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任何对清华学姐的延伸阐释只会走向引战

2020-11-23 12: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摘要:再高明的逻辑,再厉害的分析,如果竟然能够分析出相反的是非,推理出与这个判断相悖的道理,为清华学姐的行为辩护,那样的逻辑必然是扯淡的坏逻辑。就事论事是一种评论美德,如果能就事论事,舆论会少很多无谓的争论和撕裂。故作高深的延伸阐释,脱离个案的是非去归纳和演绎,跳过基本的是非去谈论抽象的是非,很多时候是无聊的口水争论之源。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清华、学姐、性骚扰、反转、社会性死亡,这几个爆款关键词连起来的热点,想不火都难。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可确证的事实如下:大一学弟在食堂走路时背包碰到了该学姐臀部,学姐当即声称被性骚扰,争执过程中,学弟交出了信息并表示可调监控证清白。在等待监控的时间里,该学姐直接在朋友圈、树洞网站公开曝光学弟的身份信息,声称要让其“社会性死亡”。后监控证明只是背包碰到,此人并未道歉,而是称“我们相互道歉即可,此事了结,望相互理解”。毁人声誉,只一句“相互理解”轻飘而过,这种态度激怒公众,网上因此延伸出的战火不断。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位学姐的行为都大错特错。事实还没有弄清、等待监控的情况下,就曝光别人信息欲让人“社会性死亡”,何其狠毒。从对“社死”之类网语的灵活运用来看,她深谙社交媒体传播规律和网络发酵之威力。可惜没有法律常识,也不懂流量规律,只想借流量逞一时情绪之快,却看不到流量巨大的反噬力:当事实反转时,满足了情绪渲泄之快的流量,会在一种巨大的反弹力中将一个人吞噬。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过,性侵会毁掉一个人,性侵指控也会。性骚扰或猥亵是很严重的指控,肯定是能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的。缺乏证据,尤其是在现场有监控的情况下(如果真骚扰了是能找到证据的,校方已经调查),就急于以那种方式曝光,无视曝光对一个大一新生声誉毁灭性的打击。监控还原事实后,不仅没有道歉,还声称“相互道歉相互理解”,让人无法理解其逻辑。如果说刚开始是误解,在公开场合以那种撕扯方式让一个人无地自容,可以理解。后来朋友圈让人“社死”就无法理解了,真相大白后拒绝道歉更匪夷所思。

这就是基本的是非,无论如何评论这件事,这个基本是非是无法回避的,再高明的逻辑,再厉害的分析,如果竟然能够分析出相反的是非,推理出与这个判断相悖的道理,为清华学姐的行为辩护,那样的逻辑必然是坏逻辑。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纯粹只是特殊个案,它的是非可能仅限于这件事本身,不可过度延伸,如果脱离个案本身尝试“归纳”出一个普遍性道理,只会引发网络战火,形成本不应该有的性别、身份、道德撕裂。个案太极端,反应太奇葩,行为太反常,不适合归纳和演绎。

比如说,只能批评这个女生如何如何,不能延伸到“女性如何如何”。这个清华女生代表不了女性,我看到的是,我朋友圈就有很多女性朋友在批评这种完全无法理解的行为。不管男性女性,是个人都不能这么干,这种行为与性别没有任何关系。这种冲突,不是男性与女性两种性别的矛盾,而是一个无视他者尊严和权利的违法者与行为被误解者、声誉被破坏者、权利被侵犯者的关系,男性女性都可能成为这种违法行为的受害者。

还有人上升到对“女权主义”的批判,这跟女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位清华学姐在朋友圈曝光学弟信息时,打出“女权主义”旗号了没?女权主义者将此人树为英雄、引为同道了吗?或者说,女权主义者捍卫自身权利时,有没有也采取这种违法行为?没有,将一种不可理喻的极端违法行为与女权主义绑定,把问题归咎于女权主义,是对女权主义的污蔑。女权主义是为女性争平等权利,而不是侵犯别人权利。

还有一种声音将矛头指向“反性骚扰”,好像这个案例“证明了反性骚扰者有时是多么的过度敏感无理取闹”。这也是不对的,这件事只能证明这个女生是误解了、过度反应并伤害他人,并没有证明“反性骚扰”有什么不对。这个男生并没有性骚扰行为,只是被误解了,所以这事儿跟性骚扰没啥关系。此事中的误解,并不能证明大学不存在性骚扰,更不能证明以往很多性骚扰指控多属于这种敏感和误解。实际上,清华这位女生的“敏感”并没有错,她确实感受到了“被冒犯”,很多时候性骚扰中女性也很难举证,只能忍受,勇敢地表达出来,没问题。她只是错在,在有监控可以还原事实的情况下,粗暴地宣判了他人的社交性死亡,并在知错后拒绝道歉。性骚扰是一个需要正视的存在,这个误解的特殊个案,无法洗白性骚扰问题。

至于把矛头指向清华、艺术生,甚至开地图炮,这些延伸阐释就更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引战行为了。就事论事是一种评论美德,如果能就事论事,舆论会少很多无谓的争论和撕裂。故作高深的延伸阐释,脱离个案的是非去归纳和演绎,跳过基本的是非去谈论抽象的是非,很多时候是无聊的口水争论之源。

原标题:《任何对清华学姐的延伸阐释只会走向引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