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互联网存款将何去何从?

2020-11-20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晓晓生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近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的一篇署名文章《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引起业界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的讨论,本文也据作者自身业界了解,表达下自己的看法。

背景和现象

近20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冲击和改变了很多的行业,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融入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已习惯于网络购物、点外卖、订酒店、买车票等等。金融业也不例外,城镇居民大多都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转账、投资理财、买保险,而并非去线下网点办理业务。

互联网与银行业的结合,也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很多银行都通过互联网给广大的存款用户群体提供了随时可获取可操作的存款服务,借此来留住用户、扩大业务规模,这在互联网时代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

银行通过互联网获取存款有自营平台和外部平台两种方式,实力雄厚的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头部城商行都不惜重金打造自营的银行APP优化客户体验来获取客户、为客户提供存贷汇投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希望能够留住用户的存款、投资款项。但同时大多数的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及刚成立不久的民营银行知名度较弱、客户体量较少,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也并不充分,打造的自营APP体验较差、投产比较低,但同时其还有负债的压力和业务发展的诉求,在这种背景下,有些银行选择与技术实力强大的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银行的技术系统、银行APP,还有些银行则选择与实力强大客户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作为其存款产品的合作方。

据统计,目前头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的银行产品,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有50多家,且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合作的产品多是存款产品,具有存款利率高、购买门槛低的特征,其中5年期最高可以达到4.875%。

动机和原因

互联网平台和银行合作存款产品,双方均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业务发展和变现,是资管新规出台、P2P暴雷、监管趋严后的自然选择。

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加上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居民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投资的习惯,习惯于手机上点几下就能实现资金的快速的转移和投资,并且强烈偏好有明显预期收益引导的固定收益的产品或者类固定收益产品类型,虽然有些因为P2P倒闭而未能回收,但用户心智已经占领。而且在2017年之前,6%以下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动辄10%的产品,那个时代有些万能险都能给到6%的年化收益。

2017年之后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的出台,金融产品需要持牌金融机构创设和提供,地方金交所产品、互联网保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产品也逐步减少,平台上能够销售的固定收益的产品越来越少,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投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存款产品既能保本、收益又稳定,逐步在互联网平台上蔓延,并以中小型银行的存款产品为主。互联网平台并非不想与大行合作,而是大行一方面不缺存款,另一方面大行的存款利率低在互联网平台上是卖不动的。所以互联网平台和中小型银行的合作,是基于各自行业的现状自然选择而非人工选择的结果,基于此类合作,银行获取存款、平台留存用户并获得服务费收入。

存在的风险

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为银行提供客户引流。银行仍然是存款业务的主体,即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用户开立二类户及存款交易仍在银行进行。有些人可能觉得银行线上揽储有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但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相比银行线下揽储,线上揽储节省了租金、设备、人力等成本,增加了技术投入、扩大了客群,可能更容易降低综合的资金成本,这也是中小银行争相在互联网平台揽储的原因。

但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风险点需要注意:

1.从银行的角度来说:1)部分区域性的城商行、农商行甚至村镇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变相把经营区域扩展至全国,可能有悖于监管要求;2)银行本身的资产业务如果经营不善比如贷款业务逾期率过高,则可能贷款业务的实际收益不及应付存款利息;3)银行存款中的互联网存款依存度过高,及互联网存款中来自某个平台的占比过高,存在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一旦互联网存款业务合规性、持续性受到影响,或者某个互联网平台的暂停合作,都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形成巨大挑战。

2.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来说:1)作为非持牌机构为银行提供服务,可能涉及存款营销行为,这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做的工作,可能只是因为存款产品从产品属性上来看风险较低,所以业务形态才发展了这么久。2)平台经营稳定性影响储户的权益,多家平台的产品有5年期的,这就需要平台至少稳定经营此类业务5年以上才能完成对用户的服务周期;如果平台经营不善,用户已经开立的银行二类户的使用及存取款便捷性可能受到较大影响。3)平台上同时展示多家银行的产品,会导致用户的逆向选择,用户会选择购买利率最高的存款产品,而忽视对于银行品牌的选择。

3.从用户的角度:自身的存款权益的实现依赖于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合作,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的经营风险都会向用户传导;万一出现流动性风险,跨区域维权又非常不便。基于此,用户还是要擦亮眼睛,选择和甄别靠谱银行、靠谱平台、靠谱的产品。

互联网存款将何去何从?

如孙天琦局长所说,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东西,其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同时,相比传统存款业务,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点。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存款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的政策制定预计也将综合考虑业务形态和风险点,对于互联网存款进行规范,同时约束银行和互联网平台的行为。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触网肯定是明智的选择,但应综合考虑经营区域、监管指标情况、资金需求、存款产品定价、合作平台数量、互联网存款依存度、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是否及和如何进行互联网存款业务的规划。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找准自己的定位,后续更加注意审查合作方银行的资质和经营情况,为客户持续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管理好自身风险,与监管部门做好沟通,做好风险预案避免风险蔓延。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希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互联网存款业务继续稳健发展,为广大互联网用户群体提供多样的、差异化的投资选择。

未来已来,互联网存款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互联网存款将何去何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