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穆斯林为什么要戴头巾?
原创 重光 地球知识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734-穆斯林头巾
作者:重光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作为穆斯林女性的标志性装束,头巾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有的伊斯兰国家将其视为保守的象征,狠下封杀令;有的伊斯兰国家却将其视为区分他者的手段,以法律手段作强制要求。
这一差异在欧洲国家尤为明显
(图片:ChameleonsEye/ shutterstock)▼

任何传统都是在变化的
何况其覆盖的人群盘庞大且复杂多样
并不是一个刻板形象所能对应的
(图片:mentatdgt/ shutterstock)▼

头巾的阿拉伯语名字为Ḥijāb,常被音译为“希贾布”,而其词根Ḥ-J-B的意思即为隐藏。由此不难看出,穆斯林女性佩戴头巾的初衷便是隐藏自己身体的部分部位。
隐藏不意味着隐藏全部
但有些地方确实如此
这在社会层面相当于将女性排除到公共生活之外
(图片:ymphotos/ shutterstock)▼

不光女性,男性也可以戴
一方面是显示身份,一方面是实用性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图片:wikipedia)▼

这个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
当时还是奴隶制社会,高低贵贱阶级分明
上层阶级女性身份高贵,其面貌怎可轻易示人?
(图片:电影《甲方乙方》)▼

一份可追溯至公元前1400年至前1100年的亚述法律文书便清楚地写明,女奴与妓女被禁止裹头巾蒙面,违者将受到如杖击50次或热沥青浇头等残酷的刑罚。而所有民族的有妇之夫、寡妇以及亚述妇女在出门时则必须裹头巾蒙面。
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
禁止遮挡面部带来的未必是自由
既然所有女性都“从属于”男性
这种开放也就意味着某种特殊职业▼

陌生男性的视线过于诚实
此时的头巾与面纱不仅是贵族阶级的标志,而且也是“区分已婚妇女与未婚妇女的工具”。
传入平民阶层
“城头变幻大王旗”,地处三洲通衢之处的中东大地从来不缺乏新的大国。
公元元年前后,古罗马已成为东地中海的主宰,犹太人、波斯人、希腊人与罗马人等多民族人口混杂聚居于此,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开始融合 ,连罗马女性也开始裹头巾蒙面纱。
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汉都是重要的大一统帝国
不过,原先仅有世俗层面意义的头巾在罗马统治时期开始渐渐有了宗教意味。虽然在《希伯来圣经》中尚未发现任何有关头巾的经文,但犹太教拉比开始要求女性在婚后裹头巾,并在宗教文献中称其为一种美德,“因为已婚妇女的头发只可向丈夫展示。”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妇女仍在践行这一衣着规范。
虔诚祈祷
(图片:Ekaterina Lin/ shutterstock)▼

首先就想到修女,专业化侍奉上帝
(图片:Nigmatulina Aleksandra/ shutterstock)▼

无论老少贵贱,大家最后都会去见上帝的
(图片:Alessia Pierdomenico / shutterstock)▼

圣母玛利亚就是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形象
无数欧洲艺术家围绕这一形象进行创作
(图片:silverfox999/ shutterstock)▼

虽然在公元5世纪与6世纪阿拉伯部落聚居的半岛地区仍属化外之地,不受拜占庭或波斯等大国的控制,但是其已通过陆路与海路贸易与中东的其他部分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其他民族的生活习俗也由此传入了阿拉伯人当中。
阿拉伯半岛虽然颇为荒凉
但对外也有众多商业往来
对于临近的罗马和波斯世界的文明成果也有所吸收▼

由此可见,头巾与面纱并不是由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引入阿拉伯半岛的。在穆罕默德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尽管裹头巾与蒙面纱的习俗在半岛上还不如叙利亚与巴勒斯坦等地那般普遍,但是其已存在多年,尤其是在城镇地区中。
并非阿拉伯和伊斯兰的独创
而是中东传统习俗相互传递的结果
(图片:AHMAD FAIZAL YAHYA/ shutterstock)▼

正因如此,在穆罕默德去世后没多久,阿拉伯帝国击败拜占庭与波斯,一路狂飙突进开疆扩土的时期,穆斯林女性并未被强制佩戴头巾。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阿拉伯人的宗教和各种文化也势必扩张
但其中未必“一定会”包含戴头巾▼

正是在与穆罕默德相隔几代的宗教学者编纂的圣训之中,出现了具体的要求裹头巾的要求:如在《布哈里圣训实录》中,多人传述称,穆罕默德的妻子曾表示,穆斯林女性应该裹头巾,并遮盖颈部与胸部;而穆罕默德本人则指出,一名女性在月经初潮之后做礼拜时必须裹头巾。
这样的要求与当时中东其他民族区别不大
而且也不是只露眼睛的那种一身黑袍
(图片:Jazzmany/ shutterstock)▼

随着一波一波的“洪水”袭来: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的王朝战争、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秩序与稳定在中东的土地上愈来愈像奢侈品,局势愈发混乱,穆斯林女性裹头巾的习俗也愈传愈开,愈发强制。
阿拉伯帝国本身虽然灭亡
但一个个征服者基本都继承了伊斯兰教信仰
也都继承了与之相连的众多习俗▼

“一位农村妇女若是蒙面,便是无声地宣布她的丈夫足够有钱,以至于她不劳作也无妨。”
真的辛苦
(图片:Ruslan Harutyunov/ shutterstock)▼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大潮的到来,欧洲列强对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与新科技一同进入伊斯兰国家国门的,还有新观念与新时尚。至20世纪中叶,西方流行的短裙、喇叭裤等服装已成了埃及、伊朗、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女性日常装束的一部分,至于头巾与面纱,它们早被时髦的女性摘下了。
要知识,要权利,要自由
(图片:wikimedia)▼

纳赛尔与凯末尔之所以能成为各自国家的国父
一方面是外争国权,一方面就是内争民权
而民权,是应当男女平等的
(纳赛尔及其家人,图片:wikipedia)▼

相比宗教的力量
他更希望靠民族的力量来动员这个国家
(纳赛尔在苏伊士运河升起国旗,图片:wikipedia)▼

然而民族的力量还很薄弱
宗教的力量确实那么的悠久且稳定
在关键时刻,确实可以“救亡图存”
(阿富汗战争的两个战场,图片:wikipedia)▼


此时穆兄会等泛伊斯兰组织在整个中东的影响力日渐高涨。随之而来的,便是传统保守观念与服饰的回潮。
被穆斯利女性脱下的头巾,又被戴上了。
在永不止息的战争面前
任何合理的美好的诉求,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图片:Zurijeta/ shutterstock)▼

参考资料:
1.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2002.02.0006%3Asura%3D24%3Averse%3D31
2.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2002.02.0006%3Asura%3D33%3Averse%3D59
3.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8140213/http://cmje.usc.edu/religious-texts/hadith/abudawud/032-sat.php#032.4091
4.Ahmed, Leila (1992). Women and Gender in Isla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5.
5.Kahf, Mohja (2008). From Royal Body the Robe was Removed: The Blessings of the Veil and the Trauma of Forced Unveiling in the Middle Ea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27.
6.Ahmed, Leila (1992). Women and Gender in Isla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5.
7.El Guindi, Fadwa; Sherifa Zahur (2009). Hijab.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the Islamic World. doi:10.1093/acref/9780195305135.001.0001. ISBN 9780195305135.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ian_Revolution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n-Islamism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jab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il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Ruslan Harutyunov/ shutterstock
原标题:《穆斯林为什么要戴头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