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朝着小康阔步前行

莆田发布
2020-11-12 10: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莆商前往西吉考察市场。

闽宁特色产品展览展示活动举办,来自莆田的采购商重点对接西吉县,采购产品价值490万元;莆田首次开通至西吉的旅游线路,首发团60多名游客均来自莆田……近段时间,莆田与宁夏西吉县结对帮扶工作再结硕果。

23年来,莆田市与西吉县结对帮扶的领域不断扩大、成效不断显现。尤其是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劳务协作等领域的协作进一步拓展,为西吉县加快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消费扶贫:西货东销

10月25日,为期8天的闽宁特色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在宁夏银川落幕。来自莆田的企业积极与当地对接采购。方家铺子(莆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西吉企业开展枸杞原浆合作,已进入包装确认阶段;位于莆田的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开发佐餐小菜新品,预计每年将采购西吉等地的洋姜、螺丝菜各约80吨;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有限公司在原有采购基础上,继续追加采购量。

“去年,我们采购了300多万元的西吉扶贫产品。今年年初,市政府下达了1200万元的消费扶贫任务,目前我们已采购西吉的西吉三粉、牛羊肉、亚麻籽油等产品110多种,总金额1700多万元,超额完成任务。”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驻宁夏西吉办事处负责人唐清水说,集团计划在年底前再采购500万元的西吉产品。

莆田市将消费扶贫纳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框架,2019年以来通过搭建扶贫产品展示馆与归集购销平台,签订采购意向协议,发动连锁品牌超市建立产销关系等举措,全力推进西吉农副产品销往东部地区。据统计,仅今年1月份至今,我市就采购宁夏当地农特产品共计5923.15万元。

依托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作为东西部产品购销平台,莆田市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学校、医院)等工会优先采购西吉县扶贫产品。截至目前,全市467家工会(含食堂)福利采购扶贫产品约2050万元。

为打通“西货东销”最后一公里,4月29日,占地200多平方米的闽宁协作特色产品展销馆在莆田开业,西吉牛羊肉、西吉粉条、土豆、枸杞、艾草产品等宁夏上百种农特产品集中亮相;9月6日,位于西吉县电商扶贫创业孵化园的莆吉合作扶贫产品馆投用;10月1日,由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投资建设的消费扶贫展示馆开馆……集团采购,散客购买,闽宁协作特色产品展销馆最高月销量可达300万元左右。

线下铺开销售网,线上再加一把火。3月22日,在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联合主办的“文旅振兴 公益同行”线上巅峰大会上,我市援宁干部、西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基棠参加直播带货,为西吉“红军粉”吆喝;5月19日,涵江区区长连向红以直播的形式向全国网友推介闽宁协作的优质农特产品。

“通过闽宁协作‘请进来、走出去’的消费扶贫,西吉向东部地区销售的农产品总额达到了2.52亿元。这实实在在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西吉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晓宁说。

旅游扶贫:东客西游

10月17日,莆田到西吉的旅游首发团在西吉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前举行首发仪式。之后的几天行程中,首发团游客们参观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战国秦长城遗址、同心清真寺等。在得知西吉县有个“烂泥滩村”改名为“涵江村”后,首发团游客特地增加该村为参观点,实地了解该村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在莆田市及涵江区帮扶下发生的变化。

“西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次将西吉旅游资源和宁夏其他旅游景点相结合,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在莆田收到良好反响。今后将把西吉旅游线路作为常态化的产品在莆田以及福建市场推出。”莆田市中国旅行社总经理蔡朝晖说,福建是旅游客源大省,莆田市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数多。游客在旅游点消费,促进当地发展。从扶贫角度而言,发展好旅游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西吉县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之乡、西芹之乡和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也是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有着以火石寨为主的丹霞生态游、以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为主的红色文化游、以吉强镇龙王坝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休闲游。”西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万隆表示,此次首发团成行、莆吉旅游线路开通,标志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走向深度融合,将极大地促进西吉县文化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西吉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不仅如此,在福建省和莆田市两级文旅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旅行社总社(宁夏)有限公司西吉营业部在西吉正式挂牌,填补了西吉旅行社空白,莆吉两地旅游对接实现“开门红”。

“我们将继续优化莆田至西吉线路的旅游产品。”莆田市文旅局副局长苏玉庆表示,下一步,将把西吉的火石寨、将台堡、龙王坝、须弥山等景区,与宁夏其他知名度较高的景区联动,打造宁夏大环线旅游产品,在福建市场推广。同时,在莆田市成立西吉县驻福建省旅游推广中心,研发推广西吉红色研学旅行、避暑旅游等产品,面向莆田市民推出。

“福建省文旅厅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次旅游首发团入西吉和首家旅行社挂牌为契机,加大旅游扶贫力度,推动旅行社组织更多游客到西吉旅游,推动西吉旅游业不断发展,筑牢脱贫致富的基础。”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林守钦说。

劳务协作:“铁杆庄稼”

劳务协作是贫困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助力脱贫攻坚、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1997年3月,西吉县90多名农村女青年走出大山,来到莆田新威电子公司上班,成为新一代职业女性。从此,每年都有大批西吉青年“东南飞”。

“老家过去产业稀少,年轻人除了去工地上干点零活,基本没什么路子。”昨日,在莆田市嘉辉光电有限公司,董宏壁在车间内查看各流水线生产情况。

2000年,董宏壁搭上闽宁劳务协作的快车,从西吉来到莆田务工。一开始,他在涵江一家电子厂打工,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生产技艺,后被人“挖角”到初创的嘉辉光电公司,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生产部经理,月工资达2万元。

莆田已经成了董宏壁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买了房子,妻子也在这里上班,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福州工作。

这些年来,莆田市和西吉县采取“政府+人才市场+闽籍企业+建档立卡户”的四联动模式,通过搭建劳务服务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出台补贴政策、校企合作等方式,有序组织劳动力转移。

“劳务协作增加了西吉务工人员的收入,但最核心的是改变了大家的观念。这是特别了不起的。”陈晓宁说,闽宁协作前,当地人没有务工的概念、也缺少务工的门路。他们每年把庄稼种上后,就外出搞副业,要么上工地抱砖,要么去煤矿背煤。闽宁协作后,一批批当地年轻人有机会前往沿海城市的工厂务工,才真正把产业工人作为职业。

观念的改变带动行动的改变,通过一带十、十带百,越来越多的西吉青年走出大山,前往东南沿海、北上广,甚至新加坡、非洲等地务工。

随着莆田与西吉两地劳务协作的日益深入,劳务协作和职业教育逐渐并轨。福建鞋服、电子信息等产业企业和西吉职业学校等建立起了实训机制。西吉职业学校采取“2+1”教育模式,让学生入学两年后,最后一年前往工厂顶岗实习。如此,西吉的劳务输出和莆田工厂的劳动力需求都得到了解决,实现了两地的优势互补。

就业,脱贫就有了保障。目前,常年在福建务工的西吉籍青年约2000人,主要分布在新威、德信、笏立、协龙、恒昱、成果、才子、艾力艾等企业(劳务基地),有500多人被提升为管理阶层,涌现出了一批杰出务工青年。

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宁夏调研督导组调研督导西吉县反馈意见中,将“西吉县闽宁扶贫劳务协作四联动模式初见效果”列为亮点工作。(湄洲日报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陈永杰 文/图)

主办: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承办:莆田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原标题:《朝着小康阔步前行》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