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问题会影响癌症康复?专家这样说

2020-11-19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医学界CCO报道组 医学界肿瘤频道 收录于话题#2020CCO24个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在11月14日下午的学科进展报告专场,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2020CCO特别现场,给十万肿瘤医者递招。

唐丽丽教授与现场主持人畅谈了如下内容:

1.肿瘤患者容易出现哪些不良心理反应?

2.医生或者家属怎样了解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呢?

3.如何针对患者进行肿瘤心理康复治疗?

4.将心理社会肿瘤学整合到肿瘤临床服务,对患者有何获益?

▍主持人: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不良心理反应?我们为什么要去关注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情况?

唐丽丽教授: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能发生在患病之前,也可能发生在患病之后,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都有作用。

经常生气、情绪低落等可能对肿瘤发生产生不良影响,肿瘤患者也会呈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患者生存期,甚至使疾病的转归达到不同层面,比如本可以康复的肿瘤,因为抑郁可能每况愈下了。

所以我们真得需要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因为身心是统一的、也是互动的。换言之,有躯体疾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而有心理问题又反过来会对躯体问题的康复产生影响。

▍主持人:临床治疗中,医生或者家属要怎样了解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呢?

唐丽丽教授:要想知道患者是否有心理障碍、是否严重,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首先需要学会筛查患者是否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目前有很多筛查量表可以用于筛查患者症状。筛查完之后,则需要进一步用更专业的手段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管理。医务人员要有专业的筛查、评估与管理等一系列手段进行干预。

对于患者家属来讲,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观察患者是否失眠。如果患者整天失眠,很难保证他是健康的。当然还要观察患者每天是快乐、高兴、平和的,还是每天郁闷、烦躁、容易发脾气的,这是家属要做的。

▍主持人:请您结合新版中国肿瘤心理实践指南,谈一谈如何针对患者进行肿瘤心理康复治疗?

唐丽丽教授:指南是什么意思呢?就像我们玩游戏要有游戏规则一样,指南就是诊疗的规矩。我们一定要找到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所有能帮助患者诊疗的手段是有效的,那才是规范的。

指南告诉我们从两个方面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一定要做好症状管理,比如学会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这是必须要做的。如果不会改善这些痛苦,那怎么能帮助癌症患者呢?

其次,还要有人文关怀。比如,患者怎样面对癌症生存?如果患者接受不了,医务人员该怎么办?医学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你真正会安慰患者吗?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指南规定的、有据可依的心理干预方法,学会这些,就又多了一把武器、一个手段来帮助患者。

总体而言,制定指南就是在有证据的前提下,学会去帮助患者、安慰患者,做好症状管理和人文关怀。

▍主持人:将心理社会肿瘤学整合到肿瘤临床服务,对于患者治疗的全程管理有何获益?国内存在哪些实施难点?

唐丽丽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大会的主题也是整合。如果我们只知道化疗来治疗肿瘤,只知道手术治疗肿瘤,我相信肿瘤是不能完全被治好的,意味着很多的痛苦没人去关注。

其实不是只有一种手段能够治疗肿瘤、让患者受益,而是很多方法要整合到一起。例如,心理学有一种方法叫生物反馈,还有一种方法叫冥想,这些方法完全可以让患者情绪放松,可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和失眠。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也能让患者获益。有证据表明,音乐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这就是整合带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获益。

如果医生不会用,没有把它整合到肿瘤的治疗中,患者怎么会获益呢?单纯化疗能达到这样的获益吗?不能。所有的心理社会肿瘤学诊疗手段,必须要整合到肿瘤的日常照顾当中,才能让患者真正获益。

那么难点在哪呢?第一,大家对整合新概念理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第二,整合就意味着大家要互相学习,建立起来MDT(多学科团队)。我们不要总是认为只有某一种手段才能治疗肿瘤,把心理社会肿瘤学整合到肿瘤的日常照顾当中,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我们各科的医生来把这个理念先深入到脑子里,然后到临床上才能做到去合作,互通有无。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许宁

原标题:《唐丽丽教授:心理问题会影响癌症康复,医生和家属要这么做……|名医功夫茶CCO现场实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