美家庭”,聆听脱贫攻坚故事 ——2020襄阳脱贫攻坚“最美家庭”故事展播(7)

2020-11-10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襄阳市妇联 襄阳女性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了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冲刺期,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市妇联持续推出“向阳花脱贫攻坚最美家庭故事”专栏,为大家讲述家庭脱贫攻坚故事,让典型家庭的感人故事影响身边群众,助力襄阳决胜脱贫攻坚。今天,我们走进两位全心全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的驻村干部,去听听他们的扶贫故事。

王万江家庭

王万江,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四级调研员。2017年3月接受单位委派常驻谷城县茨河镇青鞍山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任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爱人退休在家,操持家庭,照顾老人,女儿现任京东集团高管,家庭温馨和睦。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王万江心无旁骛,坚持每周“五天四夜”驻村,一心一意为青鞍山村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

以身作则

打造作风过硬的脱贫攻坚队伍

青鞍山村是省级贫困村,为进一步强化村支“两委”班子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真正打造一支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队伍,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王万江和茨河镇委主要领导协商,经村民大会选举,更换了村党支部书记,选拔2名业务过硬的干部,充实到新的村“两委”班子中。换届后的班子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支部书记是响应国家号召回乡致富的能人,有冲劲、有干劲,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和磨合,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在履职尽责、精准扶贫和为民服务上,赢得了市、县、镇工作队的肯定和全体村民的信任拥护。

期间,王万江带领市、县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扶贫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扶贫政策,培养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习惯。用学到的知识为村民答疑解惑,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4年来,王万江带领市、县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对全村131户贫困家庭进行了拉网式调查摸底,通过“四方会商”,落实精准帮扶。对村里的常住人口 、家庭基本情况、人员外出务工信息等都能做到“一口清”。贫困户的期盼和需求,他写在本上,记在心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找准对策,做到日清月结。在他的带领下,过去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三相电通到每户村民家里,自来水送到家家户户门前,电视信号覆盖到每家每户,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直达贫困户,各项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落地。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幸福写在脸上,过去紧张的干群关系没有了,老百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对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相互扶持

营造家风清朗的温馨家庭

王万江从部队退役后,就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工作。夫妻俩孝敬父母,抚养女儿。老母亲常年患病,吃药打针、住院陪护是常事儿,他们从未抱怨,用心服侍照料。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女儿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高中阶段就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北京名校,毕业后直接被京东集团录取,现任高级管理人员。

爱人退休后,为方便照顾老人,在女儿的关心支持下购买了一套电梯房。新房装修时,为不耽误驻村扶贫工作,爱人仅用35天的时间便学会了开车并拿到驾照,请装修公司,自己开车购买装修材料,2个月完成装修。面对新居,王万江对爱人多有歉疚,但爱人却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你只管放心去村里搞扶贫,家里有我,这点事难不到我。” 搬进新房的那一刻,王万江才注意到爱人头上又新增了许多白发,幸福和感激的泪水从这个坚强的汉子眼中流出。

传递温暖

带领贫困群众共奔小康

为了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红利,王万江自掏腰包,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予以帮扶。2018年5月,得知村民胡中海想发展养殖业却苦于没有资金,他拿出600元钱,买了2头小猪仔,帮助他发展产业。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3年,青鞍山村村民享受国家产业奖补资金达120万元,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8008元增长到2019年的11166元。2019年4月,经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青鞍山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在王万江的督促推动下,工委帮扶建设的两个鱼塘先后产生经济效益,协调扶贫资金建设的200KV光伏发电带来收益,国家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购买的200箱蜜蜂产生效益,2019年,村集体纯收入10.7万元,完成了省定“贫困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2019年,王万江和市、县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一起,为村集体引进种植了5亩地的“神南一号”天麻种苖和11800袋的袋料香菇种植两项产业。目前,这两个产业长势良好。2020年11月,两个产业将为村集体带来不低于20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袋料香菇和天麻种苖产业在发展种植过程中,大量用工安排村里的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年底即将退休的王万江,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扬“老黄牛”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他用丰富的机关工作和农村工作经验,脚踏实地的带领市、县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努力践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为青鞍山村老百姓最终实现幸福小康拼搏奋斗。

赵凌峰家庭

2017年元月,根据组织的安排,作为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员的赵凌峰,来到保康县城关镇白果园村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三年多来,他不忘初心,任劳任怨,认真贯彻落实精准脱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求,做好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等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到田间地头,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协助村支部抓党建促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全心全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为保康县脱贫摘帽和白果园村脱贫出列做出了贡献,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政策

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人

2018年年初,经村委会平衡调整,赵凌峰包保户调为老8组区域。8组位于村边缘,靠近邻村,坐车需半个多小时,走近路需翻山越岭,入一次户就需要一天时间。为尽快了解贫困户详细信息,赵凌峰对包保的脱贫对象逐户走访、调查摸底,弄清贫困原因,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制定脱贫措施,妥善做好困难户易地搬迁安置工作。

无论寒暑,赵凌峰坚持定期走村入户,对包保的13户贫困户信息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每次入户,他不仅反复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填写扶贫手册,验收产业,还主动拉家常、增感情,了解贫困户身体情况,送上关心和温暖。当他了解到包保的3户老人居住的都是危房时,担心之余他积极协调。国家有每户补助2-3万元的危房改造政策,但儿女们担心影响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意改造老人所住的危房,加上老人故土难离,也怕和儿女同住产生矛盾,对此,赵凌峰和村干部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子女工作,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最终这几户危房都得到修缮加固,3户老人终于有了“安全”的家。

为丰富白果园村贫困儿童在疫情期间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六一”前后,赵凌峰积极组织“心连心·助成长”关爱白果园村贫困儿童爱心捐赠活动,为白果园村50名儿童赠送260余册图书、200多件玩具和50件体育用品。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赵凌峰虽身不在村,但心系贫困户,他定期电话联系每名包保贫困户,叮嘱他们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疫情期间有关规定。疫情解除入村后,他第一时间走访慰问,介绍劳务用工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全力参与脱贫攻坚

家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赵凌峰不仅注重农村饮水安全、住房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更关心村组织建设。他积极参加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发挥村支两委班子在扶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恪尽职守,严格遵守扶贫工作纪律,严守群众工作纪律,主动接受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树立了市委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良好形象。

赵凌峰与儿子合影

赵凌峰与妻子合影

扶贫的三年里,赵凌峰的家人给与了他极大的支持。爱人杨先英是一位事业心较强的人,自1989年在市盛丰小学参加工作以来,因成绩突出,多年被学校评为先进。赵凌峰驻村扶贫工作以来,她独自承担起日常赡养老人的家庭重担。疫情期间,夫妻双双到襄城区红花园社区报到,赵凌峰负责小区消杀,杨先英负责上门量体温、统计数据工作,夫妻俩的工作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

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两人对事业和生活都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对彼此的工作相互理解和支持。妻子全力支持,儿子也为父亲点赞,以父亲的工作为荣。赵凌峰经常向儿子介绍国家扶贫政策和驻村扶贫工作情况,鼓励他多学习,为社会作积极贡献。耳濡目染下,儿子尊敬长辈,有社会责任心,让夫妻俩深感欣慰。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中,赵凌峰一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个人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市妇联家儿部

原标题:《走进“最美家庭”,聆听脱贫攻坚故事 ——2020襄阳脱贫攻坚“最美家庭”故事展播(7)》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