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郑云龙主演推理音乐剧《小说》,尝试悬疑题材音乐剧本土化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实习生 辛卉君
2020-11-21 09: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由缪时文化联合亚华湖院线共同出品、郑云龙等主演的推理音乐剧《小说》日前在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举行了剧目发布。《小说》的原版音乐剧由韩国顶级制作公司HJ CULTURE出品,这是该剧首度引进国内,但在多方面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出品方希望打造一部具有精致感的本土音乐剧悬疑大戏。发布会上,作品在音乐、服饰、视觉呈现等多方面的“再创作”也都得以展示。

该剧的出品人兼总制片人张志林表示,自己和这家韩国的制作团队有过长期的合作,并从中挑选适合的剧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小说》中文版不是韩文版的复刻,而是一次全新的二度创作。”

郑云龙此前和张志林及缪时文化合作过包括《信》在内的多部音乐剧,这一次,在《小说》中,他不仅担任男主角,还参与了服饰、视觉概念等一系列的创作。他表示,“每个国外原创作品来到中国,都会在译配、音乐、服饰等多方面面临本土化的问题,因此也愿意在这些领域进行一个新的尝试。”

悬疑推理题材音乐剧

音乐剧《小说》讲述了一个文学与谋杀的故事——1932年,人气连载小说《审判之罪》的作者格雷·亨特被发现在工作室里自杀。富有正义感、敏锐能干的刑警休·戴克找到了小说编辑怀特·希斯曼,声称从格雷的书中发现了线索,并推理是怀特导致了格雷的死亡。剧中,格雷是一位阴郁敏感、终日沉迷写作的作家,将正义寄托于笔下的角色;而怀特是一位积极热情的编辑,同时也是小说《审判之罪》的狂热读者。

当笔下的人物化为现实,二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两种英雄主义的冲突,拉扯出了背后撕裂的时代。

改编后的中文版更凸显了一些现实的意义。《小说》的导演马达谈及自己对于《小说》的理解时说:“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同样在社会中遭遇不公的两个人,他们所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这背后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去反思,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想要反抗,但是问题在于是否有勇气去面对黑暗,以及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怀特·希斯曼(郑云龙饰演)和刑警休·戴克(宗俊涛饰演)

七位主演多组卡司

全剧共有3个角色,制作方排出了郑云龙、于晓璘、宗俊涛、黄冠菘、冒海飞、王培杰、王乐天7位演员多组卡司的阵容。在发布现场,郑云龙和宗俊涛分别扮演了编辑怀特·希斯曼和刑警休·戴克,展示了两个角色迥然不同的性格。

对于这样一个创作团队,郑云龙笑言:“别的剧组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演员之间的默契,而我们的苦恼可能就是太熟了。有时候我们甚至需要保持距离,经常演着演着就串到别的戏去了。”

在剧中扮演小说作者格雷的于晓璘和郑云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相识多年的师兄弟,郑云龙称,“于晓璘是我师哥,我从2008年考学时就认识他了,经常在一起。这么多年来,大家变化都很大,经历的事情也更多了,我觉得演员就是需要这种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于晓璘也表示:“我非常喜欢剧中这种内心挣扎的角色,我和大龙一起工作、一起读剧本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有共鸣。”

不只是郑云龙和于晓璘二人,剧中的七位主演都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兄弟”般的情感,并且在两个月的排练过程中,这种情感日益深厚。饰演侦探的宗俊涛感叹:“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我们很多人半年时间没有任何工作,如今能够进到剧场一起排戏,本身就十分温暖。《小说》营造了一个混沌的世界,就像正在经历疫情的当下,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舒服,那就需要大家一起进入剧场,传递出剧场的治愈力,让我们互相温暖。” 

和郑云龙合作多次的出品人张志林则说,找到郑云龙合作并没有什么秘诀,完全是因为“真诚和善良”。“请郑云龙演戏并没有那么难,他热爱舞台,我也热爱舞台,有真诚的感情在。我们出于对这个舞台的热爱而合作,一起探讨剧本、台词、音乐。戏剧就是这样一种集体的力量。” 

七位主演同台演唱

音乐进行了本土化的全新创作

原版《小说》的音乐是典型的韩国小剧场作品歌曲,剧本上的配乐编制以吉他为主,而中文版《小说》和原版相比,在音乐风格上有很大不同。伴奏、编曲全部做了重新改编,乐队用了八个人的配置。

首度公开的剧中三首歌曲——《结局》《遗失的记忆》《停下》,由郑云龙、于晓璘、宗俊涛等七位主演现场演唱,故事的悬疑色彩,丰富的弦乐配置,古典气质和高级质感都有体现。

音乐总监陈祺丰表示,自己加强了十几首歌曲之间的关联性,并将音乐主题贯穿在很多歌曲之间。乐曲风格上也进行全新的创作。“《结局》这首歌虽然保留了本来的旋律,但是我在其中做了很多加法,除了吉他之外,在配乐编制上增加了大量管弦乐,比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此外还有贝斯、鼓、钢琴等。我本人并不喜欢炸裂的摇滚曲风,所以这种‘电声+弦乐’的配置也是体现了我个人的审美习惯。” 

现场乐队演奏

视觉还原上世纪30年代社会风貌

《小说》是一部追求独特视觉质感的作品。特别版海报和剧照发布都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文艺风格和社会风貌。特别版《审判》海报还复原了30年代的监狱。

主视觉艺术总监庞浩还为音乐剧量身制作了一份视觉IP——一双带着手铐的手捧着一本书,取材于欧洲著名画家丢勒的素描作品“祈祷之手”。庞浩的设计理念是,手可以祈祷,也可以杀人,救赎与罪恶融入在同一个视觉艺术符号之中。庞浩借此传递出“在场”的观念,每一位阅读文字、观看作品的观众,都参与了事件,并对其产生了影响。

七位主演的人物海报

《小说》的服饰道具同样尽力还原时代风貌。服装设计师Demon.Zhang结合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为每一个角色都设计了戏剧服装。

据她介绍,设计手稿至今已经修改20多次,剧中服饰都有年代的调查和考据,“例如当时还没有塑料和拉链的使用,设计中格外注意这些细节。”每个人的服饰剪裁还代表了各自的身份。例如格雷的服装遵循绅士的穿着习惯,每一个袖箍都得到还原,怀表等装饰道具也是根据每个角色的性格进行定制。而休·戴克是一个侦探的形象,设计师对其军靴、风衣都进行了改良,尤其是风衣还做了仿油脂的设计,符合一战后的社会实际。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