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新冠疫情暴露冷链检疫及消毒问题,变革需主动而非后置

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2020-11-18 15:44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1月17日,天津市新增一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和一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天津杨北物流园搬运工。他们都是天津第93例无症状感染者王某某的工友和室友,作为王某某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观察时检出阳性。

王某某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的冷链搬运工,11月10日,他经单位组织,在冷链从业人员和冷冻货品核酸检测“两个全覆盖”排查中检出新冠阳性,后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在输入型风险增大的压力下,天津口岸的防疫政策正在升级。

据天津东疆港区官网11月17日消息,近日,东疆市场监管局加大力度持续排查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企业,要求企业将全部相关冷链食品信息及时录入“天津市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者追溯平台”,不断完善冷链追溯信息,真正做到“码上”追溯,竭尽全力保证冷链食品安全。

该消息显示,在商超冷冻食品区,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冷冻食品价签旁边的二维码,即可看到商品的名称、条码、规格型号、检验检疫证明、原产国、进口口岸、进口商、销售公司、采购日期等食品信息。通过天津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食品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

天津口岸的冷链防疫动作也是全国多地冷链防疫反应的缩影。近期,各地防控措施、国家指导性文件纷纷落地。面对输入型风险持续存在现状,我们该如何评估冷链风险,又该如何积极应对?近期,多位物流及冷链领域专家在专业文章中探讨了相关话题。问题暴露、主动变革、全程监控、消毒设备、应急系统等成了关键词。

图片来自天津东疆港保税区官网

75%的冷链食品通过沿海口岸进口,疫情暴露冷链问题

天津口岸是全国冷链食品重要进口口岸。据津云新闻11月11日消息,天津口岸进口冻肉占全国肉类进口量的近1/3,今年1-9月份,仅进口冻品就达到217.6万吨,同比增长了38.2%。

就全国来看,我国已是全球最大肉类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日前透露,今年1至9月份,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预计今年全年肉类及食用杂碎进口总量将突破950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此需求稳增的背景下,“冷链”叠加“跨境”对运营和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研究与传播中心在《中国远洋海运》杂志发表《跨境冷链物流发展图鉴精读》一文,分析了冷链食品进口的现状与问题。

该文称,“十三五”期间,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各大港口集团发展的重点。目前中国冷链食品进口方式分为4种,主要渠道是沿海港口口岸,占比75%,另一种是空港口岸,占比22%,其余3%是铁路和公路。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已初步形成沿海跨境口岸冷库群及冷链物流配套产业群,各大沿海口岸发展“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冷链食品货物进口口岸”的格局正在形成。

该文提出,冷链食品安全的质量把控亟待提高。

文章称,首先,从冷链管理来看,管理流程有待优化,“消毒消杀”环节监管有待加强。在我国目前的食品贸易监管方式下,客观上存在着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较为分散,部门间缺乏相互沟通的动力,且工作内容重复等问题。这次新冠疫情暴发后,又暴露出冷链运输检疫及消毒问题——在进口三文鱼病毒污染事件发生后,海关严格监管进口水海产品的入关条件,水海产品进口量下降。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冷链运输卫生安全、消毒消杀等环节的问题。要想提高冷链运输环节的把控效能,必须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交换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增强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其次,从冷链物流的运营商来看,行业经营主体贴近客户需求的主动性有待增强。国内肉类进口需求增加,客观上迫使国内冷链运输体系水平向进口国运输系统中较为先进的形态靠拢。同时,也提高了国内肉类加工工艺全程控温技术的普及。但在前期,行业发展变革的主动性相对较差,造成部分问题暴露时,才开始引发关注并进行解决方案的梳理。因此对于冷链物流行业,还应加强如前置思考、主动变革等思路的引导。

该文特别关注到了跨境冷链的国内端。文章称,国内冷链物流环节更是跨境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跨境贸易货品品质保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冷链物流虽然整体发展迅猛,但是由于系统性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不稳定的情况,更是增加了跨境冷链物流的管控及运作难度。为此,亟需优化国内冷链供应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流通环节多、参与主体多、监控体系不健全以及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

建设冷链应急体系,定制冷链运输设备

关于跨境冷链的优化建议,上文提出,需要一个体系健全、具备高水平操作能力、能够实现全程监控的综合性冷链物流系统,方可支持全球食品贸易业务的有序开展。

此外,还有相关专家及从业者强调“冷链应急体系建设”。

据《现代物流报》今年9月报道,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永立认为,针对当前冷链状况,应加强冷链应急体系建设。闫永立称,冷链不是泡沫箱加上冰袋把货物从产地运到市场的简单过程。政府、企业协同搭建冷链应急运行体系,保障民生,完善管理流程,利用全流程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冷鲜产品的质量监管,实现严格的食品全生命周期全程冷链。

北京中冷物流李成立副总经理则表示,近期进口冷冻食品成为新的传染源,全国多城已检出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新冠阳性反应,作为冷链物流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即:重视突发现状,完善业务流程货物检查手续,建立货品外包装消毒和产品批次追溯管理制度,随时按要求接受市场监管局抽查,积极配合政府各项要求。

还有专家提出,防疫工作应增强技术投入,针对不同场景、工况定制化打造冷链运输设备。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在《农业工程技术》上发表的《打造智慧物流 发展绿色物流——2020上半年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回顾》一文中提出,北京疫情的波动引发了全社会对冷链物流环节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冷链物流环节,可实现过程设备的杀菌等操作需求也显得更加重要。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开始尝试物流设备添加杀菌技术的应用。如,福田欧马可冷链之星产品升级配备紫外线杀毒装置。

据《商用汽车新闻》杂志此前报道,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后,欧马可迅速行动,配备了紫外线杀毒装置,推出冷链之星消毒冷藏车产品,在运输过程中10到15 分钟即可对货物进行消毒消杀。

此外,在多位专家看来,冷链行业面临的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人才紧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曾在《中国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趋势》中提出,由于冷链物流行业本来就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真正“懂物流、知冷链”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除物流运作的一线员工外,对于具备规划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缺口更加严重。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永立也曾提出,当前冷链人才培养急需加强。其称,每年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接近20万人,市场上物流人才缺口达130万,冷链专业化要求高,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供给严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社会化的培训力量快速批量提供冷链技术、信息和管理人才。

最新指南强化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技术环节

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密集印发了《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和《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两份指南,强化疫情工作防控。

《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以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突出装卸、运输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的消毒。

该指南提出,装卸工人搬运前应当穿戴工作衣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和面屏,避免货物表面频繁接触体表。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运输作业人员及随行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直接接触进口散装冷藏货物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时间不超过7天。

《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指出,进口冷藏集装箱拆箱作业中,直接接触冷藏货物的人员应相对固定,实行闭环管理,定期检测体温,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全程穿防护服、佩戴口罩以及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用品,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发生疫情地区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封闭管理。冷藏货物检测出现阳性的,装卸人员应立即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并实行封闭管理。

此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已连发三份通知,《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的通知》《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防疫工作。

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版冷链防疫措施。

公开报道显示,北京等地已开展了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电子编码等信息技术对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开展追溯管理。青岛则要求对所有进口冷链产品每件必检,对在港口等口岸区域和冷库等场所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装卸、搬运、运输等工作的人员,每3至5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跨境冷链物流发展图鉴精读》一文提出,发力跨境冷链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在于海外产品拥有规模巨大的国内潜在消费群,可满足多样化的食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国外农产品产业化程度高、标准化水平高,其产品即使加上运费仍具有相对国产同类冷链产品的价格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对于平抑国内CPI及细分冷链产品的季节性波动可起到一定作用。

该文称,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跨境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此,针对跨境冷链未来发展诉求,需因势而谋,制定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