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孔令通|史学家陆懋德之生卒年

孔令通
2023-04-25 11:4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陆懋德

作为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失踪者,史学家陆懋德近年来开始逐渐重新得到重视。学术界不仅出现了多篇关于陆氏著作的学术论文(如叶建:《略论陆懋德的史学思想》,《史学集刊》2007年第6期;陈默:《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之渊源探析——以所受伯伦汉的影响为中心》,《理论界》2009年第5期;武树轻:《陆懋德的综合史观》,《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刘永祥《陆懋德〈中国史学史〉的特点和价值》,《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3年卷,总第11卷;等等),也出现了诸如郭福生撰《陆懋德学术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但陆氏的著作在1949年后很长时间内,大陆仅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和上海书店印行过《史学方法大纲》,以至于周勋初先生在《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中感慨道:

梁启超与吕思勉的书都曾重印过多次,方法方面的书都不难求得,陆懋德的专著《史学方法大纲》却是命运多舛,未能广为流传,殊为可惜。民国时期,陆氏在北京各大学主讲史学方法多年,后在讲义的基础上勒成此书。1947年时,由独立出版社于重庆出版;1969年时,台湾阳明出版社重印过一次;1980年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又重印过一次,但以内部发行的方式流通。三处印数都很少,影响也就有限。实则此书虽篇幅无多,内容却甚为精粹。陆氏对中西史学都有很深的了解,其中介绍西方史学的优胜之处,大家对之可能比较陌生,有人囿于过去所受的教育,或许难以接受。实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确有其长处,我等自应参考。有人称陈寅恪之史学成就‘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评陈垣则曰‘不为乾嘉作殿军’,即以二人曾受西方史学影响之故,那今人又怎能弃之不顾?……陆氏在申论外考证中之校勘法与辨伪法时,有许多细致的分析,且能详引我国史学中的名著加以比较,举例亦甚精当,而在论及内考证时,也有许多细致的分析,情况类同。这种论方法的书,可以让人打开眼界,举一反三,启迪思考,读之有益。(凤凰出版社,2016,第5-6页)

值得欣喜的是,商务印书馆在2019年不但再版了陆氏的名著《史学方法大纲》,而且还再版了《周秦哲学史》,可谓颇具慧眼(据古籍特藏部《图书馆新接收柴念东先生捐赠学人书札简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2019年11月30日]一文云:“2017年,北师大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鉴于陆懋德先生在师大执教时间很长,学术成就很大,而今却湮没无闻,建议商务印书馆重新出版陆懋德的著作,并推荐当时就读于我校哲学学院的楚轲同学[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担任编校工作。首先列入计划的是《周秦哲学史》《史学方法大纲》。楚轲同学参考馆藏不同版本,辨疑正讹,并将异体字改为通行字,令这两部史学名著以简体横排形式呈现于世,有益于读者对陆懋德史学思想的学习、理解。”)。而陆氏民国间讲学的《中国史学史》讲义,也收入王传编校《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印行。

《史学方法大纲》,陆懋德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出版

然而,尽管学界对陆氏的生平,特别是其任教生涯相对比较了解,但作为生前享有盛名的史学家,其生卒年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其生年不仅有种种异说,卒年更是只能推测一个大概,不能不令人感到万分遗憾。也影响了陆懋德学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近现代学术史的相关研究。

关于其生年,学界主要分1883年和1888年两种观点。对此,郭福生在其硕论中作了梳理:

据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陆懋德出生于1888年,卒年是1945年前后。字咏沂、用仪,山东历城人。而蔡鸿源主编《民国人物别名索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则说陆懋德出生于1883年,卒年不详,字咏秋,浙江绍兴人。据1936年国立北平师大教职员录,该年陆氏49岁,以惯常所用虚岁计算,生于1888年,由于陆氏此时在该校已任教多年,因此可靠性较大,故本文采用1888年说。据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档案室所藏《清华学校留学回国学生》(转引自王焕琛编著《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编译社,1980年,200页)与《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1506、1509页)所记,陆的籍贯均为浙江,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孙子兵法集释》署“会稽陆懋德集释”。由京华印书局出版的《周秦哲学史》中则为济南陆懋德。1927年陆氏由教育部督学改任编审,此时其籍贯改为山东历城。1934年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一览·本校教职员一览(22年度)》里记载陆懋德籍贯为山东历城。此后陆氏的籍贯再未更改过,因此本文采用了山东历城说。陆氏的卒年,目前笔者所见到的有关人名辞典都认为在1945年前后。其实陆氏活动的下限至少为1961年。1961年东北文史研究所成立后,陆懋德曾到该处讲学。同时在此讲学的还有钟泰、金兆梓、陈登原等人。因此其活动的下限应该在1961年而不是1945年前后。(见孙玉良《道德学术两纯粹——记佟冬同志》,《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3期)。(郭福生:《陆懋德学术研究》,第3页)

郭氏根据1936年国立北平师大教职员录,从而论定陆懋德生于1888年,看似可信,故王传编校《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前言》中论及陆氏生平,即吸取了郭氏的结论,注其生年为1888年,卒年则径作1961年。近年来关于陆懋德的几篇研究论文,在涉及陆氏生卒时,如刘永祥《陆懋德〈中国史学史〉的特点和价值》即采用了郭福生观点;武树轻《陆懋德的综合史观》、陈默《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之渊源探析——以所受伯伦汉的影响为中心》直接未介绍;叶建《略论陆懋德的史学思想》则云其生年为1893年,卒年为1965年。

近来笔者查检新旧史料,又有新的发现。民国六年(1917)三月,北京清华学校编《游美同学录》载:

陆懋德,字咏沂。年三十四岁。生于浙江绍兴。永久住址。天津二经路北头辰纬路口。初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任济南省立中学校校长。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士康心大学。习政治及教育学。宣统三年。入鄂海阿大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三年。得硕士学位。是年回国。民国四年。任大总统府礼官。及教育部视学处办事。民国五年。任北京国立法政学校教员。著有孙子兵法新释及美法民政之比较二书。现时住址。北京武功卫四号。

Lu,Mau-Deh. -Born in Shaohsing, Chekiang, 1883. Studied at Shantung Provincial College, Tsinan,1902-6. Graduated,1906. Principal, Provincial Middle School,Tsinan,1906-9. Arrived in America, August, 1910. Government support . Studied Politic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10-11; at Ohio University, 1911-14. B.A.,1913; M.A.,1914. Returned to China, November,1914. Department of Ceremonies,President’s Office,1915. Teacher,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Peking,1916. Member,Ministry of Education,1915 to date.  Author, “French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1916.(北京清华学校编:《游美同学录》,1917,143页)

而根据此书《例言》:“册中遇有游美回国学生住址及通信处。其地名仅详中文。而未译成英文。缘起无裨实是。且多窒碍难译之处。至此册出版之迟。则由填寄履历表。往返寄到。甚需时日。又各人照片。因不能悉得。未便遗漏参差。故概不附入。”又时任校长周诒春为此书所作序言云:“民国四年。吾校有留美学生通讯处之设。赵君月潭既主其事。即议刊行同学录。且躬与于编订之役。梁君福初者。通讯处治文书。手事铅椠。至文字鞮译。则由吴君雨僧分任其劳。而是编所以克底于成者。尤赖四方同学通信之勒。不可没也。”据此可知《游美同学录》之资料来源,系由赵月潭负责的留美学生通讯处寄给清华游美回国学生履历表,由校友本人填写后寄回。关于陆懋德的这两段中英文简介,出自陆氏本人所填写履历表,为第一手资料,作为史料可信度极高。

郭福生对陆懋德籍贯是绍兴还是历城的困惑,由《游美同学录》中“生于浙江绍兴”句可以解疑,盖陆懋德生于浙江绍兴,而祖籍则为山东历城。故而陆氏早年填写出生地,稍长后则填祖籍。由《游美同学录》中所载陆懋德当时“年三十四岁”,可推知陆懋德生于1883年,而英文简介也正写作1883年,两相对照,互为佐证。另外,郭福生又云其“少年时在山东高等学堂师从朴学大师姚永朴学习”,根据是“1923年6月陆懋德在《清华周刊》第九次增刊上发表的《评梁任公国学入门书目》一文中,曾写到‘吾师姚先生永朴只取其二十八篇折中众说,作为尚书约注极便初学。其版闻存合肥李氏坊间恐不易得。’姚永朴为桐城派学术泰斗,曾撰有《尚书谊略》二十八卷,他一生以教学为业,曾在江西,天津,旅顺,山东等地授经,历主北京大学、安徽大学、东南大学等讲习。他并未在浙江讲过学,1903年山东创设高等学堂,周学熙聘其为教习。此时陆懋德十五岁左右,随其学习的可能性较大”(郭福生:《陆懋德学术研究》,第3页)。从这份中英文履历,可知郭氏推测不误,陆懋德1902年至1906年就读于山东高等学堂。而且毕业后,于1906年至1909年出任济南省立中学校校长(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学部视察官调查山东学务报告书》“山东济南府官立中学堂调查总表”条“管理员数”载:“庶务长李钟霖,副监督兼英文、算学、博物、地理、图画教员陆懋德。”[转引自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44页]可以印证上述陆懋德中英文履历,“管理员数”中仅有庶务长和副监督,可知当时学校并无监督,陆懋德实际上以副监督主持校务,后来很有可能由副监督递升监督,故陆懋德追述这段履历时,直书为济南省立中学校长,盖取其实也)。在1933年出版的《清华同学录》上,陆懋德年龄记载为“四十五”(北平清华大学编:《清华同学录》,212页),则其应生于1888年。再联系到郭福生所引1936年国立北平师大教职员录,也是根据年龄推定其生于1888年。可以知晓,陆懋德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1930年代前后出于某种原因,陆氏将其生年有意改为1888年,较实际生年晚五年,同时籍贯也由出生地绍兴改为祖籍历城。正是由于陆氏当时这种有意的伪写年龄,方造成了后来学者在介绍陆氏生年时出现的1883年和1888年两种异说。

郭福生考订其生年为1888年,笔者虽不认同,以为有误。但郭福生认为陆懋德卒年在1961年前后,在当时可以说是很严谨的说法。

只是,仅仅将陆懋德卒年推定到1961年前后,问题仍未能解决。毕竟对于陆懋德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学者,卒年竟不可知,也难慊人意。其实,陆懋德之卒年,有确凿史料可以考知。《陈乃乾日记》1965年10月4日载:“上午徐尊六来长谈,携《敤经笔记》《芸簏偶存》两种见赠,留午饭。下午陈援老、刘乃和、柴青峰来,同游中山公园(遇白寿彝夫妇)。晚朱季海来。闻陆楙德、孙祥偈前月逝世。季海借去秦曼青《诗外传》校记。”(虞坤林整理,中华书局,2018,359页)日记中的“陆楙德”即“陆懋德”。懋从楙声,楙、懋可通,故陆懋德可写作陆楙德。类似者如周祖谟字燕荪,或作燕孙;启功字元伯,或作元白,等等。兼之日记本属于私人性质,书写比较随意,用同音字代替,十分正常。据此可知陆懋德去世于1965年9月。也就是说,陆懋德在1961年讲学东北文史研究所结束几年后方去世。前引叶建《略论陆懋德的史学思想》一文将其卒年定为1965年,可谓有识,唯其未曾举出史料依据,以至于后来学者并未采用这一观点。且其定陆懋德生年为1893年,更和主流的1883年说和1888年说背离,故而叶氏的观点仍需甄别和考证。

从《陈乃乾日记》这段记载,很容易以为是朱季海告诉的陈乃乾陆懋德逝世之消息。其实,从朱氏生平交游来看,他与陆懋德、孙祥偈很少有交集。《顾颉刚日记》1965年10月6日载:“朱季海,名学浩,苏州人,抗战前学于章太炎,通训诂学,颇能作考证。解放后以文字糊口,然自去年压低稿费后,度日愈艰难。此次到京,拟将汲古阁钞本售去作旅费,为之怃然。”(顾颉刚著:《顾颉刚日记》第10卷,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344页)

陆懋德致柴德赓函

陆氏生平讲学,以在北京师范大学最久。据载,陆氏民国年间曾长期在北师大任教,并担任过史学系主任,后来辗转各校任教,抗战胜利后,陆氏随北师大返回北平,直至1959年离职,1960年代曾一度任教于东北文史研究所。而陈垣民国年间曾在北师大史学系兼任教职,也曾担任过史学系主任,与陆氏为同事。柴德赓则是陆氏在北师大任教时的学生,《柴德赓来往书信集》中即收有陆懋德给柴德赓的留条,称之为“青峰老弟”(柴念东编注:《柴德赓来往书信集》,商务印书馆,2018,277页),可见师生关系之亲密。院系调整后,辅仁大学并入北师大,陈垣、刘乃和、柴德赓遂与陆氏为同事。柴德赓后于1955年赴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任教,于1964年为教育部借调至京协助陈垣点校新旧《五代史》。孙祥偈则曾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一直在北京中学教育界工作。还和台静农有过一段恋情。而台静农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深受陈垣提携,亦师亦友,与柴德赓也是多年好友(详细可参《柴德赓来往书信集》中台氏与柴德赓多达六通的通信)。由于这个缘故,陈垣、柴德赓和孙肯定相识。因而,陆、孙二人去世的消息,陈垣、柴德赓诸人必是第一时间获悉。

故此,当天下午陈垣、刘乃和、柴德赓拜访陈乃乾,聊天之时提到了陆懋德和孙祥偈去世的消息,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也不排除是朱季海在京中旧友处获知陆、孙去世消息,遂告知陈乃乾的可能性。

此外,《顾颉刚日记》1966年2月14日载:“杨向奎来。于素兰为打针。换服药,但屡醒。四时醒后更不成眠。向奎告我,陆懋德于去冬逝世,年八十三。渠教中国古史多年,但未作深入之研究。渠为清末拔贡生。”(顾颉刚著:《顾颉刚日记》第10卷,413页)2月19日载:“杨向奎来此半月,每日独跑,头晕竟痊,故今日返城。陆懋德先生,河北人,清拔贡生,留学美国,归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讲师。编有《中国古代史讲义》二册,尚有短篇论文若干。兹闻向奎言,渠已於去冬在北京逝世,年八十三。”(顾颉刚著:《顾颉刚日记》第10卷,415页)据顾先生日记,可知陆懋德卒于1965年冬,也就是《陈乃乾日记》所说的1965年10月。又从顾先生所云“年八十三”,老辈好用虚岁,可推知陆懋德生于1883年。与笔者前所考订陆懋德生于1883年,卒于1965年吻合。至于顾先生云陆懋德为河北人,则是误记。

综上所述,史学家陆懋德生于1883年,卒于1965年,享年八十三岁。其间陆氏因为某种原因,在1930年代前后将生年改为1888年,遂造成关于陆氏生卒年谜团。商务印书馆再版《史学方法大纲》和《周秦哲学史》之际,于陆氏生卒年未置一词,显然是出于慎重之故。今后如重印,或许可以补上。《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陆懋德作为近现代著名史学家,特别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含在北师大前身北平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传道授业多年,对北师大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陆氏生卒年的考定,以及其为清拔贡生、早年在山东高等学堂就读和在济南省立第一中学的任职等履历的抉发,不仅为陆氏生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同时对民国年间北平史学界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学术史视野下的晚清学人金廷桂研究”[2022SJYB149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