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为天︱瘟疫时期,我们还需要冷链吗?

胡冰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20-11-12 12: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11月6日以来,山东德州、山西太原分别从经天津进口的冷冻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8日,天津一冷库装卸工人确诊新冠肺炎。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向全国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可以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实际上,此前,北京、大连、青岛都曾出现与冷库相关的新冠病例。对此,不少人认为有必要对进口冷冻食品进行暂时性的管控,甚至可以在今后一段时期采取进口禁令等措施。

过去几个月,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生死,对于新冠疫情可谓心有余悸。鉴于国外疫情仍然汹涌,而病毒传播的高峰季节又已经来临,出现对进口冷冻食品采取严格管控的呼声也无可厚非。

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国内畜牧业生产因为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损失惨重,2019年生猪出栏量减少近2亿头,猪肉产量下降1148万吨。受此影响,国内肉类、水产,乃至产业链上游的饲料价格都维持在历史高位,全社会都在承受高食品价格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

理论上讲,受疫情下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高价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需求受到抑制,价格应当有所下降。但是,受到非洲猪瘟导致的生猪养殖的大幅度退坡,使得肉类价格大幅度上涨,并间接带动相关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从社会的忍耐性出发,一方面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的反扑,另一方面又需要忍受高企的肉类价格,大多数人都绷紧了神经。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冷冻食品,特别是冻肉,更像是天平的支点——当进口冻肉增加,就会对国内肉类价格起到更好的平抑作用,同时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也会增加,反之则反是。

所以,我们需要怎样的防控措施呢?

从“方案”看,此次天津的应对并不是采取简单的一禁了之的方式,而是全面升级了对进口冷冻食品的监管措施,更新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体现出防控常态化的思路 。在有效疫苗出现之前,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首屈一指;即便有效疫苗出现了,在面对未来的生物安全风险时,我们仍要回到防控常态化的轨道上来。

其实,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也是如此。未来生猪养殖复产和扩产,主要还是依靠升级防控措施,而不是尚在研发中的疫苗。

此前,笔者曾在四川省三台县调研,当地一个大型养殖企业不仅将自身防控措施提高到顶格标准,为了做到有效隔离,甚至和当地养殖户进行交易:一是周边村庄的养猪户全部退出,代价是每年每户1.5万元的补偿;二是有需要的养殖户,按照企业标准在养殖园区内同标建设和管理;三是村庄居民消费的猪肉由养殖企业按市场价格打折供应,不准区外猪肉进入村庄。全国其他地方情况也较为近似,可以讲,这样的防控措施在某种意义上并不逊于新冠疫情。正是因为如此,2020年三季度,我国生猪存栏量不仅由负转正,而且同比增长了20.7%,实现了大逆转。

在疫情防控实现常态化以后,我们对于进口冷冻食品的态度可以更为包容。冷链环节的病毒污染,只要能够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的目标,偶发的病例并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没有必要动辄“断链”,一概封禁。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即使没有新冠病毒,也会有其他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初期采取种种“战时”甚至是过度的防控措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有必要的,但随着认知水平和防控手段的进步,尤其是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之后,“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毕竟我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战时,需要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完全禁止冷冻食品进口,无疑属于因噎废食的做法,并不符合社会多数的利益。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329万吨,进口价格约为每斤8.4元;如果将猪肉进口差价视为社会成本的话,那么以目前国内猪肉平均价格为每斤22.5元来计,1-9月进口猪肉降低的社会成本为928亿元,相当于为每个消费者节约了66元。

对于这66元价值如何衡量?如果认为这66元的损失是每个人为防疫付出的全部代价,那么禁止冷冻食品进口似乎也合情合理。问题在于,断开冷链就能断绝病毒的传播吗?未来如果在常温食品、甚至大宗商品贸易中发生病毒传播,那是不是也要禁止商品贸易呢?事实上,只要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还在进行,病毒传播的风险就一直存在。所以在动辄断链的战时逻辑下,这66元远远不是消费者需要为防疫付出的全部代价;反过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逻辑下,消费者可以节省下来的也远远不止这66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方案”的出台,无疑是对后一种逻辑的确认。

对于进口冷冻食品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当前有关方面的防控措施已经全面升级,我们也大可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事实上,中国很可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或许表明,在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之间,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个平衡点。

新冠病毒和非洲猪瘟病毒都可能长期存在,个别时空条件下仍然有可能暴发,但就像张文宏医生所说的,“新常态的疫情防控就是要(在)继续维持一定程度国际间货物与人员交流的今天,管控好输入风险”,而不是停止与世界的交流。

-----

作者胡冰川,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