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芯片市场供应持续短缺,车企难逃一劫传出停产消息

澎湃新闻记者 刘佩其 综合报道
2020-12-05 00:07
汽车圈 >
字号

受海外疫情影响,全球芯片市场目前供应短缺,不只是消费电子行业受到影响,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也受到了波及。

12月4日,自媒体《愉观车市》独家报道称,受到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南北大众开始停产。其中,一汽-大众自12月初起已经进入停产状态,而上汽大众于12月4日开始停产。

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上汽大众,都表示确实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响,只是有内部人士表示,这一影响也并不是突发事件,上汽大众已经做好了长期的准备,工厂也并没有全面停工,但是部分产能确实受到影响。

这一次停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端半导体芯片短缺,导致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以及ECU(电子控制单元)即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

据悉,大众汽车在ESP以及ECU两大产品上的供应商分别为别为大陆集团以及博世。

事实上,2020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产能严重紧缺的现象逐渐凸显。产能紧缺除了疫情的因素外,对部分半导体零件快速的需求增长也使得供需关系不平衡。

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的元年,这也意味着,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自动化的推动下,汽车电子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大幅拉动了对半导体MCU(微控制单元)的需求。比如,随着全球驾驶辅助系统的渗透,包括自适应巡航在内的一些辅助功能所使用的车载传感器都需要高性能的MCU进行数据驱动。

数据显示,目前MCU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3%。

快速增长的需求与产能的紧缺势必带来价格的上涨。据悉,意法半导体的MCU市场价格迎来了近半年的最高点。当然,这其中也有因法国工厂大罢工导致产能短缺而加重了全球市场MCU供应失衡的问题。

目前半导体的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全部紧张,包括意法半导体在内的全球各大汽车芯片厂商纷纷上调了其产品价格。其中,恩智浦半导体于11月26日便向客户表示,在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下,产品价格将全线上调。此外,日本半导体主要厂商之一的瑞萨电子也表示将从明年初开始,调整电源管理IC等产品的价格。

对于这波来势凶猛的涨价潮,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新能源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拉动下,涨价也将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除了供不应求带来的挑战外,有分析称,汽车产业的半导体产品目前严重依赖进口。汽车半导体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信息娱乐系统、照明系统、能源车载电源等。以主营信息娱乐系统的德赛西威为例,其主要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均为外资供应商。

新四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有分析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汽车所搭载的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以及电力传统系统中所使用的的芯片比例将从2019年的45%上升到2040年的80%。

而在全球疫情形势尚未明朗,加之全球贸易特殊背景下,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有车企开始尝试自研芯片。此前,有消息称蔚来汽车已开始物色具有硅基背景的技术负责人,正规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 国内半导体产业格局有望迎来重构与变化。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