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曹操赤壁大战前,孙权在犹豫什么 ?

2020-11-30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柏舟 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491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公元208年,曹操挥斥方遒,剑指江东,给年仅20岁出头的孙权写了一封信——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此前,曹操已经取得官渡之战和北征乌丸的胜利,基本上统一北方。随后,曹操大举南下,荆州之主刘表得知后急火攻心而亡,他的儿子刘琮在投降派的怂恿下直接选择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取得荆州,又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损兵折将,连儿子都差点丢了。

可以说,此时的曹操,风头正盛,势不可挡。

孙权最后没有屈服于曹操的威胁,而是选择与刘备联盟抗曹,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

不过,孙权不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与曹操决一死战的,在赤壁开打前,他是有所犹豫的。那么,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孙权

1

孙权对敌我军力的认识

我们现在认为,孙权选择与刘备联手抗曹是明智之举,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赤壁之战的结局。

但作为当事人,孙权并没有后人的上帝视角,抵抗成败与否,难以预料。

他首先犹豫的,就是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曹操自己说拥兵八十万,那是为了恐吓孙权,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据考证,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刘琮投降后,曹操也只控制了荆州城和江陵,还有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江夏未受他控制,因此,荆州地区能提供给曹操的机动兵力实际只有三万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当然,这是后世历史学家的考证,我们还要看当时东吴政权对曹军南征兵力的估算,这才是影响孙权最终决策的因素之一。

新版《三国》截图,曹操

据《吴书·孙权传》及《周瑜传》记载,周瑜在劝说孙权抵抗时,分析了曹军实际力量,说道:

“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骑八十万,各自被震慑而且恐惧,不再考虑其虚实,便发出投降议论,是非常无谓。如今以实际情况校量,曹操他所率领的中原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疲惫已久;所得之刘表军队,最多亦只有七八万罢了,而且还心怀狐疑。用疲惫染病的士卒指挥犹豫不定的大军,人数虽多,未足畏惧。”

周瑜对曹军的估算,至少是22万人,最多不过24万。对此,孙权没有提出质疑,等于是承认了周瑜的估算。

那么,孙权的兵力有多少?

诸葛亮在用激将法劝说孙权时,孙权激动地说,“不愿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而受制于他人”,表示心意已决。

这十万人应该是孙权估算的江东所能全部动员的兵力,并不是孙权现有的全部兵力。当周瑜对孙权说“有精兵五万,我就足够制止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之时,孙权答道,”五万兵难以在一时间凑合,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军械都已经办齐。卿与子敬、程公就率先出发,孤必当继续派出军队,会多装载物资、粮饷,为卿作后援。卿能够对付曹操就跟他决一死战,倘若交战不利,就撤回到孤此处,孤定当与孟德决一死战。”

也就是说,孙权现在能够拨给周瑜的兵力最多只有三万人。

孙刘联盟,刘备能提供多少军队?诸葛亮曾说:“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为了抬高己方势力的身价,诸葛亮肯定夸大了刘备兵力。这样的话,孙刘联军加起来的兵力,应该是五万人。

如果不考虑持久战,在孙权的眼中,长江一线对峙的曹军和孙刘联军,应该是22-24万对阵5万人。

新版《三国》截图,刘备

这是一个相当悬殊的对比,曹军的兵力至少超过孙刘联军四倍。而且,曹军久经战阵,兵锋正盛,有摧枯拉朽之势。当时,益州刘璋见曹操来势汹汹,立即给曹操写信,愿意派兵支持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因此,孙权对于是否开战,犹豫不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敌方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2

孙权要考虑政权稳定

此外,孙权还要考虑政权内部的稳定。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瓜分中原,孙权协同父兄孙坚、孙策打下江东基业。因兄长孙策英年早逝,正式接任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孙家能在江东扎根,关键是得到了门阀士族的鼎力支持。

东汉末年,门阀士族是政治舞台上的主⻆。任何人要想建立丰功伟业,就必须要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

所谓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家族,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士族的出现得益于汉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该制度建立于汉文帝、景帝时期,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举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考试之后再任命官职。因为举贤不避亲,所以渐渐的,贵族和富家子弟成为汉代选官制度下的单一人选,当这群人做官后,他们又有资格举荐人才。在这场选官制度的游戏里,他们相互举荐对方的晚辈后生,用政治上的相互交易,促进双方间的互利互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举荐,代代为官的士族阶层像滚雪球一般,势力越滚越大。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所以能在众多起义军中杀出重围,除了才能,主要是他得到了南阳和颍川两地豪族的强力支持,在东汉建立的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士族既然可以支持皇权,就可以制衡皇权。由于士族在地方上拥有强大势力,严重侵蚀了皇权力量。皇室的衰微让皇权成为无主之物,士族展开了相互的竞争,于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东汉末年的乱局,本质上就是各个地方的门阀士族相互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哪位英雄豪杰能与门阀士族结成同盟,谁就能获得后者源源不断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人才、土地、财富等等。

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北方很多豪强士族带领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大量南迁。这些人到达南方后,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或人物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同样,江东的士族豪强也需要这样的人来维系江东地区的稳定,保护他们世代相传的经济利益。无疑,孙氏政权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孙策入江东之时,门阀士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张昭,孙策临终前,把年仅18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这位江东老臣,希望张昭能够辅佐孙权守住江东基业。当时很多人不服孙权,张昭陪孙权到各处视察,孙权每到一处,张昭都亲自扶孙权上马,众人看到老臣张昭对孙权服服帖帖,这才服从孙权的命令。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张昭

所以,孙权是否抵抗曹操,还是要看江东士族的脸色。

张昭劝孙权投降,因为曹军占据了半壁江山,兵精粮足,势不可挡;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征伐有名,我们即使投降,也等于是投降大汉朝廷,从法理上讲也不丢人。而且曹操又平定荆州,收降了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以上所言都是实话,当时的江东大臣也多支持张昭的“求和”意见。况且,孙权的哥哥孙策也没有真的准备在江东割据一方,他在临死之前曾特意叮嘱张昭“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张昭等人还有没说出口的原因,他们都是北方南迁的士族,曹操发动赤壁大战时中原已经基本平定,他们自然想要重归故土。

但周瑜、鲁肃等江东本地的豪族就不愿意了,你们投降后可以回到中原,就算不被曹操重用,也可以凭借家族势力安居乐业。这是有先例的,刘琮被劝投降曹操之后,荆州士族因为有“服从之功”,被曹操大赏了一笔,被封侯的人就有十五位,后又大力提拔了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人。对于他们来说,主公是孙权还是曹操,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江东人怎么办?鲁肃是地方武力豪族,在当时讲究儒家经学的士族社会,他是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如果曹操兼并江东,江东士族可以封侯当官,他则只能回老家当土财主。

周瑜尽管出身名门世族,但他是孙策的发小,江东有一半的天下是他带着周家子弟兵打下的。因此,周家的利益跟孙家是牢牢绑定在一起的,他必须跟孙权共进退。投降了曹操,就算曹操不杀他灭口,周瑜也只能做一名被冷落的中层武将。而死守江东,假如孙权称帝,周瑜就是开国元勋,假如孙权不称帝,周瑜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央视版《三国》截图,周瑜,背景人物是鲁肃

所以,“投降派”和“抵抗派”都有着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投降派”的势力明显占绝对优势。

孙权这时就要考虑,如果抵抗曹军,会不会导致东吴政权内部分裂。如果初期战事不利,张昭等士族集团即使不叛变,也有可能消极怠工,不再鼎力支持自己的战争。没有这些士族支持,孙权是无法持久抵抗的。

3

诸葛亮与周瑜的劝说

孙权最终决定联刘抗曹,一方面是从诸葛亮那里得到了刘备集团会坚持抗曹的承诺,增强了自己抵抗的意志,另一方面是鲁肃把手握军权的周瑜从外地叫了回来,周瑜也保证会与孙权站在一起,绝不妥协,这才让孙权有了与曹操决一雌雄的勇气。

诸葛亮来东吴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那样舌战群儒,因为他只需要说服东吴的最高统治者就行了。诸葛亮故意语激孙权说:“曹操如今平定宇内,威震四海,将军您应该量力而行:若是能以吴、越之众与其抗衡,不如早早与对方绝交;若是不能抗衡,为什么不解兵卸甲,向北对曹操称臣呢!如今您对外假借服从的名义,而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已经危急却不能决断,大祸将至啊!”

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孙权果然被诸葛亮的话语激怒,他反问道:“假如真的如你所言,刘备为什么不投降呢?”

诸葛亮回答道:“田横是秦末齐国的壮士,尚能守义不辱,何况我家主公刘备,堂堂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将士仰慕,如水之归海。如果大事难成,那是天命,岂能去臣服曹操!”

孙权听后勃然大怒,终于下定了与曹操决一雌雄的决心:“我不能以整个江东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意已决!”

诸葛亮除了激起了孙权的荣誉感,还传递给孙权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刘备集团会始终站在抗曹的阵营里,不会像刘琮那样轻而易举地投降,然后反戈一击。

周瑜接到鲁肃的密信火速返回劝说孙权,指出曹操虽然名为汉朝丞相,实则为汉贼,他讨伐江东并没有法理基础。相反,孙权则有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英烈,割据江东,管治地方有数千里,兵精将广,英雄安居乐业,应当图取天下,为汉朝除残去垢。况且曹操自己来送死,为何反而去归降他?曹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因为他还有以下四个弱点,一是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二是天气盛寒,曹操的骑兵没有足够的粮草;三是曹军舍弃鞍马,不习水战;四是中原士兵疲惫不堪,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周瑜主动请缨,要五万精兵进驻夏口,声称定能打破曹军。

有了周瑜的坚定支持,孙权豪气顿生,说:“老贼想废汉自立很久了,忌惮二袁、吕布、刘表与孤。如今数名群雄已被攻灭,只剩下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为了彻底断绝江东士族的投降念想,孙权当众拔剑,砍下主帅桌角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算是跟江东士族摊派,你们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赤壁之战油画,晏阳、李武绘

当天夜里,孙权与周瑜促膝长谈,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卿说到此,甚合孤心。子布(张昭)、文表(秦松)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带自己的打算,非常让我失望;只有卿与子敬(鲁肃)跟孤想法一致,此是上天让你二人辅助孤也!”

由于孙权拒不投降,才有了后来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孙权和刘备联军以弱胜强击败了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吴书》,中华书局,1959年版

2、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

3、唐长孺《孙吴建国与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田余庆《孙吴建国的道路》,《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

5、田余庆《暨艳案及相关问题》,《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

6、王永平《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证》,《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联经出版公司,1988年版

原标题:《与曹操赤壁大战前,孙权在犹豫什么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