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0年11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

2020-12-08 17: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中大咨询研究院

来源:中大商业评论(zhondgareview)

关键词:国资国企改革

 

引言

      中大咨询对2020年11月份中央层面及地方层面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进行了梳理。

      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深圳市国资委印发《深圳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0年版)》,明确授权放权事项;上海市国资委发布《本市国资国企积极投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开展“八项行动”。

      实践方面,中央明确“双循环”战略中的国企力量,提出国企须发挥数字化转型主力军作用;“十四五”规划国有经济布局新路线图浮现,国企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将持续推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企业全面完成改制,国企公司制改革打响攻坚收官之战;山西、四川、云南等各地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01、政策方面

 

一)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
建议提出一个新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筹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三个“新”贯穿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即适应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指引,需要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规划《建议》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规划《建议》提出12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深圳市国资委发布《深圳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0年版)》

  主要内容

《清单》共收录授权放权事项37项,涵盖投资管理、产权管理、资本运作、财务监管、考核分配、选人用人等业务领域。强化分类施策、精准到位,结合企业的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管理水平等改革发展实际,将授权放权事项分别适用于直管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企业及上市公司等4类企业,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以“四个一批”推进授权放权改革

取消一批,严格按照出资关系界定监管范围,剥离非出资人职能。移交一批,把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交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行使。下放一批,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直管企业。授权一批,将出资人部分权利授予企业董事会行使,同时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切实加强备案管理和事后监督。

◆  相关解读

 

本次《清单》有哪些深圳特色事项
本次《清单》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对标挖潜、体现特色。对于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明确的35项授权放权事项,因地制宜对标落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权登记审核、创投企业所持股权管理、评估备案、非直管上市公司产权交易权限、财务核销管理、对外捐赠审批及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企业投资、担保事权等具有深圳特色的授权放权事项,努力推动更深层次简政放权(新闻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三)上海市国资委发布《本市国资国企积极投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充分发挥本市国资国企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2020至2022年,本市国资国企力争在新片区落地重点项目100个,新增投资3000亿元,争创三个“一流主体”一流的开发建设主体、一流的产业发展主体、一流的金融服务主体;开展“八项行动”,包括:
1. 打响国资园区品牌行动。建设面向未来的一流园区。坚持高举高打,立足各功能分区定位,建设高品质厂房、研发楼、物流仓储、码头等空间载体。完善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体系。
2. 建设一流基础设施行动。集中基建领域国资国企的专业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为新片区提供“最高效的设施建设、最集约的空间布局、最优质的公共服务、最智慧的运维方案”。强化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优势。打造智慧城区运维的“样板间”。
3. 推进国企产业发展联盟行动。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按照新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投资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在新片区合理配置布局。
4. 形成国资高端产业集群行动。围绕国家亟需、战略必需的重点方向,聚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领域,全力以赴发展国资优势先导产业。打造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提升航空航天产业能级。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5. 加快国资金融创新行动。利用新片区金融开放政策,加速推动国资金融创新。设立金融创新服务载体。探索跨境特色金融服务。深化产融结合服务。
6. 促进国企创新协同行动。依托国际创新协同区建设,推动国资科创成果交流交易集散,在新片区建设国企“创新生态绿洲”。推动产业资源与全球科创资源对接整合。设立国际领先的创新孵化平台。
7. 打造国资人才服务基地行动。发挥新片区国际人才执业自由优势,依托临港外服人才公司,打造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人才财税及薪酬福利服务、国际人才招聘及培训服务,打造国资吸纳海内外人才的“母港”。鼓励企业积极向新片区派驻各类专业性人才,建立青年人才培养通道。
8. 支持新片区城市功能塑造行动。立足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加快国资国企商业、文旅、康养等综合资源布局。提升商业商贸服务能级。助力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新闻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02、实践方面

一)国有企业功能定位

  中央层面:“双循环”战略的国企力量
国企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要发挥生力军、主力军作用,主要有五方面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当下,最紧迫、最要紧的是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目前,我国在“0-1”阶段投入不足,“1-100”阶段产业转化效率不高,“100-100万”阶段的市场化、资本化仍有不少障碍。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中,我国的创新体系会得到极大改善和发展,将打造基础研究、区域创新、开放创新和前沿创新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特别是“核高基”(核心技术、高科技、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会大幅增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将会更加高效,资本市场的介入也会更加顺畅。
第二,积极发力新基建以5G通信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形成的数字化平台将成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在新基建的推进中,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设施规模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投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
第三,大力实施补链强链扩链。国有企业要抓住机会进一步补链强链扩链。针对美国脱钩打压和疫情中产业链暴露出的一些缺位、短板问题,要逐一梳理、精准施策。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中发挥“头雁效应”和集聚协同效应,深化开展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的合作,加强与民营、外资的合作,形成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
第四,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加快国有资本管理从单一的资本投资公司管理向资本投资与资本运营双重管理的转变。把一部分国有资本改变成资本运营类公司,做一个财务投资者,进行股权投资,不带任何债务。另外,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要以混改为契机,更好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第五,积极践行国家重大战略。国有企业要用足用活用好自贸试验区和服贸试验区政策,大胆探索抓好落实,努力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一是抓住与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大发展的机遇。二是抓住以三单分离开展的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等新型服务贸易大发展的机遇。三是抓住我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和金融领域、数字经济扩大开放的机遇。(新闻来源:国资委)

  中央层面:国企须发挥数字化转型主力军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针对数字经济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实现实体经济领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聚力
第一,需要企业进行顶层设计,确立数字化转型意识。数字经济下企业管理将围绕用户而展开,产品、服务的模式均以价值的创造与供给为核心。企业只有聚焦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加强与生态伙伴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把握住数字化机遇。
二,及早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依据战略管理的组成要素,制定既先进又可行的数字化战略及其实施方案。这就要求企业依据“系统决定成败”的理念,先行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件;同时根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及时“补短板”。
第三,加强对数字化人才的内培外引。培养、吸纳一批具有数字技能的人才队伍,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核心优势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化企业必须同时着手做好以下方面的经营管理适应性转变:
一是走向大规模定制甚至个性化定制,这是数字生产最核心的要义;二是走向模块化制造甚至柔性化制造;三是研发设计走向开源化开放式研发;四是产品设计走向版本化迭代化,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五是针对版本化迭代化产品实行定价模式的结构化、动态化和个性化;营销模式走向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精准化;六是组织结构走向网状化扁平化;七是用工模式走向灵活化、弹性化就业。
总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后,需要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借助“算法+算力+大数据实现经营管理的适应性转变。(新闻来源:人民网)

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中央层面:国有经济布局新路线图浮现 国企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将持续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以聚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的新一轮国企并购重组浪潮,将为资本市场释放新红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预计,“十四五”期间的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退出“非主业非优势”领域。考虑到国有企业需要服务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生物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创意等产业或将是国有资本的重点投向,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电钢类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的重组整合。
11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除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外,在部署推进新发展阶段下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笔墨浓重。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未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具有战略重要性领域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快速做大做强战略重要性领域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国有资本进行前瞻性的产业链优化布局,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三是着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于需要“进”的领域,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今年以来,央企参与的并购重组案例共203起,成交金额达2605亿元。Choice数据显示,地方国企参与的并购重组案例共497起,成交金额为2946.97亿元;央企和地方国企之间进行并购重组的共117起,涉及金额1674.95亿元。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是国企并购重组最活跃的省份,年初至今分别发生81起、80起、72起、39起和39起。(新闻来源:国资委)

  中央层面: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经济领域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会议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新闻来源:中国政府网)
深化国有经济领域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因此,要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要积极开展专业化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业务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国有经济领域改革,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国有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要立足扩大消费调整结构,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要加快推进致力于结构调整的自主创新,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要尽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国有经济领域改革。(新闻来源:搜狐网)

●  地方层面:山西国运操盘国有资本运作

山西省正式将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更名为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国运),并原则同意《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章程》。这被市场认为是山西国企改革再次创新的信号。
山西召开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分级授权、厘清职责、品字架构”的改革要求。按照改革要求,山西国运这位“操盘手”将专注于国有资本运作,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己任,肩负起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重要使命。
此次改革的要义体现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品字架构”破局:品字形,上面一个“口”是指山西省政府;下面两个“口”,一个是指山西省国资委,专司监管,代表“有形之手”,另一个是山西国运,专司运营,代表“市场之手”。
通过此次改革,山西省政府把发展战略、企业重组、资本收益、产权(股权)流转、资本运作、薪酬分配、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等职责,全部转授山西国运承担。山西国运从山西省国资委下属机构变为平行机构,直接管理山西全部省属企业。调整后的山西国运被重新赋能,用市场化的手段在更高层面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转型发展,国有资本在山西转型综改中的动能将被充分激活。(新闻来源:新浪网)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央层面:“十四五”混改或加速推进:顶层设计“深化”
一向积极稳妥的混改,十九届五中全会加上“深化”二字后,意义深远。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中提到:“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称混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改,特别是地方国企,要与民营经济融合,共同发展。民营经济能够做的,就尽量让民营经济做。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央企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了4000项,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央企法人单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已成为混改的主要载体。今年1-8月,央企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了超过1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28%。同时,央企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与广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投资入股超过6000家的非公企业,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0亿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隐形冠军”。
国企改革以市场化原则和互利共赢为导向,主动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央企牵头组织相关中小企业发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14个,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合54个,打造“双创”平台456个,承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3个,有力带动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学研协同和全社会创新创业。
在新一轮混改中,特别强调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关于混改,不仅在量上增加混改的企业数量,更主要的是要在内涵上进一步深化。”原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曾指出,混改的目就是要激发企业未来发展创新的活力。“只有在这一点上找到共识、发现共识并实现我们的共识,才能够使得混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新闻来源:新浪网)

●  地方层面:云南白药的混改探索

2016年12月,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药控股”)混改方案公布,来自福建的民企新华都集团在多家行业巨头无法满足既定要求的情况下,斥资200多亿元进入白药控股。更为关键的一跃是上市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对控股股东白药控股的吸收合并。“反向吸并、整体上市”的独特混改路径,也是云南白药混改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在完成吸收合并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后,2019年7月3日,云南白药实现整体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新华都为何最终胜出?
混改方案中,云南省政府划出了4条清晰底线:一是战略资本的引进采用“增资扩股”而非“股权转让”方式,且必须以现金出资。这种方式确保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但所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不仅要求民营股东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愿意与白药长期合作。
二是混改主体选择白药控股而非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白药控股是云南白药的控股股东,云南省国资委100%持股。这么做可以直接调整省国资委所持股权,不牵涉云南白药其他股东,既降低了风险也降低了操作难度。
三是股权设计上采用无实际控制人模式,即“云南方(A公司)十B公司十C公司”模式,股权比例依次为45∶45∶10。这一设计的出发点是让民营大股东B与国有资本A的持股比例保持一致,双方都无法实现单一控股,小股东C还可以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起到制衡作用,最终形成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
四是管理团队去行政化改革方案明确白药控股混改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化解决企业体制机制问题。所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全部取消国企领导身份,取消行政级别及待遇,由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市场化的选聘及考核。
2016年12月28日,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和白药控股三方签订股权合作协议,新华都作为增资方取得白药控股50%的股权,增资总额为253.7亿元。资料显示,新华都的增资款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债务融资,其中自有资金83.41亿元,债务融资170.29亿元。
“反向吸收合并”为何是关键一跃?
白药控股完成混改以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开始凸显:云南白药95%以上的经营业务、经营性资源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新引入的巨量现金资产却集中在控股公司。管理架构重叠,经营决策受到影响,对新项目的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协调和平衡,潜在的同业竞争风险也逐渐显现。所以,云南省对白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包括了在母公司层面增资扩股推动上市子公司吸收合并母公司两个步骤的整体方案。
2018年7月9日,白药控股召开董事会,决定启动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即云南白药整体上市工作。白药控股董事会拿出的吸收合并方案总体思路是:由云南白药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向白药控股股东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股份,购买其所持白药控股股权,实现对白药控股的吸收合并。
最终,白药控股以510亿元的估值装入上市公司。按照新华都45%的权属,吸收合并对价为210.62亿元;江苏鱼跃10%的权属,吸收合并对价为54.48亿元。吸并完成后,白药控股作为被合并方应予注销。云南白药形成了新的股权结构:云南省国资委持股25.14%,新华都及其关联人持股 25.14%,云南合和持股8.17%,中国平安持股 7.63%,江苏鱼跃持股5.59%。吸收合并完成之后,云南白药的混改才算真正完成。(新闻来源:国资委)

  地方层面: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为破解科研成果市场转化难题,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产权驱动创新”路径、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截至2019年底,全省45家试点单位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551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在率先试水该项改革的西南交通大学,林建辉教授率领的团队主要从事高铁运行中高速旋转件的主动安全监测。正是林建辉团队的攻坚克难,才让中国成为最早完成“旋转件早期故障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国家,目前该系统正在全国高铁列装。
“混改”后,林建辉引入市场资源,成立了天佑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职务发明成果评估作价入股后,林建辉团队和学校加起来占股60%,其中团队持股占大头;其余40%的股份由参与运营的市场主体持有。“如果没有职务发明的权属改革,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团队还会回到发论文的老路。”林建辉深有感触地说。(新闻来源:国资委)

四)公司制改革

  中央层面:国企公司制改革打响攻坚收官之战

公司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开、强化市场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今年8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中央企业全面完成改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协调,强化组织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资产评估、土地处置等突出问题,推动公司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数据显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需改制的68家集团公司已于2017年底全部完成改制,除极少数需清理整合的企业,中央企业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约96%完成公司制改革。
据介绍,目前,除2家事业单位之外,95家中央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其中82家外部董事占多数。中央企业621户子企业已选聘职业经理人近5000人,119户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公司制改革是推进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的重要基础。积极有序推进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混改,有效探索电力、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混改,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0%。
剩余超8000家企业改革任务艰巨
目前全国剩余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有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所管理企业、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管理企业,以及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少量企业。现在70%的有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地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梳理了约8000家企业需要改制,涉及资产1.3万亿,这些企业数量大、涉及管理主体多,协调指导起来难度大, 有的企业长期停止经营执照已经吊销,有的还面临历史债权债务纠纷等难题,情况复杂,完成改革任务艰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提出了因企制宜推进改革、加快推进内部改革等工作要求。
统筹推进混改重组等改革

翁杰明强调,要将公司制改革和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其他方面的一些举措统筹并进,并且要强化平稳有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新闻来源:光明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