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的脸盲指数有多高?|WEEKLY

2020-12-01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朋友们,周六好!

在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你是个“超级人脸识别者”吗?

孩子们如何决定要不要惩罚一个人

固执的人,更有可能决策失误

孕期压力,可能与孩子情绪问题有关

研究发现:年龄并非减肥的障碍!

有囤积癖的人,常常存在身心健康问题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你是脸盲或“超级人脸识别者”吗?

你是否好奇,自己的脸盲指数有多高,认人能力有多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曾设计了一个优秀的面部识别测试,目的是找到人群中的“超级人脸识别者”。

自2017年该测试发布以来,在参加测试的3.1万人中,没有人获得过100%的分数——最高分是97%。这意味着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面部识别能力的人可能还没找到。

UNSW的心理学家James Dunn说,“大多数人的得分在50%到60%之间。但超级识别者得分超过70%,也就是说,准确率达到70%就可以算作超级识别者。”

这项测试大约需要15分钟,且非常困难(真挺难的,做的时候感觉眼睛瞎了)。

它结合了即时面孔记忆、感知匹配和堆排序三个层次的能力。你需要记住20张面孔,每张面孔随机呈现5秒钟。

过去人们一直觉得,人脸识别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但新的研究表明,人脸识别能力虽然会发生变化,但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所谓的“超级人脸识别者”,大概是人口中排名前1%或2%的人。

如果你有空,可以测测看:

https://facetest.psy.unsw.edu.au/UNSWfacetest.html

(我本来觉得自己有一丝丝脸盲,但竟然超预期地拿了67%的分数,给大家参考)

说不定可以靠天赋得到一份刑侦、政务机关或情报局的工作……或者直接把摄像头的活儿给干了。

图/Tyler Spangler
对于不守规矩的人,孩子们宁愿自损八百也要惩罚ta

近期,耶鲁大学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许多孩子愿意做出个人牺牲来惩罚作恶者,特别是当他们相信这种惩罚能给作恶者上“上一课”时。

研究作者之一Molly J.Crockett的实验室主持了这项研究。

她想知道,当孩子们较少接触社会观念中的某些行为方式时,他们是否有兴趣惩罚不守规矩的人?以及惩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付出代价,还是想纠正他们行为的动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在这项研究中,Julia Marshall、Molly J.Crocket和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员Daniel A. Yudkin监测了251名4-7岁儿童观看“一个孩子撕毁另一个孩子的艺术作品”视频后的反应。

在观看结束后,孩子们首先要决定是否要惩罚那个“破坏者”,惩罚方式是没收他的ipad。然而,如果孩子们决定惩罚,他们需要作出个人牺牲——自己的iPad也将被没收。

研究人员把孩子们分成两组:

第一组的孩子被告知,如果他们选择惩罚“作恶者”,“作恶者”将无法使用iPad,但不会被告知原因;

第二组的孩子被告知,如果他们惩罚了“作恶者”,“作恶者”会被告知惩罚原因(撕毁了画作)。

研究结果表明,想让“作恶者”付出代价是幼儿道德判断的主要驱动力。

图/Josie Jo

在第一组中,26%的孩子甚至在被告知将无法使用自己的iPad后,仍决定惩罚作恶者。有趣的是,第二组的孩子更有可能实施惩罚,这表明纠正“作恶者”的动机也会影响孩子的判断。

Molly J.Crocke补充道,“尽管有报复的味道,但年幼的孩子也很看重惩罚能带来的社会效益。社会学习如何影响惩罚的报应动机和前瞻性动机之间的平衡,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你是固执的人吗?那你更有可能判断失误

固执的人的特点之一是,他们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真理,并且经常拒绝改变主意。

最近,UCL、Max Planck生物控制论研究所发表于《PNAS》一项研究表明,固执的人往往寻求更少的信息,从而导致其判断正确率更低。

他们通过一项实验发现,“教条主义(固执)”本身,与基本认知过程有关。

图/Nick Radford

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要求700多名参与者填写问卷(测量教条主义的程度),并执行简单的决策任务——让他们看到两个带有闪烁点的盒子,并指出哪个盒子包含更多的闪烁点。重要的是,在参与者作出选择后,研究者会再给他们查看更清晰版盒子的机会,然后再做最终决定。

结果发现:固执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拒绝有用的附加信息,这导致他们在最终决定中的准确性较低。

它同时表明,仅仅提供真正的信息,并不意味着人们会消费这些信息。

第一作者Schulz表示,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实情况,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些信息,但不确实是否属实时,你是要分享它,还是进一步查验其可信度。

下一步他们计划寻找固执者的“潜在认知算法”,看看有哪些因素可驱使其改变。

孕期压力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

英国爱丁堡大学最近发表在《eLife》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的大脑发育可能受到母亲在怀孕期间承受的压力水平的影响。

与过往一些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不同,这项新研究首次使用一种客观的测量方法——测量母亲的皮质醇水平。

皮质醇参与人体对压力的反应(且影响胎儿),含量越高,说明压力越高。

研究人员从78名孕妇的头发样本中,确定了过去三个月妇女的皮质醇水平,并在婴儿睡觉的时候进行了非侵入性的脑部扫描。

他们发现,母亲头发中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与婴儿杏仁核的结构变化以及大脑连接的差异有关。也就是说,母亲的压力水平与婴儿大脑发育有关。

医生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历孕期高压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这意味着,为女性提供孕前和孕中的心理健康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图/Merchhub
年龄不是成功减肥的障碍

研究显示,“年纪越大,越难减肥”可能只是人们的借口��

华威大学等机构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60岁以上的肥胖患者,依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通过生活方式来减肥,并且减去的体重是等量的!

他们随机选择了2005-2016年间参加WISDEM肥胖改善服务的242位患者,并将他们分成了两组(年龄在60岁以下和60-78岁的人群),比较这段时间内的减肥效果。

注:参与WISDEM方案的患者会根据医院量身定制的生活方式减肥,主要是饮食改变、心理支持和体育锻炼。

图/dreamstime.com

他们测量了所有患者的体重,计算两组的体重减轻百分比。结果发现,两组在统计学上的结果是相似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平均体重减轻7.3%,而年龄在60岁以下的人平均体重减轻6.9%。

此外,两组在减肥中花的时间也很相似,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平均花费33.6个月,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花费41.5个月。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年龄并不是减肥和身材管理的障碍,60岁以上和以下的参与者的体重减轻百分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减肥人们常常存在“年龄歧视”,觉得年纪大了没必要减,或者减起来很困难。

但肥胖是一项严重的疾病。它与50多种并发症有关,包括糖尿病,精神疾病如抑郁和焦虑,骨关节炎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健康状况下降。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将有助于纠正社会上对老年人减肥有效性的误会,消除老龄歧视。因为“年龄不应该成为减肥的障碍”。

有“囤积癖”的人,常常同时存在身心健康问题

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来讨论我们被杂物耽误的生活。

但事实上,囤积不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且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估计有2.5%的人有这种问题。

在最新的DSM-5(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囤积症”被确定为一种心理障碍。

最近,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几位临床心理学家,撰文讨论了囤积障碍。

图/SeniorsMatter.com

具有超过16年研究和治疗强迫症(OCD)以及囤积症经验的Prof. Grisham指出,囤积症患者与偶尔懒惰、杂乱的普通人不同的的地方在于:

他们对东西有着极端的情感依恋,如果有人收拾、清理或拿走他们的东西,他们会感到非常不安或受到威胁。

他们还可能感到羞耻或焦虑,并试图隐藏他们的囤积物

Prof. Grisham同时指出,帮助一个人解决囤积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

避免争吵,并寻求他们的允许。不要威胁对方、和对方激烈争吵,或者在没有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扔掉东西。大规模的清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如果所有东西都被强行拿走,他们通常会重新开始囤积东西。

对可能产生的矛盾做好心理准备。

注重教育,并提前做好安全保障。例如,注意火灾隐患,堵塞的厕所或有盖的插座。但教育的前提是他们主动寻求帮助。

关注并发症。囤积的人通常同时存在身体和/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身体残疾、慢性疲劳、关节炎、肥胖、抑郁或焦虑。

囤积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心理健康状况,它会影响任何人(无论年龄、性别或财务状况)。我们需要让公众意识到这一点,并消除这种耻辱——囤积症患者如果感到羞耻,就不太可能去寻求治疗。

“囤积癖”不等于“脏乱差”、“不爱收拾”,他们可能只是病了。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技能。

我们下周再见!

asier、Rosie ✑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James D. Dunn et al. UNSW Face Test: A screening tool for super-recognizers. PLOS ONE, 2020; 15 (11): e0241747 DOI: 10.1371/journal.pone.0241747

David Q Stoye et al. Maternal cortisol i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amygdala microstructure and connectivity in a sexually dimorphic manner. eLife, 2020; 9 DOI: 10.7554/eLife.60729

Eimear Leyden et al. Older ag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weight los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 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20; DOI: 10.1111/cen.14354

Children punish third parties to satisfy both consequentialist and retributive motives,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0). DOI: 10.1038/s41562-020-00975-9

Lion Schulz et al. Dogmatism manifests in lowered information search under uncertain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202009641 DOI: 10.1073/pnas.2009641117

Ivanov VZ et al. (2017) Heritability of hoarding symptoms across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 A longitudinal twin study. PLoS ONE 12(6): e0179541. 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79541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