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从一批新亮相手稿,看吴湖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0-11-19 19:5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吴湖帆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书画与鉴藏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位一体,不仅是继吴昌硕之后领袖江南绘画风尚的“画坛盟主”,更是家藏宏富并在书画鉴定领域具有权威的鉴藏巨擘,被称为中国近现代书画鉴定的奠基人。

晚年的他曾饱受磨难,留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随着学界对于吴湖帆的研究持续深入,近日,一批吴湖帆30—50年代未出版的原始手稿在上海亮相,共10册,内容涉及吴湖帆的鉴藏与创作情况、吴湖帆的词学创作等。昨天,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针对这些手稿举办了“梅影遗珍——吴湖帆文献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新史料对印证和补充现有吴湖帆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应该全面认识吴湖帆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

吴湖帆(1894年—1968年)

新亮相的一批吴湖帆原始手稿

研讨会所在的上海唐香文化空间展示了吴湖帆原始手稿文献计10册,《梅景书屋书画目》《梅景书屋题跋记》《吴湖帆过眼录及题跋记》《李长蘅书画册题跋记》《愙斋藏青铜器及书画目》《梅景画笈目》6册展现了吴湖帆的鉴藏与创作情况,《梅景书屋书画目》册记载了吴湖帆所藏的370件书画作品及祖父吴大徵所藏的71件书画作品;《梅景书屋题跋记》册记载了吴湖帆对元唐子华《雪港捕鱼图》、方方壶《坐看云起图》、明金俊明《墨梅》、王鉴《仿古山水册》等十多件书画作品所作的题跋和收藏笔记;《吴湖帆过眼录及题跋诗》册记载了吴湖帆过眼的书画作品400多件,书画题跋若干篇;《李长蘅书画册题跋记》是对李长蘅的一幅十开《仿古山水册》作品的题跋进行抄录,并加上自己的见解与说明;《愙斋藏青铜器目录及藏书画目》记载了愙斋(吴湖帆祖父吴大徵的号)丰富的青铜器收藏和书画收藏,青铜器多达300多件;《梅影画笈目录》记载了吴湖帆从1944年至1953年间所创作的50件精品力作,记录了创作年代、作品名称和为谁创作等信息。

“梅影遗珍——吴湖帆文献学术研讨会”现场

史料中更有一些年份较早未成体系的手稿和往来信件、手札以及因涉及反映时局与政治的打油诗等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被出版。比如其中一封书信为黄炎培致吴湖帆信札,信中记载了毛主席收到吴湖帆的作品后,给五百元润笔费的史料。

一些与会学者提到,新的文献史料对研究吴湖帆的鉴藏、书画创作、诗词创作等有着重要意义,与现有吴湖帆的文献史料也可相互印证,进一步补充完善。也有与会学者提到,吴湖帆研究的深度,可待拓展空间还很大;应该全面认识吴湖帆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

展出的黄炎培致吴湖帆信札,记载了毛主席收到吴湖帆作品的态度

吴湖帆过眼题跋古画不下两千件

吴湖帆之孙吴元京提到,他的祖父一生75年,无论从他的绘画、书法、鉴定、收藏、词学还是教育,是社会上公认的一代大师,“通过爷爷收藏的这些物件,青铜器、绘画以及他整理的文字,可以看到他那种艰辛、执着、坚毅不拔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应该算他那代人里头的表率了。爷爷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从我高祖那里学来的,大家可能看过2015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吴湖帆鉴藏展’,展出的《愙斋集古图》作品中是我高祖当年把自己收藏的青铜器拓片做成手卷,通过这种像图案一样的形式固定下来,(本来是作为传给子孙后代的),这些作品现在流传到社会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他说。

元 唐子华《雪港捕鱼》 上海博物馆藏,上部为吴湖帆题跋

吴湖帆手稿中对元代唐子华《雪港捕鱼》的记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画坛圣手吴湖帆传》著者戴小京提到,吴湖帆又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他的实践活动最后都归于学术研究,这是很了不起,也是很难的。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对中国历史上画家的梳理,大概在整个二十世纪是绝无仅有的。按照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的梳理,他过目的吴湖帆在古画上的题跋就有2000多件,而且他不是简答的题一个“真”或者“假”的问题,而是把来龙去脉、画风流派都梳理出来了。

吴湖帆手稿

 

吴湖帆手稿

吴湖帆原始手稿

有助于1949年以后上海美术界转型期历史的研究

史料中披露了一些年份较早未成体系的手稿和往来信件、手札以及因涉及反映时局与政治的打油诗等,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内容并未被公开出版过。比如多位与会学者专家提及的其中一封黄炎培致吴湖帆信札,信中记载了毛主席收到吴湖帆的作品后,给五百元润笔费的史料。多位与会学者认为,吴湖帆未出版的原始手稿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术界的转型这段历史。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近现代文献研究专家张伟提到,黄炎培先生的信札揭示了文化艺术圈在1949年以后和新中国的关系。这些文艺界顶级的人物,在1949年以后,有的选择留下来,有的奔赴海外,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之间的关系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复杂性,他认为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文章可做。张伟提到,上海图书馆是收藏有吴湖帆先生文献最多的一家单位,包括日记、手稿、签名本等,对于研究一位画家,既要研究他的画作,又要跳出画作,而文献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原上海档案局副局长、研究馆员邢建榕也认为,这批史料既是吴湖帆先生本身的档案材料,又跟当年整个美术界的转型有关。“像吴湖帆先生这样一位大家,既是从民国那个时代过来的,到了新中国,就面临着政治和创作上的转型,包括朋友圈的重组。关于这方面的史料,原稿里边有较多的反映。”

吴湖帆手稿

戴小京提到,在艺术创作上吴湖帆很少跟随浪潮,他从1949年到1966年前后,大多处于足不出户、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但他在自己个人绘画的上的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他的几个创新之作,比如《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体现出他在新的绘画方式和内容方面的探索。”

程十发艺术馆名誉馆长程多多在回忆了儿时跟随其父程十发对吴湖帆的印象后说,”吴湖帆是我尊敬的老前辈,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在画上有骨气,做人也有骨气。我听到我父亲对我讲起过他多次,比如关于他那张很了不起的画作《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因为我那时还小,我父亲就说你仔细看看,里面有重大改革,这里面有传统的东西,有笔墨,有新意,又很符合形势。”

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上海中国画院藏

吴湖帆手稿

美术史学者、画家汤哲明认为,吴湖帆在主题创作上,也是很成功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很高级,很多人当时画了很多主题创作,我们今天看不下去的,吴湖帆的《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完全是用国画的方法来画,沿袭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色彩。在艺术上仍然留得下东西。”

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吴湖帆文稿》编校者梁颖表示,这十册吴湖帆文献数量不大,但覆盖面非常宽,几乎囊括了吴湖帆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广宋词三百首》,吴湖帆解放前曾编过词集,并且在刊物上发过广告,准备要做这部书,但后来没有出版。吴湖帆除了创作词,还在编写词集,现在我们等于有了一个非常新的材料,“吴湖帆的习惯,无论是自己编订书画目录,鉴定题跋,他都喜欢做反复的编辑和修订,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所以有很多书,可以看到有重复的,可能有非常多的修订稿本。这些文本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做仔细的研究才能搞得清楚。而这次披露的几册文献,就可以对吴湖帆的创作实践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吴湖帆各个方面的研究,都会提供非常好的第一手材料。”

吴湖帆《广宋词三百首》

吴湖帆研究的深度与可拓展空间还很大

原上海档案局副局长、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邢建榕曾编过《近代中国名人墨迹》,他认为,如果评定一批手迹的价值,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名人效应,二是史料价值,三是文物和书法效应,“从这几个方面来讲,这批文献有比较高的价值。吴湖帆是从旧时代过来的大师,在新时代会有转型,包括思想上、创作上、甚至朋友圈方面,这批文献很好地反映了这个转型过程。”

元代张中《鸳鸯芙蓉图轴》,可见大量吴湖帆题跋

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表示,学界对吴湖帆研究的深度,可待拓展的空间还非常之大。他提到,他所喜爱的中国书画史上不少赫赫名迹都有吴湖帆的题跋,前不久在私人收藏的几件古画上也意外看到他的题跋,“他过眼的古书画多且精,从《女史箴》图到清代名家,而且都记下了随感与鉴定文字,三言两语,非常精到,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吴湖帆书画鉴定题跋目录的整理,非常期待学界能做这样一个事情,对吴湖帆先生,并不仅仅是书画家或鉴定家,他有着浓重的家国情怀,对他要从士大夫与文化传承者的角度去理解,上海近几年举办过吴湖帆先生的一些展览,这主要缘自上海博物馆前几年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展的影响,而之前其实很少。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收藏有那么多吴湖帆的文献与名迹,相比较北京画院之于齐白石,这些年虽然对于吴湖帆的发掘整理与呈现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是有点愧对吴湖帆先生,尤其是上海近几年提出的三个文化名片,‘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吴湖帆先生都是真正的代表。吴湖帆先生有着极强的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的正脉,从这些角度看,吴湖帆先生是真正的‘上海文化名片’。

吴湖帆作于1929年的《梅景书屋图》,上海博物馆藏

梅景书屋师生合影

《梅景书屋书画目》

汤哲明表示,吴湖帆确实是上海的一张名片,代表了三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上海画坛一代领袖,“上海画坛出了三代领袖,第一代是任伯年,第二代是吴昌硕,第三代是吴湖帆。但吴湖帆没有吴昌硕的名头,他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上海辐射全国的画坛地位失去了。所以外地做美术史研究的学者,一说海派,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任伯年,一个是吴昌硕。”

文汇报社创意策划总监、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表示,吴湖帆今天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一流的传统中国书画技巧,而是有着更广泛的文化上缘由。张立行说,他曾与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他本身也擅长绘事)做过一次长谈,范敬宜“最为佩服吴湖帆”,认为吴湖帆以“书、画、诗、词驰誉”,不愧海上画坛“祭酒”。他曾经还专门写过两篇散文《大师与小卒》、《艺坛勿忘吴湖帆》,记叙了他当年与吴湖帆的交往,呼吁应该全面认识吴湖帆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导、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明谈到,“中国艺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献比较多,呈现的不单是绘画,还有画家周边的朋友圈、他的收藏、他的活动。目前整个艺术展览的趋势,是特别注重文献。有了文献,就有了文脉,看得到社会文化的脉络。”

吴湖帆原始手稿

吴湖帆和夫人潘静淑

吴湖帆怀抱着3岁的元京,身旁是他的两个姐姐及另两个孙儿

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文史专家沈飞德,谢稚柳之子谢定琨,上海嘉禾拍卖总经理董勇等或从文献的角度谈及吴湖帆手稿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或结合亲身经历追忆吴湖帆其人其事。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主持,他说:“吴湖帆先生是一个承担着家族文化责任,有着社会文化使命的文化伟人,通过他的手迹可以闻到墨香,感受到中国文脉的跳动。他有世家大族高贵的基因,更有有士大夫独有的情操,特定社会赋予他的使命和责任。正是由于这个基因,有这个基础,确定了吴湖帆先生的文化根基和使命,使得他在自己的书画与文化探索中一直在坚持与坚守一种正脉,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对当下意义尤大。”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