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解密通化县兴林镇曲柳川村的“蝶变”密码

通化发布
2020-11-13 12: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一个地方美不美,既要看外表的“颜值”,更要看内在的“气质”。自通化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兴林镇曲柳川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本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一幅靓丽的新画卷在老岭山脉脚下、哈泥河畔徐徐展开。

是什么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夜之间变得闻名遐迩?“自从我们村开发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村民就交上了‘红’运,进而走上了‘小康’路。”村党支部书记王书礼道出了该村的“蝶变”密码。

被动输血,寻求家乡能人资助,促村容村貌改变

走进曲柳川,村里道路宽阔平坦,一体化围墙和标准化边沟之间栽了一排排山里红树,一簇簇红色的果子结满树枝,泛着微红的笑脸迎接八方游客。鲜花掩映的文化墙上,一幅幅画讲述着抗联英雄的故事。远处山峦叠翠,流水潺潺,仿佛置身一处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

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一个鲜有人知的脏乱差穷村。花甲之年的老党员朱相生回忆:“那时村里全是破烂不堪的旧民房、参差不齐的木栅栏、臭气熏天的禽畜粪和凹凸不平的泥土路,若是去趟县城,得步行12里到兴华村才能坐上一天往返一次的大客车,攒点儿鸡蛋都卖不出去。”

在两年换了三位书记、村里欠外债60余万元的背景下,头脑活络的党员王书礼走马上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便整合村里零散山场的资源,堵上了窟窿,稳定了民心。接着,他又化缘包保单位、拜访村里曾走出去的能人。经多方协调努力,在通化县市政管理处的帮扶下,在二密化肥厂原厂长依福春、大栗子铁矿承包商刘福及通化县河沐食用菌种植农场老板李玉鹏的资助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扎实有序地推进村里的民居改造、道路升级、垃圾处理、改水改厕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自主造血,开发红色乡村旅游,促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搭乘“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班车如何才能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这又成了王书礼的一块心病。

时来运转,此时恰逢村民刘福在临江市大栗子承包的铁矿经营期限已到,他正准备带着人生的第一桶金返乡创业。得知这一消息,王书礼主动上门与其谋划产业项目。经过反复磋商和甄选,他们把项目选定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上。

“其实,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在曲柳川村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的突出优势。”镇党委副书记阎贺龙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第一,有政策优势。曲柳川村地处通化市水源地保护区哈泥河流域上游,不允许开发工矿企业和大型的养殖业,红色乡村旅游这一切入点正符合当前政策导向;第二,有资源优势。兴林镇曾是杨靖宇将军创建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并在这里组织召开过21次会议,这里又是河里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为抗联第一路军坚守南满、杀敌报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第三,有区位优势。曲柳川村地处三县两市交界位置,是热门旅游线路的中心。”基于这三个优势,曲柳川村主动帮助协调土地流转,积极推进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刘福先后累计投资230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280亩,集抗联历史回顾、乡村民俗体验、生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曲柳川红色生态产业园”。临山而建的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面积800平方米。新近增建了登山徒步体验项目,成立了党员红色讲解员队伍,不断提升产业园区整体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曲柳川红色生态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省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

在曲柳川红色生态产业园的带动下,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外,参加入股的其他4个村每年还能获得利润分红18.65万元,直接带动5个行政村45户贫困户、92人增收。同时,园区的基建项目、采摘园、餐饮服务及日常管护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长年在园区打工的村民近50人,园区每月支出的工人工资约15万元。

打造好风景,换来好“钱”景。红色文化旅游变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先后有307个县(市、区)各级党团组织到曲柳川红色生态产业园开展“重走抗联路”活动。园区承接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在这里举办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及研学旅行80多批次,接待各地作家、书法、诗词、楹联、摄影协会的专题写生、采风活动300余人次,日接待达1000余人。

思想换血,弘扬抗联英雄精神,促红色基因传承

面对“游客受教育,群众增收入”的双赢局面,刘福并没有满足。他意味深长地说:“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要通过红色旅游洗礼村民固有的小农思想,要把自己由从事传统农耕的‘土人’重新定位到传承抗联文化的‘红人’,让抗联精神在白山黑土之间代代相传。”

展望未来的发展,刘福思路十分清晰,一要演绎好红色旅游故事。通过深入挖掘镇域内红色历史文化,弘扬抗联精神,用“红色品牌”凝聚旅游人气。二要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以红色抗联文化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文创商品、家乡特产,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三要策划好红色旅游活动。以红色抗联文化为主题,定期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我们下一步还要在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加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上面多下功夫,真正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经济振兴的支撑点,使曲柳川村成为一个有生态景观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历史遗迹可寻、有民族精神可传的美丽乡村。”兴林镇党委书记丁崇志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王达宇(通化日报)

主审:赵成洪

原标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解密通化县兴林镇曲柳川村的“蝶变”密码》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