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重恩:建议扩大福利保障房供给,增加低收入群体购买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 张若婷
2020-11-25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在11月25日的“《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发言中表示,未来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国内消费。如何继续增加居民消费,增加教育水平比较低的人的就业需求?他认为,扩大福利房的供给可以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降低该群体的隐形税负,“对低收入者来说居民消费就可以增加。”

“这样的做法,如果我们做的力度比较大,它既能增加就业的需求,因为保障房可以创造就业需求,又可以改善收入的分配,还会增加实质的可支配收入。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应该在这上面多做文章,从而把2016年开始停滞的那些好的趋势再重新启动起来。”白重恩表示。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当前实际上被高估了,居民收入中包含很多隐形税负。”白重恩说。

他认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很多建设是要依赖于土地出让金等收入来支撑的,这就意味着居民在无形中要承担一定隐形税负。能不能有针对性的降低居民负担、提升购买力?要扩大福利房的供给,拉动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

白重恩分析称,我国国内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多年来大概在60%左右,而国内投资的贡献大概40%左右,因此未来从需求角度来看,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来自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的消费。

然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至2016年的一个上升阶段后,近年来陷入停滞。

白重恩表示,2009年至2016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之所以增加,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有较快速的增长。

“在那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低技能、或者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就业。”白重恩举例称,例如建筑业的就业在2007年时大概为3500万人,而到2010年就增加到了5000万人,在短短的几年间大幅增加。

他分析称,当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很多上述就业需求时,必然会带来相应人群的收入增长较快。

“所以2009年以前,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但2009年之后,基尼系数就有所下降。”白重恩认为,在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下,2009年到2016年才会出现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增加、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增加、基尼系数下降这4个指标同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而2016年以后,这种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居民消费的方法难以为继,因为找到社会效益比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变得越来越难,此外这些投资大部分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债支撑,所以投资效率和回报率也在不断下降、债务积累在不断上升。

因此,他表示,要找到新的对低教育者的就业需求。“如果能够为低收入者提供比较廉价的住房,那就等于降低了他们需要承担的‘隐形税负’,增加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对低收入者来说,居民消费就可以增加。”白重恩说。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