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近日,“多动症男孩欺负同学,46名家长请愿让其转学”引发关注。3月29日,武汉某小学一年级班级家长群中,有家长称孩子被新转来的学生小明踢了隐私部位,随后便有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也被小明打过。4月1日,该班46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小明转学,否则便不敢让自家孩子继续上学。小明的妈妈表示,此前带小明去医院检查过,“显示多动症,但医生说80%的孩子都有,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她认为小明的种种表现只是想跟同学玩,但他不能正常地交流。 4月12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家长已于4月1日达成和解,该学生已于当天被家长带回家暂时上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他的学习,五一假期之后将会返校上课。”相关负责人称,这个男孩子不算很调皮,根本谈不上“霸凌”,就是有些不服管。该校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学校,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更多地监管一些,对孩子多进行正面引导。” 有网友认为特殊孩子就该去特殊学校,否则其他孩子怎么敢上学;但是也有人觉得,大家应该对特殊孩子多些包容,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来聊聊吧!
进行中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公告》。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将女性申请人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对男性申请人的年龄要求仍为不超过35周岁。此次放宽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年龄限制,有助于促进女性公平就业与职业发展。在科研项目资助中,专门设立青年项目,是为了打破“论资排辈”,给青年科研人员更多的机会。但是,对于申请人的年龄限制,质疑声越来越多。很多35岁以下的女性,要生育、承担更多养育子女的家庭责任,就是生育孩子后很快投入工作,相比男性,生一个孩子,也会少半年到一年左右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如果再生二孩、三孩,会对女性投入科研有更大影响。 去年11月,《中国青年报》曾有报道,从拿到博士学位,到教学、科研、发表论文,一个女性学者在职业阶梯上“最难熬的10年”,往往是她们的最佳生育年龄。怎样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是不少女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难题。 国家科研项目为女性放宽年龄限制,你怎么看?对男性而言,此举公平吗?欢迎一起聊聊。
进行中
“看看年轻人,列车上还挂这么点帘子,70多岁的老年人连坐都不让坐!”4月14日,某列车上一乘客拍视频吐槽年轻人在卧铺下铺挂帘子,导致老人没地方坐。对此,12306客服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在不妨碍其他乘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买到了火车下铺,该不该让人坐?有网友表示,谁的位置谁说了算,不能用老人道德绑架;也有人认为,下铺本就是“稀缺资源”,在非睡眠时间,让大家坐一坐聊聊天也无妨。你觉得在下铺挂帘子合理吗?如果是你,是否愿意让别人坐?
进行中
近日,许多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多所名校的招生政策都有提到,数学单科成绩足够优秀即可破格入围,一时引发热议。 “强基计划”始于2020年1月,参与的试点学校有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39所全国名校。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是在高考裸考之外,另一条可进入名校的途径。 许多高校的招生简章显示,只要数学单科成绩优异,就可以入围“强基计划”的初审。西北工业大学要求考生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4-5倍之间,即可申请破格入围学校考核;中南大学要求第一专业志愿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且高考数学单科成绩达到145分的考生,不受名额限制直接入围;北京理工大学则要求,如有数学高考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 有人认为高考数学能达到140分者凤毛麟角,此项政策有利于选拔偏科型人才;但也有人质疑,如此看重数学并不公平,也不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你有何看法?来聊聊吧。
进行中
最近,“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你可能认识xxx......”“你们有5个共同联系人”“你关注的人也关注了TA”,此类熟人推荐机制遭到不少网友吐槽,感到隐私空间被冒犯。但也有人从中收获了“弱关系”社交,那些点头之交的朋友、通讯录里许久不联系的老友、朋友的朋友......熟人推荐制度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效率,提供了社交生活的更多可能。 为什么很多人反感在社交APP上被认识的人发现?从电商的“猜你喜欢”到社媒的“你可能认识的人”“xx在看”等大数据的精准推送,究竟是方便还是冒犯?诸多看法,一起来聊聊!
进行中
近日,一位浙江温州的90后准新娘在领结婚证之前,先去遗嘱库立下了生前遗嘱。这位准新娘是家中独生女,父母房产都已经过户给她。她在婚前立下遗嘱,指定父母为遗产继承人,“趁现在还没结婚,就把遗嘱立好,将来万一有什么意外,也可以防止父母辛苦半生积累的财产外流,让家人产生矛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来订立遗嘱的人群整体呈年轻化,女性订立遗嘱数量远高于男性,其中绝大多数是已婚人群。立遗嘱的原因主要包括防止财产旁落、防止家人内斗、简化手续等。 有人觉得独生子女很需要婚前立遗嘱,万一真到了感情破裂的时候,可以保命;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此精于算计,还不如别结婚。对此你有何看法?你支持婚前立遗嘱吗?来聊聊吧。
进行中
今年3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签署了一项法案,禁止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14岁、15岁的青少年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社交媒体账户。据悉,该法案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 不少网友认同明令禁止,如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小孩心智不成熟,不具备分辨是非、虚实的能力;也有声音不赞成一刀切的禁令,剥夺了孩子社交、了解世界的权利。 如何看待美国佛州禁止14岁以下儿童开通社媒账户的法案?你支持让未成年人孩子远离甚至隔绝社交媒体吗?网上冲浪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一起来聊聊!
进行中
4月12日,杭州警方通报,网红“Thurman猫一杯”造谣“小学生巴黎丢寒假作业”被行政处罚。“Thurman猫一杯”发布道歉视频,称事件完全编造,接受处罚。 “秦朗巴黎丢作业”“点读机女孩”等事件,不仅引发广泛争议,也让“新黄色新闻”现象再次凸显。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具有煽动性的、格调不高的新闻类型,通常不具备较大的社会价值,纯粹是对大众趣味的无底线迎合。而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内容肤浅却有煽动性、博人眼球的“新闻”则被称为“新黄色新闻”。 你如何看待网红摆拍秦朗丢作业事件?你会接受该网红的视频道歉吗?你认为如何才能杜绝“新黄色新闻”现象发生?欢迎一起聊聊。
进行中
近日,一段网传小学生课堂发言引发关注。视频中孩子在谈及理想时说道,“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4月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新闻发言人表示,经排查,视频中的学生确实是该行员工的孩子,其父亲是某县支行行长,母亲是某市分行机关部门副主管,孩子的爷爷、外公曾经是农发行员工,均已退休多年,其爷爷是支行普通员工、外公曾担任过另一县支行行长。孩子父母目前的工作岗位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任职回避制度规定,为此他们处于异地工作状态。如何看待银行的回应?一起来聊聊吧!
进行中
近日,河南新乡,有网友称在双选会现场看到河南一公办高中招聘教师5人,薪资在1000元以下,引发舆论热议。据河南省鲁山县教体局最新通报,鲁山二高在参加双选会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未选填招聘教师薪资标准,被系统默认为“1k以下”,实际综合薪资为4000元-6000元。此前在接受网友咨询时,教体局和鲁山二高办公室人员因不明情况答复有误。 就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关注教师待遇问题,他建议着力提高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教师待遇,让教师真正成为全社会敬仰的职业。 公办高中教师招聘薪资4000元-6000元是否合理?你支持提高我国教师的薪资待遇吗?一起来聊聊!
进行中
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根据全国家庭户口抽样调查数据,“一人户”的占比约为 16.77%。除了独居老人之外,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选择独居。据《新独居时代报告》,到 2030 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亿至 2 亿人。其中,20-39 岁的独居青年将从 2010 年的 1800 万增加到 4000-7000 万人,增长约 1-2 倍。 调查显示,独居青年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婚恋观念的转变,使得很多年轻人在婚姻上不愿将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一个人生活轻松自在,不需要迁就他人的感受,不少单身青年都相当享受自己的独居生活。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你有何看法?单身不结婚,将来会后悔吗?一起来聊聊吧。
进行中
4月8日晚,一名父亲发视频称,9岁儿子在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时,10分钟充值了6400元,近几日扣款上万,他表示“子不教父之过”,“必须把儿子送到派出所,再找学校和游戏公司,先扇自己10巴掌”,被一旁的儿子哭着阻拦。4月9日,网易游戏工作人员表示,该账号使用成年人身份进行实名注册,在成功输入支付密码进行支付后,充值金额共13824元,已安排全额退款。 有网友表示,家长需要教育孩子,但自扇耳光大可不必;也有人提出质疑,既然是实名注册、密码支付,孩子怎么拿到这些信息的?你觉得孩子用父母身份信息充值,家长和游戏谁的责任更大?扇自己耳光,能教育孩子吗?欢迎一起聊聊。
进行中
​​身穿青蛙服,手里提着的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卖崽青蛙”火遍网络,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近日,在上海街头就有一只“蛙”被执法部门拦截,还无奈当场褪去了“蛙皮”,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大量讨论。网红“卖崽青蛙”到底做错了什么?5月12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民生一网通》节目中回应,“卖崽青蛙”实际还是在兜售玩具。 “根据相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和单位禁止擅自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但允许在划定的特定区域内,规定业态、规定时段地从事一些设摊经营的活动。像这种行为,就属于擅自兜售物品的行为,所以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实际上对行人、对环境也是种干扰。”他也强调:放开不是无序放开,在推动城市烟火气同时,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你遇到过网红卖崽青蛙吗?对于网红“卖崽青蛙”,应该罚还是不罚?欢迎一起聊聊。
进行中
加载中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