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沪上教育大咖:诗性教育,唤醒孩子心里的花朵

2020-11-14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时报记者 范昕茹

11月13日下午,“君子养成与诗意地生活”研讨预备会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沪上教育大咖齐聚一堂,围绕如何“以诗性生活养成现代君子”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他们独到的见解。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文汇报副总编、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缪克构,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上海楹联学会会长杨先国,崇明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上海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耿慧慧,浦东新区语文教师培训基地副主持人张广录,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副校长姜乃振,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党委副书记,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主任仲立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副书记,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洪平等。

这场教育大咖云集的预备会,是从“三个外孙”的故事开始的。

“一个外公”和“三个外孙”的故事

杨先国分享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三个外孙”的故事。

第一个“外孙”其实是女儿同学的孩子,她碰到的问题和三道语文题有关。

语文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精卫的死因是什么?孩子答:溺水,回不来了。老师认为答案不对。标准答案是“溺水,再也回不来了”,孩子的回答里少了“再也”两个字。

另一道题来自孩子的一次测验。在阅读分析的填空题中:除夕人们(  )。孩子的回答是“吃团圆饭”。结果又错了。标准答案是“赶回家吃团圆饭”,孩子的答案里少了“赶回家”。

最后一题,也是一个填空题:腊月十九(  )。孩子写“学生们上街买爆竹玩具和年画”。结果再次错了,多了个“学生们”,标准答案是“上街买爆竹玩具和年画”。

这样的批改方式让家长感到疑惑,语文需要设置标准答案吗?对标准答案的追求需要精确到这样的程度吗?老师给家长的答复是:答案是学校语文组统一商量确定的,批改标准也要按照标准答案来批改。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因,毕竟以后学生参加统一考试也是要按照标准答案来批改的。

“老师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杨先国说,“但板子好像又不能打在他身上。”

接着,是第二个“外孙”的故事。第二个外孙是他老同学孙子。

前不久,老同学来向他求助,说自己的孙子刚上一年级没多久,老师就来跟家长告状,说孩子上课不守纪律,喜欢讲话,随意插嘴。一听老师这么说,孩子父亲立马上了“全武行”,怎么劝都不听。

后来,杨先国发现,孩子的父母都特别优秀。孩子的父亲高中时就拿过全市化学竞赛一等奖,毕业于复旦大学。“优秀的家长巴不得孩子跟自己一样优秀,稍微有点欠缺就着急:为什么孩子这道题目做不出来,为什么不守纪律,为什么不如自己,就觉得孩子有问题。”

第三个故事来自于他自己的外孙。

疫情期间外孙在家上课,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机缘巧合下,他需要外孙写一写《眼中的外公》。因为平日里作文只需要写600字,刚开始得知要写900字的时候,孩子有了畏难情绪,不愿意写。但真写了之后,他发现自己轻轻松松就写了1000字,还有未尽之言,写作的自信和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进而立志要写小说。利用疫情期间在家和节假日,外孙完稿了两部1万多字的小说。决心要写第三部的时候,却因为返校复学,没了时间,中断了写作。

“现在的孩子,周末比平时还要忙,”杨先国说,“平日里上课,5点多就回家了,周末里补课,9、10点到家都算早的。”

虽然只是三个小故事。但在“三个外孙”的故事里,却涵盖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复杂的关系,映射出当下教育中的焦虑、被功利化侵蚀后的深深无奈。

作为一位外公,杨先国也生发出自己对现代君子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诗性生活的思考。他肯定了五浦汇学校校长黄玉峰所开创的人生诗教。在他看来,“君子养成”教育无疑是一次小环境里的大尝试,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挣扎”,将为大环境带来改变。如果能够作出一些改变,他希望在语文教育中少一些标准化的出题,给学生多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他说:“该吃药的是成年人,成年人要治好的病就是功利病,尽管家长和老师都是出于好心。”

关注内心也要对外部世界开放

当家长、老师孩子陷入焦虑、功利和无奈之中时,我们为什么又要谈起诗歌,谈起诗性的生活?

在张广录看来,诗性生活的本质就是自在、自如、自然。但诗歌不等于生活,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提纯,用艺术的形式让人们有暂时逃离功利生活的勇气。“诗歌提纯生活有利于善因素的激活,有利于君子的养成,”他说,“就好像语文老师把诗中美、善、好的东西激发出来,孩子的审美就能得到改善,孩子们的心灵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对于这一点,缪克构有深刻的体认。他讲述了自己去重庆一所特殊学校的见闻。他发现,那里的孩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内心充满阳光。在和孩子们交谈的过程中,他发现,他们有诗和音乐。在他看来,诗意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自己的心田开垦出一片花田,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播种阳光。

“在正常的学校,特别在名牌学校,不太讲究诗歌教育,好像写诗会给升学造成障碍,”缪克构说,“在我看来,诗歌就是花朵。没有花朵,大地也存在,如果有了,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诗歌虽然指向人心,拥有滋润心灵的力量,但却不可止于个人。“诗歌只是理解世界的一个维度,学习诗歌可以帮助人多一个理解世界、理解生命的维度,而不是屏蔽了外部世界。”鲍鹏山提醒诗歌教育者,切莫让诗歌教育变得机械,把人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把现实世界的种种酸甜苦辣、矛盾痛苦统统屏蔽,丧失现实感,不再睁开眼睛看世界。

从这个维度来重新打量诗歌,打量诗性生活,王意如更愿意把君子看作是一个隐喻,把诗也看作是一个隐喻。“诗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仅是诗歌的诗,而是一种脱离了世俗趣味的精神生活。”

但脱离世俗趣味并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在她看来,诗歌可以用来抵抗愈演愈烈的功利思想,但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去看社会,看生活。因而这就要求君子要拥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文化底蕴,有责任担当,为社会做贡献;要有分辨能力,能“立己”,也能“达人”。

“诗性是君子养成重要内容,诗性的特点不仅仅是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脱俗的、拥有好的审美情趣的人,而且要“达人”,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来赞成君子养成。”

注重精神滋养也要拥有应试智慧

“好奇心、陶醉感、思想力是教育的精髓。”在萧功秦看来,如果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到年长之后仍没有消失,就有可能成为诗人或者科学家。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好奇心会上升为陶醉感,继而变成思想力。在大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做到,多一些激发孩子创新力的教育,少一些标准答案。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丁瑞兰就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在课堂上,她让孩子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让学生到校园里找秋意,去操场上玩游戏,在丢手绢里感受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童心的缅怀。她还把余秀华的诗引进了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同事都说,你太奢侈了,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做展示、玩游戏,”丁瑞兰说,“孩子们的能力其实很强,他们的PPT做得特别好,对美国大选有自己的看法。”

在她看来,诗性生活,诗性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给孩子的心灵创造一块真正的栖息地,让孩子永远有家可归。“这个家不是父母、社会给他的,是心灵给他的。”

我们常常将诗歌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但新时代的老师也说,诗意生活,还要拥有应试的智慧。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教务副主任应文钦是一位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他讲的课总能一下子就让学生学明白。在他看来,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给到学生充分的精神滋养,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拥有应试的智慧,为学生的考试做好足够专业、高效的准备。

在他看来,如今高度内卷的社会,正逼着学生把所有流程军事化并且工业化,确保每一分钟花到点子上,就是一心学习。这样出产的“产品”肯定是没有经过“工业化设计”的人所比不过的。但代价就是把人当机器,当螺丝钉一样去训练,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他们完整、独立的人格,把焦虑推向更白热化。

“老师在专业上,要有让学生不用去机构的底气。”应文钦认为,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老师需要做的是优化课程。花最少时间,用最高效率让学生懂得并学好一门课。老师应该深入浅出去把问题讲清楚。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去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充分鼓励他们各自天赋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选修课,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有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从而让家长真正安心。

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耿慧慧认为,诗性是需要唤醒的。“现在学校更多是灌输,但一万次灌输不如一万次唤醒。一旦唤醒了,孩子终身受用,因为他会对自己有信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改善教育评价。她说:“现在要求要用过程性、结果性、增值性这几种评价角度来看学生,他的起点在哪里,进入学校后有哪些改变来看孩子的成长,从评价入手来改变现在的教育现状。”

精彩观点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副书记,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洪平:

教育应该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点燃。我们希望广大的受众可以反复聚焦思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方向进行进一步矫正。我们要让家长看到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我们现在所有教育都在让孩子把人生看得非常美好,我们教育可能也是不完美的教育。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副校长姜乃振:

君子养成与诗性生活,我的理解要养成君子需培养诗意,或者通过培养诗意来养成君子。

在家教当中,诗意最大敌人是功利主义。怎样引导家长克服功利主义,诗意的家教如何才能够建立?主要是让家长明白,留白很重要。并不是校外辅导越多孩子的学习就越好。要能够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美好的情感,和谐的韵律还有脱俗感,让学生拥有个性。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

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往往都太低了。实际上孩子有无穷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如果教育方向正确,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少一点,如何给孩子留白,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看书。我希望孩子们能爱好看书,看书能帮助孩子将来走得更远。同时,教育也要考虑到应试的智慧,把握好其中的度。 

对于君子养成与诗性生活的话题还远未结束,准备会只是一个开始。想要知道关于君子养成和诗意生活更多相关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真知灼见,欢迎关注并参与12月12日,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召开的““君子养成与诗性生活”研讨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