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性长期没性生活,会导致卵巢早衰?丨那些又蠢又坏的谣言

2020-12-08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看到这个题目时,相信很多单身狗现实生活很充实的女生都眉头一皱。

毕竟,没有对象工作太忙,名媛生活丰富,“热爱自由”等原因,会让很多女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性生活。

这本是很常见的生活状态,而网上却总有人对此指指点点:

“女性长期没有性生活,容易诱发内分泌紊乱,导致乳腺增生、阴道炎!”

“女性长期没有性生活,会导致卵巢早衰,面部暗斑,皮肤蜡黄无光泽!”

“女性情绪得不到宣泄和释放,容易导致焦虑、抑郁!”

……

(来源:抖音)

好像只要不啪啪,所有毛病都会得一遍,这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我们先来捋一捋,啥是“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其实就是身体里的一个系统,打个比方,它就像一个庞大的微信群,里面有各种器官、细胞。每天,这个群都会发出很多消息,去告诉我们的器官“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

这里的喊器官干活的各种“消息”,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激素”,比如,雌激素就负责告诉子宫,让子宫内膜增厚。

(来源:《西游记》)

所谓“内分泌失调”,简单来讲就是消息没发出、没送到,或消息太多,导致器官的运转出现问题。

那性生活跟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源:网络)

性生活的确会促进某些激素分泌,如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和多巴胺等,但它们主要是通知大脑等器官“high”起来,让人产生性高潮和性快感。

因此它们并不会抢雌孕激素的饭碗,去通知雌孕激素的靶器官干活[1]。

就像我们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产生愉快感,但停止运动后,很快就会平复。

再说了,假如真像那些传言说的“没性生活会内分泌失调”,那请问青春期的女孩子是怎么发育的?

(来源:网络)

这种谣言就是瞄准了大家爱美的心,简直又蠢又坏!

(来源:网络)

先讲卵巢早衰,它指的是40岁之前卵泡提前耗竭与卵巢功能障碍,通常跟遗传(主要因素)、免疫性因素、医院性因素(手术、放化疗等)、环境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1]。

卵巢功能的维持取决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目前根本没证据显示无性生活会减少卵泡质量或影响排卵。

反而是卵巢早衰的女性,由于性激素浓度降低,可能导致性欲望和唤醒感降低,从而出现性生活减少或没有性生活[2]。这一点可以说是因果倒置了。

这么想想真的挺美的,再仔细想,这话的潜台词其实是:性生活会导致阴道松弛吗?

合着这阴道还能“用退废进”?

(来源:网络)

真的不会!!

阴道的肌肉有很强的延展性,在性欲唤起后,阴道壁的肌肉会慢慢松弛,以便后续的活动。

在性爱结束后,也会很快恢复原样。

那为什么有人说“处女更紧致”“长期没有性生活会更紧”呢?

醒醒吧大兄弟,为什么会紧,你心里没有一点ABCDEFG数吗?

没有性经验或长时间没性生活的女生,啪啪啪时往往比较容易紧张,如果此时没有情感的酝酿,没有循序渐进的探索,直接一步登天,女生怎么可能不产生自我保护的情绪呢?

在这样的焦虑下,女生的阴道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变得很“紧”,根本就不是因为“用退废进”。

退一万步讲,性生活,也不是非要有伴侣啊!

除了亲吻、拥抱、爱抚外,自慰等各种性刺激也都算[1]。

(来源:网络)

不仅如此,女生DIY完全可以达到愉悦自己、释放压力的目的!

这还能避免性传播疾病,避免亲密关系中的焦虑,也不需要面对低品质性生活的困扰。

要知道其实70%~80%的女性,都无法通过阴道性交获得性高潮[3]!

说了这么多,知妹其实就是想告诉姐妹们,性生活,就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已,对于一些人,性生活或许会锦上添花,但没有,也完全没问题! 自己开心最重要!

如果还有人恐吓你没有性生活会得阴道炎、乳腺增生、乳腺炎、痛经等等,直接甩给他:

(来源:网络)审稿专家:欧积岚 | 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Maciejewska-Jeske M, Szeliga A, Męczekalski B. Consequences of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on women's sexual health. Prz Menopauzalny. 2018;17(3):127-130. doi:10.5114/pm.2018.78557

[3]Rosenthal, Martha (2012). Human Sexuality: From Cells to Society.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0618755714.

【主创团队】

作者:张四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