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边疆之谋㉝|印反卫星“沙克提任务”回顾,或加剧太空竞赛

小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2020-11-22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2019年3月,印度成功进行了反卫星试验,成为了继美俄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反卫星能力的国家。尽管此次试验产生了大量空间碎片,但几乎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谴责。本文将对印度的反卫星试验及加剧的反卫星武器研发竞赛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太空军备竞赛能否得到控制。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2019年3月27日使用反卫星导弹实施了代号为“沙克提任务”的卫星拦截试验。发射的导弹命中了该机构正在使用的一颗人造卫星,试验取得成功。

但是,此次试验产生了大量碎片,即所谓的“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是证明卫星拦截成功的证据,但也造成了未来与国际空间站或在轨卫星发生冲突的隐患。同时,此次试验还可能加剧各国在反卫星武器研发领域的竞赛,在国际上埋下一个重大隐患。

印度通过外交部宣称“(试验)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或条约”,试验是正当合法的。美国等国仅仅是稍加指责,其他国家也没有更大的反应,印度几乎没有遭到处罚。本文将介绍“沙克提任务”的概况并分析印度为何要开展卫星拦截试验。此外,还将分析印度为何没有遭到严厉谴责,获得了事实上的允许。同时,还将探讨世界各国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以便对加剧的反卫星武器研发竞赛加以抑制。

印度发射反卫星导弹。

“沙克提任务”

印度总理莫迪和该国外交部人员表示,“沙克提任务”试验是在2019年3月27日实施的。试验中使用的反卫星导弹被称为“PDVMk Ⅱ”,从位于印度东南部奥里萨邦海域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岛(Abdul Kalam)发射升空。该岛屿长期部署有导弹基地,用于大小各类型号导弹的发射试验。PDVMkⅡ导弹发射后,随着各级的分离而不断升空。发射后约3分钟,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人造卫星“MICROSAT-R”实施了拦截,试验取得成功。

此次“沙克提任务”试验的成功,使得印度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等国之后,第四个成功使用反卫星武器破坏或拦截卫星的国家。

据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The Diplomat)报道,美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印度在去年2月曾进行过同样的卫星拦截试验,但最终失败了。也就是说,印度在第二次试验中即获得成功。

关于印度用于拦截卫星的PDVMkⅡ导弹,最初并没有曝光详细信息。当年4月6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萨蒂什·雷迪(Satheesh Reddy)在记者会上公布了部分信息。据公布的信息显示,PDVMkⅡ导弹全长13米,使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前端搭载有用于摧毁卫星的动能拦截杀伤器(KV)。

拦截杀伤器上搭载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和使用环形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二者并没有使用常平架,而是采用了将传感器固定在弹头中的捷联方式。此外,拦截杀伤器还装备了大小两种助推器,以此修正飞行路线,确保能够命中卫星。

以下内容属于笔者的推测。首先,从公开的导弹图片中可以看到,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弹体上均有多处凹凸不平的小四角形。这在前苏联与俄罗斯潜射型弹道导弹上较为常见,用于在同心筒(发射管)与导弹之间安装隔板与缓冲装置。PDVMkⅡ并未使用同心筒,而是以外露状态直接从移动式发射台(TEL)上发射,因而拆卸掉了隔板与缓冲装置。

从这点以及推测的导弹尺寸与性能来看,第一级和第二级很可能使用了印度已经多次试射成功的洲际导弹(SLBM)K-4的相关部分。

此外,第三级和弹头部分使用的是印度正在开发的 “大地防御飞行器(PDV)” 反导导弹的第二级和弹头的拦截部分。PDV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导弹,在2014年首次试射成功,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3次。

反导导弹与反卫星导弹的技术几乎相通,可以进行改造或直接使用。从PDVMkⅡ这一命名也可以看出,使用K-4的助推器和PDV的弹头等部分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此外,印度自身也没有确定具体的导弹名称,表示:“(导弹)是正在开发的弹道导弹防御项目的内容之一,使用了DRDO的弹道导弹拦截武器。”

然而,PDVMkⅡ、PDV和K-4的公开影像较少,无法确定掌握的情况是否准确,仅仅依靠当前公开的信息,很难对导弹的种类和性能等做出准确判断。

“MICROSAT-R”是由DRDO开发的卫星,2019年1月24日使用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OR)的火箭发射升空,被拦截时正自南向北飞临孟加拉湾上空。PDVMkⅡ导弹从阿卜杜勒·卡拉姆岛向南发射升空,准确命中目标。据称,命中时的相对速度是每秒10千米。

“MICROSAT-R”卫星发射时的重量为740千克,搭载的设备与性能等详细情况并未公开。印度媒体在该卫星发射时曾报道称,这是DRDO开发并使用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但是,该卫星在发射升空仅仅两个月后即被摧毁,据此可以判断将其称为地球观测卫星的报道并不属实,极可能原本就是为卫星拦截试验开发的一颗卫星。

此次试验后,美军和NASA发布报告称,已经发现400余个试验造成的空间碎片。需要说明的是,美军只能够发现并追踪低轨道上直径约10cm以上的空间碎片。因此,太空中应该散布着数量更多的直径小于10cm的微小碎片。一般情况下,如果直径大于10cm的空间碎片与卫星发生冲突,会对卫星造成毁灭性破坏并产生大量碎片,直径大于1cm的太空垃圾可以使卫星无法正常工作,直径大于1mm的空间碎片就可以引发卫星故障。

但是,在空间碎片问题上,印度为了显示其已经有所考虑,由该国外交部在试验后发布声明称:“为了不产生太空垃圾,试验在仍有大气存在的低轨道上进行。产生的碎片将在几周内坠入大气层。”

事实上,“MICROSAT-R”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距离地球最近的高度)为260千米,远地点高度(距离地表最远的高度)为282千米,作为卫星确实运行在较低的轨道上。因此,即使产生碎片,也会因与大气摩擦而极易降低高度,在较短时间内坠入大气层,最终燃烧殆尽。也就是说,印度选择低轨道上的卫星作为目标进行拦截试验的考虑具有一定说服力。

但是,已经发现的碎片中,有24个的轨道高度高于国际空间站所在的400千米。目前,没有立刻与国际空间站或其他卫星发生冲突的危险,未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毫无疑问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风险。

“沙提克任务”展示了印度的反卫星能力。

各国为何没有强烈谴责

印度总理莫迪在声明中表示,此次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不会造成威胁”。但事实上,该试验毫无疑问是以中国等与印度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的国家为目标的。

世界各国已经发射了大量军事卫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现代的安全保障离开太空将无从谈起 。除此之外,普通民众的生活也非常依赖太空,太空在以经济为代表的几乎所有领域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在现代社会严重依赖太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用反卫星武器击落敌方的卫星,将能够在多个方面确保优势。

此外,如果掌握了除了只有美俄等大国拥有的反卫星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展示给世界各国,印度可以借此向国内外炫耀其技术实力。进一步而言,如前文所述,反导导弹与反卫星导弹在技术上几乎相通,印度或许还有意借此次试验对巴基斯坦的弹道导弹进行威慑。

沙克提在印地语中的含义是“力量”与“能力”。此外,沙克提也指湿婆神等最高神明的“性能力”和“女性原理”,被视为湿婆神的妻子(配偶神)。1998年印度进行的核试验也正是因此才被命名为“沙克提作战”。印度对此次的卫星拦截试验进行了相同的命名,赋予了其与核试验同样重要的地位,或是显示其具有相应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各国的反应相对平淡。当时美国代理国防部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Patrick Shanahan)对试验产生的太空垃圾表示担忧,但并没有进行强烈指责。美国国务院也仅仅是敦促印度维护太空安全。反应较为强烈的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该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称此次试验是“恶劣事件(terrible thing)”,并在此基础上表示试验产生的太空垃圾对国际空间站及其他卫星构成严重威胁。

俄罗斯对印度表示“不针对任何国家”的声明给予认可,没有做出更多的反应。中国也没有对试验进行指责,仅仅表示:“期待(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能够维护太空和平。”日本和欧洲各国没有针对试验发表任何声明。各国之所以反应平淡,可能是因为此次试验产生的太空垃圾较少,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没有能够进行强烈指责的依据。

美国“标准”-3导弹具备反卫星作战潜力,2008年曾进行拦截卫星试验。

莫迪总理和印度外交部在试验后的声明中表示:“此次试验没有违反任何印度已经批准的国际法或条约。”事实上,目前没有相关国际法或条约对反卫星导弹等反卫星武器的开发和试验进行限制。在太空武器和太空军事利用方面,《太空法》(1966年12月13日签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是重要依据。但该法律基本可以称之为有名无实,即使不是这样,也难以确认此次试验违反了这部法律。

例如,该法律的第4条规定“不得将核武器或搭载有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载体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但是,攻击卫星的武器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反卫星导弹本身也没有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所以并不适用于该条款。

此外,第9条规定“为了避免对太空造成污染(中略),要开展研究和探查,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但是,对于造成太空垃圾是否属于“对太空的污染”,专家们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甚至可以认为,《太空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还没有出现太空垃圾问题,因此该法律并没有涉及这一问题。

第9条还规定“本国或本国国民计划在太空开展活动或试验,如果在和平探查或利用太空方面存在损害其他当事国利益的风险且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应该在该活动或试验前举行相关国际磋商”。但是,印度此次在仍有大气存在的约300千米低轨道上开展试验,且事前已经考虑避免产生太空垃圾问题,应该不能被视为“存在损害其他当事国利益的风险且没有合理理由”。

另一方面,与《太空法》不同,国际上有文件明确规定要避免产生太空垃圾。

2007年3月6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空间碎片减缓准则》,规定“不得开展蓄意的破坏活动或其他危险活动”,“不得对航天器或火箭的入轨部分进行蓄意破坏,不得开展可能造成大量长期残留碎片的活动”。

但是,该准则同时还规定“如果需要摧毁相关航天器,必须在足够低的高度上实施,以便缩短产生的碎片在轨道上残留的时间”。此次试验中,印度在低轨道上拦截卫星,正是依据了准则中的上述规定。

此外,上述准则并非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即所谓的软法,即使不遵守也不会遭到处罚。

印度针对此次试验,宣称“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或条约”,且确实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强烈指责,上述内容是其中一个原因。此外,美国、俄罗斯等国过去都开展过同样的卫星拦截试验,特别是俄罗斯等国当前仍在进行相关武器的开发与试验,因而对印度的批判很可能会波及自身,这应该也是印度没有遭到指责的原因。

此前俄罗斯公布了一款未命名的导弹,外界认为该导弹是“努多尔”反卫星导弹。

加剧反卫星武器研发竞赛

但是,不能因为没有明令禁止的国际法或条约,就在国际上放任反卫星武器的研发与试验肆意扩大,这显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

印度此次的试验,虽然事前在太空垃圾问题上有所考虑,但仍然产生了可能威胁其他卫星的碎片。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太空垃圾问题仍仅仅是维持现状,则可能将引发恶劣事件。今后,如果继续出现类似破坏卫星的试验,事态将日益严峻。

卫星拦截武器中,除了类似印度此次试验使用的反卫星导弹之外,还可以将拦截卫星发射至敌方卫星所在轨道或与其交汇的轨道,通过直接撞击或自爆产生的碎片实施拦截,这种拦截卫星被称为“杀手卫星”。

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着手开发杀手卫星并进行了实战部署,目前仍在开发新型杀手卫星,同时开展在不实施攻击的情况下靠近其他卫星进行侦察或破坏的试验,国际上已经发现了非正常改变轨道的卫星。

关于反卫星导弹,除PL-19“Nudol”反导导弹之外,“S-400”和“S-500”防空导弹系统也具备摧毁卫星的能力。此外,俄罗斯以Kh-47M2空射弹道导弹(ALBM)为基础,研发了一款新型的反卫星弹道。

印度也加入了这一反卫星武器的研发竞赛,在国际社会上或应视为重大威胁。此外,如果掌握了目标卫星的轨道要素,任何国家都可以开发并试射反卫星导弹或能够进入太空的导弹。因此,未来很可能有更多的国家拥有同样的武器。

(本文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编译首发,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