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应该了解的真正维C之王,冬枣必须拥有姓名

2020-11-30 14: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刘少伟教授 少伟教授话饮食 收录于话题#健康5#医疗3#饮食4#酸汤子1

本文专家:苏复工,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硕士研究生

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前几天我们收到了后台读者给我邮寄的冬枣,在此非常感谢,今天咱们聊一聊小小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的水果——冬枣

为什么叫冬枣?

其实,冬枣并非冬天上市,一般在自然条件下,冬枣在阳历10月份前后成熟,也就是秋季。

那为啥叫”冬枣”呢?这主要是因为,它比一般枣子成熟得要晚。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竿”,一般的红枣在夏季中下旬便会成熟,很少在秋季还有红枣的。

“冬枣”的叫法由此而来。

不仅成熟期不同,冬枣和红枣在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冬枣甜,靠酒精泡?

冬枣脆甜清香,但很多人都存在疑问:这么甜,不会是用糖精或甜蜜素泡的吧?听说红色冬枣都是用糖精催熟的糖精枣?

由于品种的天生优势,冬枣成熟后的含糖量能达到25%~ 38%,根本不需要额外用甜味剂来「增甜」

不过,市场上确实有些人为了赶在冬枣大量上市前赚一笔,动起 了歪心思。各类报道中不法商贩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给生枣泡个加糖精钠或甜蜜素的热水澡。

但是!假冒的成不了真,天然成熟和热水泡熟区别明显。

在用甜味剂增甜,热水浴催熟上色后,原本青绿的枣皮会变为红色,并且吸附一定量的糖精或甜蜜素。这样乍一看,确实与熟透的冬枣有几分相似。

1.颜色

●自然成熟的冬枣:红色深浅不均,并且会呈斑点状散开,不红的部分略微发黄则表示甜度较高;

●用水烫熟的冬枣:红色分布的异常均匀整齐,而且通常是全红或者青红分界明显。

2.味道

●熟透的冬枣:果肉酥脆,甜味均一自然;

●泡熟的冬枣:通常只是表皮甜,甚至可能甜得发苦,而枣肉还是干、柴、酸涩的。

需要强调的是,糖精钠或甜蜜素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不能用于新鲜水果。所以糖精枣确实属于违法食品,但网传的致癌就有点夸张了。

冬枣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含水量高,每100克冬枣中含水量67.4克;

✔冬枣能量高,每100克冬枣中能量含量为122千卡,在同等质量下,馒头的能量也才123千卡;

✔维C含量高,含有高达 243 mg / 100 g 的维生素 C(VC),差不多是苹果的 60 倍,柠檬的 10 倍,猕猴桃的 4 倍,算是水果中的 VC 之王了。

功效:

✔冬枣中含有的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冬枣中含有的芦丁、三萜类化合物,有助抑制癌细胞;

✔冬枣中含有的熊果酸、齐墩果酮酸等皂甙类物质,改善脂质代谢,提高免疫力;

✔冬枣中含有的大分子多糖,有助抵抗衰老、抑制肿瘤

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每 100 克冬枣,热量有 105 千卡。这又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二 两米饭的热量是 116 千卡。

100 克冬枣有多少呢?中等个头的,六七颗吧。

如果此时,你正瘫在沙发里,准备边刷手机边看视频边消灭一盆冬枣的话……

请先捏一捏肚子上刚贴好的秋膘,三思而后吃。

如何挑选冬枣?

看外观

●天然的冬枣青红相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显,呈斑纹状;

●若是青红相接处的分界线明显或异常均匀、基本呈直线,那可能就是用糖精钠浸泡过的枣。

捏一捏

●自然成熟的冬枣果实紧致、密实,摸起来质地坚硬;

●而那种捏起来果实松软、两头塌陷,有可能是泡熟的枣。

储存冬枣小妙招

密封冷藏

●储存冬枣时,将新鲜完好且果皮不是全红的挑出来,用保鲜袋密封,袋内留少量空气,再放到温度为0℃-4℃的冰箱冷藏室中冷藏;

注意

●装保鲜袋时,最好用小袋分装,每次开一小袋吃,这样就能将鲜枣保存得更久一点;

●如果枣已经熟透了全红的,建议尽快食用不要储存了。

小贴士

喜欢吃干枣的小伙伴们最好直接去购买干枣,秋季买来的冬枣,其实是不建议晒成干枣在食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冬枣跟制作干枣的红枣相比个头小、果肉少,晒干之后只剩下果核,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在家自己制作干枣往往可能因为制作条件不好或者技艺不成熟,容易使枣发霉或者带有霉菌,食用这种带有霉菌的枣反而会伤害身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