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张辽屡次暴揍,孙权为何执着于合肥?

2020-12-02 20: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鉴君 看鉴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孙权屡次在合肥城下被张辽暴揍。

这不仅暴露出孙权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短板,也成就了张辽的威名。

按理说,孙权占据着长江天险,自保有余,为何像一个斗鸡似地,执着于合肥呢?

01

守江必守淮

以往的看法,孙吴占据着长江天堑,自保有余。

孙权或者和刘备同时配合,对曹魏发难;或者单独对合肥发起攻击,都是志在天下的表现。

实际上,孙权有不得已的苦衷。

长江地势险要,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防守起来也并非易事。

在长江流经的不少地方,反而是易攻难守,如采石矶、瓜洲、田家镇等。

况且长江也并非不可逾越,每年11月份,长江流域水量骤减,昔日里湍流不息的长江会进入为期6个月的枯水期,此时的江面宽度和深度都会减小。

最重要的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大都会建康,也即是南京离长江咫尺之遥且无天险可供扼守,一旦曹魏军队突破长江,孙吴马上就面临着兵临城下的窘境。

所以,孙权定都建康,需要更广阔的战略纵深,所以才向淮河流域进攻。

而如果进攻淮河,合肥就是行军路线必经的据点。

淮河在古代,流量并不小,河面也比较宽阔。

与长江不同的是,淮河流经的地方水网密布,对于北方士兵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假如在淮河流域布防,南方政权更靠近腹地,补给和兵源可以不断达到前线,北军却是实实在在的客场作战。

即便在淮河没能阻击北军,南方政权也可以争取到在长江部署第二道防线的时间。

等北军到达了长江流域,也是强弩之末。

因此凡守淮的南方政权往往能偏安长久,甚至北上争雄;而守江的南方政权却很难长期支撑,大都是些风雨飘摇的短命朝廷,一朝江北大兵云集,通常都能以如汤泼雪之势赢得胜利。

因为守住了淮河,东晋能击败前秦的南征;而没有了淮河,陈朝连隋军二十几天的攻击都扛不住。

02

南宋守淮成功,却定都临安是为何?

北宋建立之前,后周世宗在王朴的建议下,首先夺取了两淮流域,以长江和南唐为分界线。

这是周世宗争雄天下的第一步!

失去了淮河,南唐在后来北宋的打击下迅速灭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靖康之耻后,为了躲避金国军队的追击,南宋君臣从扬州逃往建康,从建康逃往镇江。最后感觉镇江仍不保险,选择了港口城市杭州。

在金国军队逼近的时候,宋朝君臣乘船出海,上演了千里大逃亡。

在这次逃亡过程中,宋朝君臣发现了杭州的便利条件,一旦金国军队南下,自己就能够从容的撤退。从防御的角度来说,杭州是最合适的选择。

对于刚刚建立的南宋政权来说,先生存才能求发展,定都杭州有一定的合理性。

况且,杭州和南京都可以享受长江天堑的保护,杭州还有京杭大运河尽头这种无可比拟的漕运优势。

但杭州没有成为宋朝的首都,皇帝仅仅是临时居住在杭州而已。南宋与金国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宋朝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南宋的江淮防线已经稳定。

此时,要求定都建康的呼声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南迁政权,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希望北伐收复失地。

选择定都建康,进可以进攻淮河以北地区,退可以保住江南半壁河山。

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南宋皇帝赵构确实动了迁都建康的想法。

他曾经一度打算把韩世忠、张俊、吴玠的三大军团之外的所有宋军统一交付岳飞统领,尤其是属于四大家军的刘光世的军队。

但是宰相张浚却害怕岳飞部队势力过于强大,在与赵构进行秘密磋商后,改变了原计划。

张浚图谋以文官领兵,和平接受刘光世的军队,不料却酿成了淮西兵变,彻底葬送了非常有利的局面。

南宋在江淮地区本来处于攻势状态,随着淮西兵变,几万宋朝军队投降了伪齐政权,江淮地区的攻守态势立刻发生了逆转。

此时对于南宋来说,继续迁都建康是非常不理智的。

在宋高宗赵构在位的末期,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下,迅速撕开了宋朝的江淮防线,直接屯兵长江北岸。

虽然,完颜亮并没有渡过长江,但也反应了南宋江淮防线的薄弱。在江淮防线、襄阳防线和川陕防线中,江淮防线是最薄弱的。

经历了这次战争之后,南宋君臣基本放弃了迁都建康的想法,开始专心经营临时居住地杭州。

在南宋统治时期,杭州的人口总数甚至超过了之前的开封。

根据推测,南宋时期的杭州有17万户人口,100多万人。

在后来新中国建国的初期,杭州仍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由此可见,当年的杭州有多么繁华。

03

直把杭州做汴州

大量人口直接造成了当时杭州房屋的紧张。

连不少高级官僚不得不仰赖皇帝的恩赐,才能在杭州有落脚之地。

绍兴二十一年,与岳飞齐名的大将韩世忠去世,仅仅过了一个月,朝廷就收回了韩世忠的赐宅。

为了解决房屋紧张问题,南宋杭州出现了完备的“廉租房”制度,向官员和平民出租,租价合理,遇到灾情,还会酌情减免。

宋理宗曾经下诏,要江浙地区统计灾民数量,朝廷负责赈济,无家可归的可以暂时安置在空闲的官舍,如果官舍不足,寺院、道观要向灾民开放。

如今,我们的城市基础建设有了,往往会享受生活,南宋临安人又是怎么享受的呢?

南迁的汴京人不仅纷纷在临安开设酒楼,也将中原传统的烹饪技术带到了杭州,南料北烹的方法造就了今天享誉全国的“杭帮菜”。

能将烹饪玩出各种花样,这说明杭州是一座讲求生活质量的城市,如果百姓们为的是吃饱,也就不会有发达的第三产业了。

话说涌金门外最大的酒楼有近10000平方米,而音乐表演、名人书画、盆景等风雅之物也成为酒楼招揽生意的招牌。

尤其是一句话说明了当时临安的盛况——“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当物质得到满足后,愈加渴望精神上的欢乐,于是市民文化大盛,话本、百戏、鼓子词、诸宫调、队舞、小说、杂剧、大曲……应有尽有。

更领先于全国的是,中国传统的“农本工商末”观点在这里遭到了极大冲击,人们对工商业的社会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周淙在《乾道临安志》风俗中说杭人“善于图利”,趋利而逐末,顾虽有良子弟,或沦于工商释老之业,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婚姻、丧葬、生育、科举、行医等,大多皆以金钱为中心。

在南宋的杭州,衣食住行、精神需求越来越追求高档次,其社会生活方式和风尚变化之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迸发出新旧时代交替前朦胧的曙光,这是社会越来越进步的表现。

然而,南宋君王为了表示自己王朝的合法性,一直称呼临安,也就是杭州为“行在”,暂时的都城。

正式的都城只有一个,那就是汴梁,也就是说南宋君王时刻不忘昔日疆土与人民。

虽然南宋朝廷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但是整个南宋真正的北伐却寥寥无几,基本上算是偏安一隅了。

这可就苦了临安了,作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安把都城该做的能做的事都做了个遍,可惜就是缺了这个名分,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啊。

参考文献:

《南北之间的长江》

《三国兵争要地分析》

《南宋为何一直没有定都,打死也不承认临安是首都》

原标题:《被张辽屡次暴揍,孙权为何执着于合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