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背叛”父母的周深,一个差点被耽误的天才歌手

2020-11-17 16: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收录于话题#壹心理·自我认同30#壹心理·解惑答疑24

笛子|作者

朴素的树|编辑

helena|图源

2020 年的余额只剩不到 50 天了,你今年过得怎样?

最近和周围人聊到这个话题,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挫败,焦虑,迷茫。

先讲两个小故事。

一个朋友毕业于 211 院校,工作 3 年,目前在某知名房企做策划,熬夜加班是常态。

国庆前后,她连续加了一个多月的班,每天凌晨回到家躺在床上,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猝死。

她想转行,但又不知道可以转去做什么,没有方向,也害怕重新开始的风险。

所以,去年就嚷嚷说辞职的她,到现在没有勇气做出改变。

和优秀的同龄人一比,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我今年毕业的表妹。

因为疫情,她在家呆了近半年,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期。

之前她父母叫我帮她留意工作机会,我问她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她说“不知道”;问她对什么感兴趣,她说“没有”。

父母让她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教师资格证,她都去考了,没考上。

最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老家进了一个亲戚的公司做文员,月薪三千,朝九晚五。

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一想到换工作,也只有“迷茫”二字横在心头。

这一代年轻人,都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好像很难。

因为,我们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活成什么样子。

多少年轻人,都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

前两天看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 2》,几个求职者应聘某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生。

第一个面试者叫贺鑫磊,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通过了司法考试,实习经历也很丰富。

但当面试官问她,是否在找工作时,她说自己已经考取了公务员。

面试官再问:如果拿到该律所的 offer,是否就不去做公务员了,因为这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她当场犹豫了。

做公务员还是律师,她自己都没想好,很矛盾和纠结。

因为公务员,是父母的意见,占她做决定的 60%。

最后,面试官提醒她:“你有没有准备好做律师,你要想清楚的。”

最后,她没拿到 offer。

她的根本问题在于,她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父母的意见,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

另一个引起“裸辞”热议的面试者,是28岁的丁辉,节目里唯一一个“大龄实习生”。

他有两次“裸辞”经历。

第一次辞去销售工作,是为了跳到法律专业念研究生。

第二次辞去一年多的律所工作,则是为了得到大平台的offer。

但促使他总是背水一战的驱动力,是她之前的女友觉得他不够优秀,他要向女友和家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选择律师,也是因为律师这个职业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看起来光鲜亮丽。

他的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他要“别人看得起他”,依然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评价和目光而活。

至于他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并不知道。

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把每个人都捏成“标准”的人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因为,从小到大,都是为了父母的的期待,社会对一个好孩子、优秀的孩子的期待而活。

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要和所有人长成同一个模样,按部就班过一样的人生,才是标准的“正确”答案。

你不能做自己。

如果你有想“做自己”的苗头,很可能会被父母以“为你好”这把爱的大刀给扼杀掉。

综艺《少年说》里,有个初一女生,最大的爱好是写小说,从三年级开始写,足足写了56本,30多万字。

但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爸爸发现了她的小说。

然后,把她花了几年时间,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小说,全都撕了,每一本课外书全都用胶带封了起来。

理由是,她偏科严重,这样下去,考不到好的高中,更没有好的大学。

她的梦想和天赋,就这样被爸爸粗暴地否定和摧毁。

△《少年说》

女孩说,“那段时间我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可是听到女儿的心声,爸爸依然认为,这都是为了她好,让她先放下小说,等数学成绩回升再看。

女孩有点绝望地说,她看到班上有的同学数学成绩那么好,她觉得自己可能努力一辈子都追不上他们了。

爸爸回她:“别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

感觉就像是,大人把孩子的翅膀折断了,然后叫她,去飞吧,我相信你。

△《少年说》

有网友评论说:她以后可能是个作家, 也可能是个失去梦想的大人。

扎心,但也很现实。

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要优秀,要出人头地。

因为如果你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没用。

你没考上大学,人生就完了。

你没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没有“体面”的工作,就是人生失败。

你 30 岁没结婚生娃,就是让全家人蒙羞。

就像一个完成他人设置的人生程序的工具人。

而常常会被忘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没有根植内心的核心自我。

即便很优秀,也很难快乐。

我们都活成了没有自我的“空心人”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常常很迷茫,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怀疑人生。

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一无所有。

之前曾有一名复旦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引起广泛热议。

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除了幸运上了复旦以外,真的一无所有了。”

那种深入骨子里的自卑,使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全碎了。

她发现自己不是那么聪明,除了学习,啥也不会,学习也不好。

然后觉得人生要完蛋了,还努力什么?再努力也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子,人家上海土著的同学家里都有两套了。

越自卑越不想动,越不想动越自卑。

“我这才发现,光考了好大学也是没有用的。”

想起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提过一个概念,叫“空心病”。

有“空心病”的人,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

极端的,甚至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大连理工研三学生自杀,遗书里称自己是“废物”

徐凯文教授讲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有个高考状元,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

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所以他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还有很多学生告诉他,“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为什么他们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徐凯文教授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他们不知道,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创造力,学会了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成功上,朝着功利化的人生目标前进。

不只是学生空心了,而是整个社会空心了。

△KBS纪录片《学习的人》

你的人生,一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到底想要什么,找到人生的价值感?

可以试试:

a. 找到什么是“我想要的”。

直面并尊重你自己的感受。

当你陷入“想做自己”和“无法做自己”的纠结时,听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做这件事?

是你自己想做,还是别人要求你做?

你的心到底偏向哪一处?你在害怕什么?

在人生的种种关键时刻,不断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然后,直面你外在的“面具”,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你才能慢慢听到自己的声音。

b. 激发你的内在驱动力,学会“背叛”父母。

心理学家发现,驱动我们行为的动机有两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爱德华·L.德西教授在《内在动机》一书中,指出,内在动机“指的是为自己而做某件事”,而不是为了外界强加的价值和目标。

当我们因为内在动机去做一件事时,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万难,用尽全力去做。

甚至是“背叛”父母,“背叛”你过去建立的某些价值观。

歌手周深谈到,他一直是百分百很听父母话的人。

虽然喜欢音乐,但父母希望他以后有个安稳的工作,让他去学医,他就去学医。

但是,太难了。

枯燥生涩的医学术语和与高深莫测的理论,听不懂的陌生语言,每天都要考试,一天只能睡俩小时……

他每天的精神都快崩溃,但没有人会去理解自己。

“我觉得我继续那样的生活,我整个人可能会坏掉”。

最后,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决定选择唱歌,从医学院转到音乐学院。

从最初的歌声不被接纳,到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一鸣惊人,被高晓松挖掘,再到今年参加《歌手》火遍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天籁歌手。

因为这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梦想。

c. 体验人生更多丰富的可能性。

如果你暂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多去体验吧。

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如果你是大学生,面临着找工作的迷茫,现在正有一个可以体验更多人生可能性的机会,甚至可能改变你的职业选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